岳佳
现如今,临床对于精神分裂症疾病的发生机制尚未全面明确[1]。但诸多学者指出,此类疾病的出现和患者精神生化因素、大脑发育、患者个体遗传与社会心理因素、个体特征存在极大关联性。有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复发倾向,并且疾病迁延,存在着难治以及衰退的趋势。由此可见,全面分析针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药物,分析副作用以及治疗效果差异对于提升患者疾病治疗依从度、降低疾病复发率显得格外重要[2]。盐酸哌罗匹隆以及利培酮均为非典型抗精神病类药物,上述两者均能够发挥出阻断5-羟色胺受体2(5-HT2)受体以及D2受体的效用,其在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以及阴性症状方面均有着一定效果。为了全面对比盐酸哌罗匹隆和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以及安全性,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取2019 年6 月18 日~2020 年6 月18 日本院收治的240 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上述命题加以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18 日~2020 年6 月18 日本院收治的240 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及家属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实施。相关精神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有关内容。纳入标准:经诊断符合国际疾病分类中关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者;在发病前没有使用过任何抗精神病的药物,均为首诊首发患者;PANSS 总分>60 分者。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患有躯体严重性疾病以及心理疾病者;妊娠哺乳期女性;实验前半个月使用过长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疾病者;存在自杀倾向以及药物洗脱失败者;药物过敏者;法定传染病者;晚期癌症者;临床资料缺失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 例。对照组男48 例,女72 例;年龄32.56~79.45 岁,平均年龄(51.79±8.62)岁。观察组男49 例,女71 例;年龄32.78~78.48 岁,平均年龄(52.64±8.7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盐酸哌罗匹隆(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80217)口服治疗,初始剂量4 mg/次,3 次/d,此后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将药物剂量逐步调节为12~48 mg/d。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口腔崩解片(吉林省西点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283)口服治疗,初始剂量为1 mg/次、2 次/d,第2 天为2 mg/次、2 次/d,此后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将药物剂量逐步调节为3.0~8.0 mg/d,老年患者应适当降低药物使用剂量。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8 周的临床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依照PANSS 减分率判定患者治疗效果,判定标准:痊愈:治疗后,患者PANSS 减分率≥75.00%;显效:治疗后,患者PANSS减分率在50.00%~74.00%;有效:治疗后,患者PANSS 减分率在25.00%~49.00%;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对比两组治疗后PANSS 评分,包括阴性量表分、阳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及PANSS 总分,阴性量表分7~49 分,阳性量表分7~49 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16~112 分,PANSS 总分30~210 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相关症状越严重。③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记忆力、便秘、月经紊乱、心动过速、嗜睡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治疗后PANSS 评分对比 观察组PANSS 总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阳性量表分、阴性量表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PANSS 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治疗后PANSS 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3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发生记忆力降低2 例、便秘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3/120);对照组发生月经紊乱2 例、记忆力降低4 例、心动过速2 例、便秘3 例、嗜睡4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15/12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近几年来,我国精神分裂症疾病的发生率表现出逐年上涨的势态。该疾病属于一类病因尚未明确的严重慢性精神类疾病。倘若没有在第一时间对患者开展行之有效的治疗,极有可能引发患者出现诸如冲动伤人或者自杀等不良行为。疾病的发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和谐性[3]。现如今,临床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的方法诸多,在此其中包含药物治疗、针灸治疗、音乐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以及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等。而针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开展规范、系统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利培酮属于临床第2 代抗精神病类药品,其能够以均衡性的方式拮抗5-HT2A以及D2受体,就此体现出抗精神病的效用[4]。该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表现出的阴性以及阳性症状方面均能够取得满意效果[5]。但不容忽视的是,这种药物针对于患者机体内D2受体会产生较大影响。使用药品之后,容易引发锥体外系反应。另外也会导致女性患者出现月经紊乱以及体重增加的不良情况。
盐酸哌罗匹隆也可有效阻断5-HT 以及D2受体,就此发挥出抗精神病作用。患者用药后,阴性症状以及阳性症状得以显著改善,且对5-HTA1受体亲和度比较高,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减少患者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6]。
本次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NSS 总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阳性量表分、阴性量表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盐酸哌罗匹隆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能够取得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病理症状,且药物安全性强。
综上所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盐酸哌罗匹隆治疗的效果比较好,且药物安全性强,可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以及阳性症状,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内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