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旁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8-03 03:59:32许新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2期
关键词:淀粉酶高脂血症胰腺炎

许新劲

重症急性胰腺炎属于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其占比约为20%,患者发病后病情进展快速,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1]。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是由高脂血症导致的胰腺炎类型,临床上主张对其实施血液净化治疗,如血液滤过、血浆置换等,本研究为探讨以上两种血液净化技术联合用于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效果,特选取2007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30 例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30 例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 例。对照组年龄20~61 岁,平均年龄(43.75±8.37)岁;男8 例,女7 例。观察组年龄20~62 岁,平均年龄(43.96±8.45)岁;男9 例,女6 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纳入标准:①因腹痛而就诊,经淀粉酶检测、影像学检查,确诊重症急性胰腺炎;②年龄≥18 岁;③经血脂检测,合并高脂血症,血浆TC>5.17 mmol/L,血浆TG>2.3 mmol/L;④神志始终清醒,配合治疗。排除标准:①治疗前存在精神障碍、意识障碍;②妊娠期孕妇或哺乳期女性;③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④合并严重感染或多器官功能障碍。

1.2 方法 两组均采取常规内科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营养支持等。

对照组在入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后4 h 内开始实施连续血液滤过治疗,持续12 h/次,间隔12 h 再次进行血液滤过,采用金宝血液滤过仪,血流速度为150~180 ml/min,滤过量为30 ml/(kg·h)。

观察组在入住ICU 后4 h 内先实施1 次床旁血浆置换,经右股静脉穿刺置管,采用血浆置换机,血流量为80~100 ml/min,血浆置换量为30 ml/kg;再实施血液滤过治疗,步骤同对照组。

两组血液净化治疗均持续至TG 接近正常水平。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清炎症因子指标、血脂指标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疗效判定标准[2]:①痊愈:症状完全消失,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均恢复正常;②好转:症状缓解,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均降低,但未降至正常范围;③无效:症状未缓解,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均未降低。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症状消失时间包括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时间。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包括 IL-6、CRP、PCT,采集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肘部静脉血液,以3000 r/min 的速度持续离心处理10 min 后分离血清和血浆,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6,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测定PCT。血脂指标包括TC、TG、LDL-C、HDL-C,取血浆采用氧化酶法检测。生活质量评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订的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3]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分为4 个维度,分别为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单个维度分值为0~100 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腹痛、发热、恶心呕吐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比较(,U/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比较(,U/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IL-6、CRP、PC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CRP、PCT 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IL-6、CRP、PCT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TC、TG、LDL-C、HDL-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 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HDL-C 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TC、TG、LDL-C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mmol/L)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mmol/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3 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病情凶险的临床危急重症,患者发病急,其机体内多种胰酶在发病后会被激活,刺激胃酸、胰腺液等消化液分泌增多,导致患者机体内酸碱失衡、代谢紊乱[4]。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情进展快速,并发症多,易累及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一旦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器官功能衰竭,其病情加重,其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尤其是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这类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其并发症较多,预后相对较差[5]。

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主要与高脂血症有关,由于TG 及游离脂肪酸浓度增高,导致胰蛋白酶被激活,大量炎性因子释放,引发胰腺炎症反应[6-8],因此,临床治疗该类急性胰腺炎主张控制患者血脂水平。临床上针对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脂异常,多采取血液净化手段进行治疗,以往,常用的血液净化手段为血液滤过,主要是利用体外循环,采用吸附剂对血液中的毒素分子进行吸附和滤过,可有效清除炎症因子和毒素分子,但单一血液滤过无法对患者机体内血脂异常增高情况予以改善。近年来,床旁血浆置换被逐渐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该血液净化技术不仅可清除炎症因子和毒素分子,还可通过置换血浆,去除血管内脂质堆积,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血液循环[9-11]。而血液滤过与血浆置换联合应用,可避免血浆置换过程中出现抗原抗体过敏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发热、恶心呕吐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IL-6、CRP、PCT、TC、TG、LDL-C 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HDL-C 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床旁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用于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机体内炎症反应,纠正淀粉酶水平,促使症状尽快缓解,对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脂水平可进行有效调节,这主要是因为在血液滤过基础上应用血浆置换技术,可将血管内堆积的脂质清除,减少血液中的脂质含量,从而促使TG 和TG 水平降低,更好地控制了病情,减轻了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12-14]。

综上所述,在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实施床旁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可有效提高疗效,抑制炎症反应,纠正血脂水平,使患者病情尽快得到控制,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淀粉酶高脂血症胰腺炎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异淀粉酶法高直链银杏淀粉的制备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食物不耐受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社区健康促进模式降低老年高脂血症的效果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医研究(2014年5期)2014-03-11 20:28:49
α-淀粉酶的基因改造与菌种选育研究进展
α-淀粉酶的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Bacillus subtilis ZJF-1A5产中温α-淀粉酶发酵工艺优化
长爪沙鼠高脂血症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