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颅咽管瘤术后出现肝肺综合征1例报告

2022-07-23 07:37:16杜婷婷李亚坤黄小力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管瘤生长激素下丘脑

杜婷婷, 姚 辉, 李亚坤, 黄小力, 罗 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 遗传代谢内分泌科, 武汉 430015

颅咽管瘤是儿童常见的颅内肿瘤,占颅内肿瘤的5.6%~15%,占儿童鞍区肿瘤的54%[1]。手术是颅咽管瘤的主要治疗方法。颅咽管瘤虽然是一种良性肿瘤,但由于其特殊的生长部位,术后容易发生下丘脑及垂体功能障碍。越来越多的研究[2-4]发现,在下丘脑及垂体功能疾病患者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现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例患儿因颅咽管瘤术后出现下丘脑及垂体障碍,出现脂肪肝,最终诊断为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报道如下,以期提高对下丘脑及垂体功能障碍患儿肝脏病变的重视。

1 病例资料

患儿女性,12岁10个月,因“反复呼吸困难伴胸闷1年,加重1周”于2020年10月入本院。表现为活动后出现胸闷及喘息,口唇紫绀,休息可缓解,入院前1周呼吸困难加重,不能下床活动。体格检查:身高135 cm(<-2SD),体质量33 kg,BMI 18.1 kg/m2,心率110次/min,呼吸35次/min,经皮血氧饱和度65%~70%,神志清楚,巩膜黄染,面色苍黄,皮肤干燥,颈部黑棘皮,口唇紫绀、干燥,呼吸音正常,心律整齐,心脏杂音未闻及,腹部膨隆,腹壁静脉可见,肝脏肋下5 cm,质地硬,脾脏肋下约3 cm,质地硬,四肢甲床紫绀,双乳B1期,外阴PH1期。患儿系第1胎第1产,39+3周出生,出生体质量2.7 kg。

既往诊治经过:患儿2015年8月因“间断头痛、视力模糊1年”于北京某医院诊断“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图1a、b),行手术治疗。术后未予垂体功能评估及垂体激素替代治疗。术后1年因“腹痛”至医院就诊,行腹部CT示:肝肿大、密度不均,脂肪肝待查。后至武汉某医院住院检查,电解质:血钾正常,血钠162~172 mmol/L,血氯126~129 mmol/L。肝功能正常。血脂:总胆固醇(TC)2.01 mmol/L,甘油三酯(TG)3.02 mmol/L,凝血功能、EB病毒抗体、巨细胞病毒抗体、甲胎蛋白、铜蓝蛋白、自身免疫性肝炎抗体均正常,家属签字出院,未予治疗。术后4年开始出现活动后胸闷及呼吸困难,症状进行性加重。

入本院后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监测尿比重:1.010~1.022。血气分析(双鼻导管吸氧2 L/min,毛细血管):氧分压(PaO2)46 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31 mmHg,氧饱和度(SO2)84%。电解质:血钾 2.5~4.1 mmol/L,血钠143~155 mmol/L,血氯105~123 mmol/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7.9 s,凝血酶原时间16.2 s,国际标准化比值1.37。肝功能、血脂、胰岛素、空腹血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垂体激素及肝纤维化指标等结果见表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乙型肝炎抗体、丙型肝炎抗体、巨细胞病毒抗体、EB 病毒抗体、寄生虫全套、心肌病毒抗体均阴性。骨龄11岁。垂体MRI示:颅咽管瘤术后改变,垂体柄未见显示(图1c)。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T波低平。彩超:肝脏质地不均,肝左叶及尾叶增大,肝弹性值增大(22.0 kPa,测值符合肝硬化表现),脾肿大。心脏彩超:各瓣口血流速度稍快,考虑符合高血流动力学表现。增强经胸超声心动图造影;经左侧上肢静脉注入震荡生理盐水20 mL,4个心动周期左右左心内见较浓密的微泡显像(图2)。血管造影:肺小动脉扩张;肝、脾循环血流量减低;门静脉扩张,提示门静脉高压,符合肝-肺综合征表现(图3)。

注:a,术前,鞍上区占位,侧脑室扩大,第三脑室受压扩张;b,术前,增强扫描病变边缘强化;c,术后,鞍区术后改变,垂体柄未见显示。

注:a,注射震荡的生理盐水前;b,注射震荡的生理盐水右心房和右心室出现微泡显像;c,4个心动周期左右左心内出现较浓密的微泡显像。

治疗情况:患儿入院后予双鼻导管吸氧,氧流量3~4 L/min,经皮SO2波动在70%~80%,不能下床。后给予氢化可的松片(早4 mg,中3 mg,晚3 mg)、左甲状腺素钠片25 μg/d、二甲双胍片0.5 g/次,2次/d口服;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 0.2 mg/d皮下注射;治疗2周出院时,患儿可下床行走,可间断离氧。随访半年,患儿可离氧正常活动,呼吸困难及胸闷症状明显改善,转氨酶下降,肝纤维化指标显著下降(表1),但患儿紫绀情况及低氧血症无明显改善,监测动脉血气,PaO2在 42~50 mmHg,复查心脏彩超示左心饱满,左室壁局部运动相对减弱,收缩功能正常低限。右心声学造影显像5个心动周期后左心内仍可见较浓密的微泡显像。

表1 本例患儿治疗前后代谢指标及垂体功能变化

注:a,肺动脉造影显示,肺小动脉走行不规则、扩张;b,门静脉造影显示

2 讨论

颅咽管瘤是儿童常见的鞍区良性肿瘤,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由于其生长于鞍区,周围毗邻重要的组织结构,如视交叉、垂体、垂体柄和下丘脑等,故术后易出现下丘脑及垂体功能障碍,导致下丘脑性肥胖、渴感减退性高钠血症、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发育不良及中枢性尿崩症等。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下丘脑及垂体功能障碍患者NAFLD的发生率明显升高[2-4],NAFLD可进一步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肝硬化[5]。

HPS常见于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患者,主要表现为“进展性慢性肝脏疾病、肺内血管扩张、气体交换异常最终导致动脉低氧血症”三联征[6]。HPS在儿童发生率极低,且病因复杂,可因严重的肝脏受损、先天性胆道发育异常、先天性肝外门体静脉分流及遗传代谢病等引起[7]。近年来,鲜有文献报道下丘脑及垂体功能障碍合并HPS的病例,查阅国内外文献,共检索到6篇,6个病例,其中国外文献5篇,国内文献1篇[8-13]。6例患者资料总结见表2。

表2 已报道的6例垂体功能减退伴HPS患者的临床特征

颅咽管瘤伴下丘脑受损的患者易出现肥胖、代谢综合征等并发症,40%~50%的颅咽管瘤患者术后可能发生下丘脑性肥胖[14]。NAFLD是代谢综合征的一种特定表现,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与NAFLD的发生关系密切[15]。下丘脑是调控代谢稳态与能量平衡的关键区域。下丘脑弓状核区域含有重要的神经元群,包括阿片促黑皮素皮质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POMC)神经元可感知循环中的瘦素、血糖、胰岛素等各种体液信号,从而对能量代谢进行调控[16]。正常情况下,当摄食过量时,瘦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升高,作用于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细胞膜上的瘦素受体及胰岛素受体,POMC神经元活性增加,食欲减低,同时交感神经兴奋,加快脂肪组织代谢,能耗增加,能量摄取和代谢趋于平衡[16]。在POMC神经元同时缺乏瘦素受体和胰岛素受体的小鼠中,表现出明显的胰岛素抵抗[17]。故如果出现下丘脑区域损伤,可能出现食欲增加,能量消耗减少,并出现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会增加脂肪酸在脂肪组织外的沉积,减少对脂肪的分解,并增加肝脏新生脂肪的生成[18]。

本例患儿BMI正常,但颈部黑棘皮,空腹胰岛素升高,HOMA-IR明显升高,提示存在胰岛素抵抗。在已报道的6例下丘脑及垂体功能障碍合并HPS患儿中,病例5患儿 HOMA-IR升高提示胰岛素抵抗,其余病例未提供胰岛素或HOMA-IR,但除病例6患儿外,其余5例患儿的BMI均不同程度升高,且病例2患儿在诊断HPS前曾间断口服二甲双胍,病例3患儿出现黑棘皮病,病例4患儿描述有代谢综合征,推测均存在胰岛素抵抗。病例6报道分析患者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本文不予讨论。

此外,生长激素和IGF-1在肝脂质代谢的调节中也起重要作用。有研究[19]发现,生长激素完全缺乏的大鼠在20周龄时出现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纤维化,分别给予注射外源性生长激素和IGF-1后,两组大鼠的肝脏异常均逆转。此外,有研究[20]对成人GHD患者予rhGH治疗,通过电子顺MRI光谱法分析患者体内治疗前后自由基水平的变化,发现GHD患者体内氧自由基水平高于正常人群,予rhGH替代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自由基水平显著下降,提示生长激素可以降低氧化应激,降低氧自由基水平。而氧化应激是目前公认的NAFLD的发生机制之一[21]。这些研究均表明,生长激素及IGF-1的缺乏对肝脂质代谢异常、肝细胞脂肪变性,甚至肝纤维化的发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生长激素或IGF-1的替代治疗可能改善肝脏的脂肪变性及氧化应激。

根据本例患儿目前身高、骨龄、IGF-1水平,既往颅咽管瘤手术史,存在多种垂体激素缺乏,虽然未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已可诊断GHD[22]。因患儿已出现胰岛素抵抗,故起始使用rhGH剂量为0.2 mg/d[22],后患儿IGF-1水平逐渐上升,转氨酶下降,肝纤维化指标也显著下降(表1)。已报道的6例患者中,病例1、2、3、5明确存在GHD,病例1给予垂体激素(包括rhGH)替代后,NASH改善,无氧情况下可正常活动及工作,病例5肝移植后1年再次出现脂肪肝,加用rhGH、二甲双胍后,转氨酶正常,脂肪肝改善,随访10年,脂肪肝无进展。病例4描述有腺垂体功能低下,治疗情况未描述,诊断HPS 6个月后进展为门静脉性肺动脉高压,不予讨论。

甲状腺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对物质代谢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但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糖皮质激素不足与NAFLD的关系。1996年,日本首次报道了1例17岁男性患儿,因“身材矮小(身高154.4 cm,体质量51 kg)”及“肝肿大”就诊,诊断为全垂体功能减退及NAFLD。后立即予氢化可的松(0.3 mg/kg)、左旋甲状腺素片(100 μg/d)替代治疗,尽管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并维持了5个月,肝肿大没有改善,转氨酶仍升高。后开始rhGH治疗(0.5 U·kg-1·周-1,分7次皮下注射),4个月后,肝肿大消失,9个月后,转氨酶恢复正常,肝脏超声检查显示肝脏回声几乎正常[23]。已报道的病例5在诊断HPS后行肝移植,术后予垂体激素替代治疗(除了rhGH),1年后再次出现脂肪肝,后加用rhGH及二甲双胍治疗,术后随访10年,脂肪肝无进展[12],这一事实提示,患者脂肪肝的形成可能归因于生长激素缺乏,而不是甲状腺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不足。

目前,除肝移植外,HPS尚无其他有效治疗方法[24]。且肝移植存在很高的风险,还需要合适的供体及后续的免疫抑制剂治疗。已报道的病例1予激素替代治疗5个月转氨酶和肝纤维化指标下降,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无氧情况下可正常活动和工作。故对本例患儿,给予垂体激素替代治疗,包括rhGH 0.2 mg/d、氢化可的松片(8.5 mg/m2)和左甲状腺素钠片(25 μg/d)治疗,以期患儿的肝功能障碍和呼吸状况能有所改善。随访半年,患儿转氨酶下降,肝纤维化指标均显著下降,离氧可正常活动,但患儿低氧血症仍存在。本例患儿已出现严重肝硬化,予激素替代治疗后临床症状虽有所改善,但肝硬化短时间内难以逆转,随访半年仍存在重度低氧血症(PaO2:42~50 mmHg),复查心脏彩超已出现左心饱满,收缩功能已处于正常低限,考虑长期慢性缺氧可能进一步出现心功能不全,及长期门静脉高压及缺氧可能导致肺动脉血管病变,出现门静脉性肺动脉高压[11],结合已报道的病例5在诊断HPS后行肝移植,术后予垂体激素替代(包括rhGH)及二甲双胍治疗,随访10年,脂肪肝无进展,故对本例患儿经肝胆外科会诊可试行肝移植,术后继续予垂体激素(包括rhGH)替代及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以期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综上所述,伴有下丘脑及垂体功能障碍的成人或儿童患者可发生NAFLD引起的慢性肝病,其中下丘脑性肥胖导致的胰岛素抵抗及生长激素缺乏可能对NAFLD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对于鞍区肿瘤术后下丘脑及垂体功能障碍的患者,除了需密切监测下丘脑及垂体功能外,还需监测肝脏病变。无论儿童或成人患者,应积极控制肥胖,重视rhGH的替代治疗,可能减少NAFLD的发生,或防止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HPS,改善预后。

伦理学声明:本例报告已获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利益冲突说明: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杜婷婷负责撰写论文;杜婷婷、姚辉对研究的思路及设计有关键贡献;李亚坤、黄小力、罗杰参与研究数据的获取分析和解释过程。

猜你喜欢
管瘤生长激素下丘脑
小而强大的下丘脑
科学中国人(2024年5期)2024-06-14 00:00:00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德朗热综合征1例
矮小儿童可以打生长激素吗
论著/通过MRI 识别BRAF 基因突变型颅咽管瘤
矮小儿童可以打生长激素吗
科学家发现控制衰老开关
中老年健康(2017年9期)2017-12-13 07:16:39
中药对下丘脑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成药(2017年6期)2017-06-13 07:30:34
回药阿夫忒蒙丸对失眠大鼠下丘脑5-HT和5-HIAA含量的影响
重组人生长激素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
“老年痴呆”或是颅咽管瘤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