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2-07-18 09:23:20
大医生 2022年13期
关键词:胃动素胃泌素胃炎

张 莉

(长丰县中医院急诊科,安徽 合肥 231100)

急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多由食用不洁食物引起,起病急、症状表现明显、病情变化快,可在1 d内发病,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伴发热、脱水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发生呕血、便血,遗留严重后遗症,需要临床及时诊治[1]。西医治疗该病多根据病因进行抗感染、保护胃黏膜、抑酸等治疗,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但西药治疗容易引发不良反应,较难根治,停药后易复发[2-3]。中医认为,该病属“泄泻”“呕吐”“胃脘痛”等范畴,通过辨证论治,可将本病分为多个证型,采用中药汤剂治疗,能调理脾胃功能,发挥解表、化湿、理气、祛瘀等功效,在提升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抑制复发等方面独具优势[4-5]。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1月长丰县中医院收治的200例急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36.26±11.53)岁;发病时间1~10 h,平均发病时间(4.84±1.86)h。观察组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5.71±11.25)岁;发病时间1~8 h,平均发病时间(4.39±1.77)h。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长丰县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6]中急性胃炎的诊断标准,结合症状体征、血常规等检查确诊;②均有进食化学刺激物或不洁食物史,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部分伴发热、脱水、酸中毒等症状,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升高;③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7]中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肝胃不和证,气滞血瘀证,湿热中阻证,食滞证等证型标准,均可见上脘疼痛、恶心、呕吐、大便溏薄、不思饮食、神疲乏力等证候。排除标准:①合并原发性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②严重心、肝、肾疾病;③对研究药物过敏。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医方法治疗,给予补液、抗感染、纠正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服用诺氟沙星胶囊(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1102,规格:0.1 g/粒)0.3~0.4 g/次,2次/d;磷酸铝凝胶[Boryung Pharmaceutical Co.,Ltd.,国药准字H20171269,规格:20 g/袋]20 g/次,3次/d;静脉滴注阿托品注射液(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385,规格:1 mL∶5 mg)1 mL/次,1次/d;治疗期间禁食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中医辨证治疗:对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者使用加味藿香正气丸(李时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2021393,规格:6 g/袋)6 g/次,3次/d;对于肝胃不和证者使用疏肝利胆和胃汤,汤方药用黄芩、半夏、厚朴、木香、莱菔子各10 g,蒲公英、延胡索各20 g,甘草6 g,黄连、干姜各3 g;对于气滞血瘀证者使用清胃活血汤,药用丹参25 g,白芍25 g,黄芩25 g,蒲黄20 g,五灵脂20 g,栀子15 g,延胡索15 g,大黄10 g,枳壳10 g,青皮10 g,桃仁6 g,红花5 g;对于湿热中阻证者使用自拟清热利湿方,药用茯苓15 g,葛根10 g,黄连10 g,金银花10 g,车前子10 g,荷叶10 g,黄芩8 g,白扁豆10 g,生甘草5 g;对于食滞证者使用自拟消食化滞方,药用焦山楂10 g,焦神曲10 g,莱菔子10 g,茯苓15 g,陈皮9 g,清半夏10 g,连翘10 g。使用500 mL清水煎煮至200 mL,1剂/d,100 mL/次,2次/d,早晚服用。两组患者均治疗3 d。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痊愈:治疗6 h内急性胃炎症状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无需继续用药治疗;显效:治疗6 h内急性胃炎症状显著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减少70%~94%,继续用药治疗后症状消失;有效:治疗12 h内急性胃炎症状有所缓解,中医症候积分减少40%~69%,仍需继续用药治疗;无效:治疗24 h后急性胃炎症状无缓解,中医症候积分减少不足40%,需进一步优化治疗[8]。②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时间。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缓解时间及治疗时间。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④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胃泌素和胃动素,试剂盒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⑤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评估中医证候积分,包括上脘疼痛、恶心、呕吐、大便溏薄、不思饮食、神疲乏力等证候,每项0~3分,得分越高,证候越严重[9]。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缓解时间及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时间比较(x)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8、TNF-α、TGF-β1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μg/L,x)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胃泌素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胃动素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泌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胃动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ng/mL,x)

2.5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x)

3 讨论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复杂,与饮食不节、寒温不适等有关,导致寒凝、湿热、血瘀等病理产物阻滞中焦,使得脾胃运化失常,胃失和降,发为本病[10]。中医通过辨证将该病分为多个证型,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采用散寒除湿、芳香化湿的方法治疗;肝胃不和证使用疏肝理气、和胃降逆的方法治疗;气滞血瘀证通过活血化瘀、理气和胃的方法治疗;湿热中阻证通过清利湿热、健脾和胃的方法治疗;食滞证通过消食导滞进行治疗[11]。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施治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扶正祛邪、调理中焦,促进寒湿、湿热、血瘀、食滞等病理产物的消除,达到治疗的目的。研究显示,中药能对抗胃黏膜炎症,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对急性胃炎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并能修复胃黏膜损伤,改善胃黏膜屏障功能,抑制病情复发[12]。

本研究辨证的5个证型中,采用不同的方药进行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采用藿香正气丸,具有良好的芳香化湿作用,对于外感暑湿引起发热、腹泻等有显著治疗效果。肝胃不和证中,黄芩、黄连、蒲公英清热解毒;半夏、厚朴和胃降逆、行气化痰;木香、延胡索行气止痛,莱菔子消食化积;干姜温胃散寒,防清热太过;甘草调和诸药。该方有较强的抗菌消炎、改善胃肠血液循环、保护胃黏膜等作用,有助于加快炎症消退。气滞血瘀证中,丹参、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蒲黄、五灵脂收涩止血;白芍养血和营;黄芩、栀子清热解毒;大黄泻火解毒;延胡索、枳壳、青皮行气止痛。该方对改善胃内血液循环及微循环有明显作用,可促进胃黏膜的损伤修复,抑制细菌及炎症反应,加快病情痊愈。湿热中阻证中,茯苓、白扁豆健脾利湿;黄连、黄芩清热解毒;葛根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金银花清热解表;车前子、荷叶利水渗湿;生甘草调和诸药。该方能促进水湿代谢,增强抑菌、止泻作用。食滞证中,山楂、焦神曲、莱菔子消食导滞;茯苓、陈皮健脾利湿、理气和中;清半夏、连翘清热化痰。该方能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改善胃肠功能,加快止泻速度。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缓解时间及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充分证明中西医结合能发挥各自治疗的优势,协同增效,优势互补,提高对急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加快症状缓解速度,促进炎症消退,恢复胃肠功能,提高根治效果。

炎症反应是促进该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IL-6、IL-8、TNF-α均可直接参与机体炎症反应,诱导其他炎症因子的释放,增加血管通透性和胃黏膜炎性水肿,引发胃黏膜损伤,TGF-β1能抑制免疫活性,参与黏膜的损伤,也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6、IL-8、TNF-α、TGF-β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能增强抗炎效果,降低IL-6、IL-8、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加快炎症消退,避免炎症损伤胃黏膜。

胃泌素、胃动素是重要的胃肠激素,对维持正常的胃肠功能有重要意义。胃泌素水平异常升高可反映胃肠道分泌功能异常亢进,对急性胃炎的病情有促进作用。而胃动素是维持胃肠动力的重要激素,若水平降低,可抑制胃肠吸收和运动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于保护胃功能,调整胃泌素及胃动素分泌水平。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抑制炎症,改善胃肠功能,促进症状缓解,提升整体疗效,值得临床使用。

猜你喜欢
胃动素胃泌素胃炎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健康护理(2022年5期)2022-05-26 16:27:58
如何通过胃泌素G17检查结果判断疾病
康颐(2020年8期)2020-11-03 01:53:53
促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对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诊断价值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中医研究(2014年11期)2014-03-11 20:29:51
孕吐方治疗妊娠剧吐的疗效及对血清胃动素的影响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
胃泌素原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
中医研究(2013年10期)2013-03-11 20:27:47
胃动素对消化间期胃动脉血流影响的在体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