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在线互动的每日称重干预对铁路超重/肥胖女职工减重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2022-07-03 04:14:50尹聪盛威曹燕白文佩
中国全科医学 2022年22期
关键词:女职工课题组基线

尹聪,盛威,曹燕,白文佩*

肥胖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疾病之一[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超过半数成年居民存在超重/肥胖问题,超重/肥胖可明显增加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和血脂异常等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对职业群体的科学指导,促进妇女、老年人和职业群体积极参与全民健身[3]。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事业快速发展,铁路女职工劳动强度大、饮食和作息不规律、长期缺乏锻炼等问题日益凸显,加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铁路女职工工作压力明显增大,导致其易出现代谢紊乱,并易发生肥胖及其相关疾病,从而给铁路运输工作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1]。铁路女职工已成为肥胖的高风险人群,其健康状况亟待关注。大量证据表明,行为干预会使超重/肥胖的成年人体质量明显下降,包括饮食干预[4]、运动干预[5]和认知层面的干预(如刺激控制、目标设定[6])。每日自我称重是基于认知干预的自我监控策略,其已得到自我调节理论的支持。该理论认为,当通过自我监控和评估发现目前行为未达到目标时,个体能够更好地自我调节,从而做出积极的改变[7]。目前,每日自我称重对改善超重/肥胖人群体质量的效果,以及对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尚存争议[8-9]。医疗卫生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发展,使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超重/肥胖人群的减重干预中。与既往研究更多地探讨基于网络的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对受试者减重效果的影响不同[10-11],本研究基于在线互动模式,通过鼓励受试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每日自我称重,实现体质量监测与干预的常态化,并借由评估干预前后北京铁路局超重/肥胖女职工在体成分、血脂指标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评价基于在线互动的每日称重干预对减轻受试者体质量、改善其生活方式的效果,旨在为今后“铁路职工健康行动计划”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干预手段。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小样本的探索性、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于2019-06-01至2019-09-01,采用招募志愿者的方式,选取北京铁路局超重/肥胖女职工72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年龄、身高、体质量、受教育程度、个人月收入及婚姻状况等方面的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1∶1将其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纳入标准:(1)18~45岁女性;(2)体质指数(BMI)≥24.0 kg/m2且<32.5 kg/m2;(3)无精神运动障碍;(4)平素无规律测量体质量的习惯;(5)知情同意,愿意参加本研究者。排除标准:(1)患有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2)患有心血管疾病、肺炎、胃炎、肾炎等疾病,以及存在躯体发育缺陷,体内安置有金属器械(如心脏起搏器、钢钉等)者;(3)患有精神疾病者;(4)患有癌症或可导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的疾病;(5)近6个月内接受过以减重为目的的药物或手术治疗;(6)妊娠者。纳入研究对象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2019-25)。

1.2 干预方法

1.2.1 干预前准备 两组研究对象均与营养师、课题组成员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由营养师普及肥胖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肥胖的评定标准、造成肥胖的原因、肥胖对不同生理阶段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危害,以及减重的方式等。同时基于人体成分分析结果为研究对象制订个体化的饮食、运动建议。(1)饮食建议: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严格限制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用禽类和鱼代替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选择优质蛋白质,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低盐(<5 g/d)饮食,限酒戒烟。保持食物的多样化,烹调方法多用蒸、煮、烧、凉拌,避免油炸。三大营养物质占总能量的比例分别为:蛋白质15%~20%、脂肪25%~30%、碳 水化合物 50%~60%[12]。以 1例身高 为 1.62 m、体质量为78.2 kg、BMI为29.8 kg/m2的铁路女职工为例,其每日摄入的总热量约为1 140 kcal。向其推荐的1份一日三餐食谱为:早餐,1个鸡蛋+1份对虾+水果200 g+膳食纤维10 g+牛奶250 ml;午餐,主食50 g+瘦肉75 g+蔬菜300 g+酸奶130 g+1粒复合维生素(1.7 g);晚餐,主食25 g+鱼类50 g+豆制品100 g+蔬菜300 g+鱼油1粒。(2)运动建议:饭后1 h开始运动,每周进行3~5 次、每次30 min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时的适宜心率(次/min)为=170-年龄,以身体微微发热、出汗,自觉有轻微疲劳感为宜〕“健康大步走”。

课题组成员将经过校准的电子体质量秤统一发放给研究对象,并教授研究对象标准化的体质量测量方法,即将电子体质量秤放在平坦、坚硬的地面上,受试者晨起空腹、排空大小便后,着轻便服装,赤脚站立于体质量秤上。测量体质量时,身体直立,自然放松,直至电子体质量秤显示的数值不再变化,读取并记录该数值。

1.2.2 干预方案

1.2.2.1 试验组 (1)受试者按照个体化的饮食、运动建议自行进行体质量管理,每日测量体质量,并将称重照片通过微信平台发送给课题组。当受试者体质量发生变化时,营养师及时根据受试者体质量的变化情况,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2)个体层面的在线互动:即专人(课题组成员)利用微信平台与受试者进行“一对一”的线上交流,每日提供体质量称量提醒服务并进行跟踪随访,加强对受试者体质量自我管理情况的监督,记录受试者每日的体质量变化,随时解答受试者提出的关于体质量管理方面的疑问。同时定期向受试者发送体质量变化趋势图,与受试者共同分析体质量自我管理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给予受试者鼓励并坚定其控制体质量的决心。(3)小组层面的在线互动:建立小组微信沟通群,课题组定期在群内分享健康小知识,包括食物的营养搭配,基于控油、限盐理念的饮食秘方。针对铁路女职工工作任务重这一特点,课题组成员向受试者介绍“碎片化”健身、科学运动的方式和要点,引导受试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帮助受试者及时疏导不良情绪等。受试者可在微信沟通群内分享自己的减重心得、在饮食调整和/或合理运动方面的经验,并相互沟通与鼓励。干预期为3个月。

1.2.2.2 对照组 在为期3个月的干预时间内,受试者按个体化饮食、运动建议进行体质量自我管理,每月测量体质量1次并接受1次随访。当受试者体质量发生变化时,营养师根据受试者体质量的变化情况为其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若有体质量管理方面的疑问,受试者可随时来电或来院咨询。受试者的体质量数据,由课题组成员在每月随访时进行收集。

1.2.3 干预注意事项 嘱受试者避免空腹运动,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及时补充水分,运动过程中若出现头晕、心悸等情况,立刻停止运动。干预过程中,受试者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和/或不适感受,均应及时向课题组成员咨询或及时就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干预前后体成分〔体质量、BMI、体脂率、脂肪含量、腰围、臀围、腰臀比〕和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水平、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的变化情况。

1.3.1 体成分指标测定 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采用InBoby770人体成分分析仪(韩国拜斯倍斯公司)测定受试者接受干预前后的体质量、BMI、体脂率、脂肪含量、腰围、臀围、腰臀比。测量时要求研究对象着轻便服装,摘掉手表、戒指等金属饰品,赤足站立于人体成分分析仪踏板上。

1.3.2 血脂指标测定 受试者均至少隔夜禁食8 h后于清晨由经统一培训的采血护士采集静脉血标本5 ml,血液标本统一使用贝克曼库尔特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进行检测。TC检测使用胆固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TG检测采用磷酸甘油氧化酶法,HDL-C和LDL-C均采用过氧化氢酶法进行检测。

1.3.3 HPLP-Ⅱ[13]HPLP- Ⅱ 由 WALKER等[13]编制,被用于评估个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HPLP-Ⅱ由6个维度组成,分别为健康责任、饮食营养、压力管理、体育活动、人际关系和自我实现,共包含52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4级计分法,“从不”~“总是”分别计1~4分。各维度得分为该维度下所有条目得分的均值,量表总得分为全部条目得分的均值。维度得分、总得分越高,表示铁路女职工在该维度上、总体健康行为水平越高。HPLP-Ⅱ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4],本研究中HPLP-Ⅱ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1,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19~0.790。

1.4 质量控制 采用SPSS 25.0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按照随机数字表产生的随机序列,将分组方案依次保存至采用顺序编号的密封、不透明信封中。信封由课题组保管。当受试者符合研究纳入标准、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明确表示愿意加入本临床试验后,按入组顺序依次开启密封信封,依照信封内的分配方案确定患者的分组情况。调查和样本采集工作均由接受过统一培训的医务人员完成;全体参与研究方案实施过程的课题组成员及营养师在研究开始前均接受过严格、统一的培训。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同组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既往研究发现,通过3个月的干预使受试者体质量较基线降低5%是一个科学合理、可实现的目标,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5],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究北京铁路局超重/肥胖女职工体质量较基线减轻≥5%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重/肥胖铁路女职工一般情况 最终共有71例研究对象纳入本研究(试验组中有1例因妊娠脱落)。试验组35例中,平均年龄(35.2±1.2)岁,肥胖者22例(62.9%),学历为本科及以上者21例(60.0%),25例(71.4%)个人月收入>5 000元,28例(80.0%)已婚;对照组36例中,平均年龄(35.7±2.1)岁,肥胖者20例(55.6%),学历为本科及以上者18例(50.0%),28例(77.8%)个人月收入>5 000元,28例(77.8%)已婚。两组研究对象年龄、营养状况、受教育程度、个人月收入、婚姻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超重/肥胖铁路女职工一般情况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of overweight and obese female railway workers in two groups

2.2 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体成分指标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体成分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除腰臀比外的其他体成分指标水平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体成分指标水平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除腰臀比外的其他体成分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超重/肥胖铁路女职工干预前后体成分指标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body composition between two groups of overweight and obese female railway worker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表2 两组超重/肥胖铁路女职工干预前后体成分指标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body composition between two groups of overweight and obese female railway worker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注:a表示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BMI=体质指数

组别 例数 体质量(kg) BMI(kg/m2) 体脂率(%)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36 73.3±1.7 73.0±1.9 28.1±1.1 28.0±1.0 42.2±1.0 42.2±1.2试验组 35 73.6±2.3 68.7±2.3a 28.0±1.4 26.5±1.4a 42.2±1.1 38.4±1.9a t值 0.761 0.171 0.192 0.030 0.801 0.190 P 值 0.439 <0.001 0.837 <0.001 0.421 <0.001组别 脂肪含量(kg) 腰围(cm) 臀围(cm) 腰臀比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26.96±0.68 27.17±0.15 81.60±1.06 81.59±0.99 101.66±1.26 104.09±1.83 0.80±0.01 0.79±0.06试验组 27.04±0.60 24.34±1.06a 81.57±1.22 77.01±8.45a 102.20±2.20 98.86±2.29a 0.79±0.02 0.77±0.08 t值 0.562 0.190 0.112 0.105 1.263 0.183 0.953 0.569 P值 0.573 <0.001 0.901 0.002 0.211 0.039 0.342 0.399

2.3 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血脂指标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血脂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 TC、TG、LDL-C水平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脂指标水平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超重/肥胖铁路女职工干预前后血脂指标水平比较(±s,mmol/L)Table 3 Comparison of blood lipid indices between two groups overweight and obese female railway worker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表3 两组超重/肥胖铁路女职工干预前后血脂指标水平比较(±s,mmol/L)Table 3 Comparison of blood lipid indices between two groups overweight and obese female railway worker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注:a表示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组别 例数 TC TG LDL-C HDL-C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36 4.3±0.8 4.3±0.7 1.2±1.0 1.2±0.6 2.5±0.8 2.5±0.5 1.2±0.3 1.3±0.2试验组 35 4.4±0.8 4.1±0.3a 1.2±1.0 1.0±0.6a 2.6±0.5 2.4±0.1a 1.3±0.2 1.4±0.2 t值 1.266 1.232 0.098 0.134 0.300 0.321 0.955 1.291 P值 0.210 0.032 0.922 0.039 0.765 0.027 0.343 0.192

2.4 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HPLP-Ⅱ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HPLP-Ⅱ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HPLP-Ⅱ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PLP-Ⅱ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PLP-Ⅱ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超重/肥胖铁路女职工干预前后HPLP-Ⅱ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score and scores of dimensions of the HPLP-Ⅱbetween two groups of overweight and obese female railway worker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表4 两组超重/肥胖铁路女职工干预前后HPLP-Ⅱ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score and scores of dimensions of the HPLP-Ⅱbetween two groups of overweight and obese female railway worker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注:a表示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HPLP-Ⅱ=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

组别 例数 健康责任 营养饮食 压力管理 体育活动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36 16.3±2.7 17.0±3.9 16.1±1.0 17.1±2.0 15.1±3.0 16.2±1.3 14.5±1.7 15.2±2.2试验组 35 17.8±3.3 20.7±2.1a 15.0±1.5 23.5±1.8a 16.4±2.6 20.4±2.2a 15.4±1.3 24.3±2.0a t值 0.803 1.301 0.866 1.132 1.323 1.283 1.011 0.224 P值 0.224 <0.001 0.295 0.012 0.172 0.003 0.132 0.001组别 人际关系 自我实现 总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15.4±1.3 16.4±1.9 14.4±2.2 16.0±1.2 90.8±3.0 98.4±2.1试验组 14.4±1.5 19.3±3.4a 13.1±2.2 19.3±2.2a 91.8±2.3 124.4±2.0a t值 0.104 0.253 1.065 0.412 18.277 19.778 P值 0.132 0.011 0.297 0.003 0.021 0.022

2.5 超重/肥胖铁路女职工体质量较基线减轻≥5%影响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经过3个月的干预,共有22例(31.0%)受试者体质量较基线降低≥5%,其中16例(72.7%)来自试验组,6例(27.3%)来自对照组。以体质量较基线降低≥5%作为因变量(赋值:体质量较基线降低<5%=0,体质量较基线降低≥5%=1),以干预组别及表1中全部变量(年龄、基线营养状况、受教育程度、个人月收入、婚姻情况)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别和基线营养状况是北京铁路局超重/肥胖女职工体质量较基线降低≥5%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5。

表5 超重/肥胖铁路女职工体质量较基线减轻≥5%影响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5 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 5% or more weight loss from baseline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female railway workers

2.6 超重/肥胖铁路女职工体质量较基线减轻≥5%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体质量较基线降低≥5%作为因变量(赋值:体质量较基线降低<5%=0,体质量较基线降低≥5%=1),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干 预 组 别〔OR(95%CI)=4.142(1.246,13.756),P=0.020〕和基线营养状况〔OR(95%CI)=12.337(3.626,41.972),P=0.001〕是北京铁路局超重/肥胖女职工体质量较基线降低≥5%的影响因素,见表6。

表6 超重/肥胖铁路女职工体质量较基线减轻≥5%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6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 5% or more weight loss from baseline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female railway workers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干预方式相较,基于在线互动的每日称重干预有助于减轻铁路超重/肥胖女职工的体质量,改善其体成分、血脂水平,促进其健康、积极生活方式逐渐形成,且单因素Logistic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均显示,干预组别是影响肥胖/超重铁路女职工体质量较基线下降≥5%的影响因素,试验组超重/肥胖铁路女职工体质量较基线下降≥5%的可能性与对照组相比更大。这也提示基于在线互动的每日称重干预可助力铁路女职工体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基于在线互动的每日称重干预模式具备六大优势:(1)基于微信平台的沟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铁路超重/肥胖女职工可与课题组实现随时随地、高频的互动与交流;(2)课题组可及时将丰富的减重相关科普资讯分享给受试者;(3)线上交流内容全程“留痕”,受试者通过反复浏览减重相关科普资讯,对体质量管理知识的印象得以加深,出现知识遗忘现象的可能性更小;(4)体质量变化趋势以图表的形式进行呈现,一方面可使受试者直观感受到长期坚持体质量管理的益处,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分析影响体质量大幅波动的因素;(5)微信沟通群的建立有利于实现受试者间的良性互动,进而可助力良好减重氛围的营造,激发个体减重的内在驱动力;(6)基于互联网的医患互动更省时、更经济。

从理论上说,自我称重可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驱使个体产生选择健康食品、限制热量摄入、增加体力活动等有利于体质量控制的行为,从而帮助个体实现减轻体质量这一目标[16-17]。本研究中两组受试者在遵循个体化的饮食、运动建议的基础上,试验组以每日的体质量测量结果为依据实施动态的体质量自我管理,该方法简单、可行性强,可明显提高铁路超重/肥胖女职工体质量管理的依从性。试验组通过与课题组长期保持良好的线上互动,在整个干预过程中,能从一而终地坚持采取各种有利于体质量控制的行为,经常性地反思饮食和运动行为的合理性,同时可就自我体质量管理中的困惑与课题组进行深度讨论,并根据课题组成员和营养师的建议,及时调整体质量管理方案。此外,课题组对试验组体质量自我管理全过程进行监督,对其实施体质量管理所取得的成果及时进行反馈与总结,也进一步增强了试验组人群的减重积极性和对成功减重的信心,从而更有利于其形成良好的饮食结构和运动习惯,最终促进其体质量及其他体成分指标、血脂指标水平改善的同时,使其在营养饮食、体育活动维度上的健康行为水平明显提高。而对照组未对体质量进行频繁地自我监测,故而也未能及时、动态地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这也使饮食、运动方案对其体质量自我管理的指导性意义明显减弱,再加上其长期缺乏有效监督、科学指导和及时反馈,减轻体质量的信念更易发生动摇,最终导致其体质量及其他体成分指标、血脂指标水平,以及HPLP-Ⅱ总得分与各维度得分与干预前相比未得到明显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与干预前相比,除了在营养饮食、体育活动维度上之外,试验组在HPLP-Ⅱ健康责任、压力管理、人际关系和自我实现4个维度上的健康行为水平亦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每日称量体质量不仅有助于增强试验组铁路女职工的自我健康意识,还使其认识到了疾病预防、积极追求健康生活方式和保持健康的重要性有关;另一方面,在规律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受试者平素的工作压力得到了释放,负性情绪得到了缓解[18],同时自我调节饮食结构、坚持体育锻炼所取得的积极成效也使试验组铁路女职工自我效能感明显增强,并给予其克服困难、战胜阻碍的信心。诸多研究结果已证实,强烈的自我效能感与积极的社会结果相关,个体自我效能感越强,越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与他人良好合作、分享个人经历,也越能有效地处理人际关系[19-21]。李晓敏等[22]发现,自我效能感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行为呈正相关,可通过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来促使其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形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本研究中试验组铁路女职工干预后HPLP-Ⅱ总得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的原因。

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LINDE等[23]发现,每周频繁称重者与每周称量体质量1次者相比,摄入的脂肪更少,且更愿意积极参与“健康大步走”活动。另一项研究也发现,频繁地进行自我称重的青少年摄入的食物更少,摄入的热量亦更少,饮食结构也更加合理[24]。每日称量体质量并不能直接导致个体体质量的减轻,而是通过使个体发现体质量的微小变化,使其产生更强烈的意愿和源源不断的行动力来控制自身体质量,促进个体饮食和锻炼行为的改变,这也提示自我称重的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饮食及运动干预的效果[9]。

本研究分析结果提示,每日称量体质量、随时随地通过微信平台与专业人员或同伴就减重事宜进行互动交流、关注体质量自我管理成果反馈、积极/动态调整饮食及运动方案等举措的实施,有助于铁路超重/肥胖女职工减轻体质量。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研究样本量较小,下一步可通过扩大样本量并延长干预时间,探讨基于在线互动的每日称重干预的远期效果;二是本研究并未关注铁路超重/肥胖女职工在干预前、后的能量摄入及能量消耗情况;三是本研究并未对受试者进行长期随访,以深入观察其体质量维持和反弹情况。未来开展研究时,研究者须围绕上述内容和指标对研究方案进行完善。

综上所述,基于在线互动的每日称重干预的实施有助于增强铁路超重/肥胖女职工体质量管理意识,促进其主动/积极减重行为的产生,有利于减轻其体质量、提升其健康行为水平,对铁路女职工科学健康管理体质量、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贡献:尹聪负责研究的构思与设计,数据收集与整理,统计学分析和论文撰写;尹聪、盛威、曹燕参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白文佩负责论文的选题与修订,文章的质量控制与审校,并对文章整体负责。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女职工课题组基线
中铁六局女职工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工会博览(2022年34期)2023-01-13 12:15:32
阳城县“耕心微写”课题组
适用于MAUV的变基线定位系统
高技术通讯(2021年3期)2021-06-09 06:57:46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科学(2020年5期)2020-11-26 08:19:14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做好转型发展中的基层女职工工作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7:12
一种改进的干涉仪测向基线设计方法
课题组成员
支点(2015年11期)2015-11-16 10:25:03
创新思路,做好女职工工作
技术状态管理——对基线更改的控制
航天器工程(2014年5期)2014-03-11 16:3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