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精细化设计在某大型交叉口改造中的应用

2022-06-25 05:00:00何爱翠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2年5期
关键词:渠化右转左转

何爱翠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1 项目背景

目前,在我国大力倡导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提高既有道路的通行能力,完善城市路网功能,解决原有城市道路从规划到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只重视“工程技术”而忽视“功能设计”、重视“机动车设计”而忽视“人的设计”的工作日渐重要。由于当前城市道路的规划、建设、管理各阶段划分过于清晰,缺乏相互衔接与反馈,常显得“宏观有余而微观不足”、“规划有余而设计不足”,难以保障规划目标的落实,更缺乏精细化设计的理念和意识,导致各种交通问题的产生。

交通精细化设计是从人的交通和活动需求出发,实现道路空间的差异化使用,灵活设置道路的路幅形式、道路绿化带、街道家具、沿线出入口等设施,提高道路与沿线用地的协调性。

本次改造项目从交通安全、绿色交通的角度出发,力争将交通精细化设计的理念植入到城市更新中。

2 交叉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交叉口现状

本次改造项目位于某老城区中心位置,周边地块开发强度大,建筑密集,有学校、宾馆、商铺、旅游景区等,商业较为成熟。道路交叉形式为十字平交,过街形式为人非混行,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现状交叉口俯视图和实景见图1,相交道路交叉情况见表1。

图1 现状交叉口

表1 相交道路交叉情况一览表

2.2 各进口道现状交通量情况

该市工作日共存在7:00—8:30、11:00—12:30、13:30—14:30、18:00—19:30 这4 个高峰时段,其中晚高峰流量最大。因此,本次交叉口流量调查选择了晚高峰。

信号周期情况:现状交叉口信号周期为115 s,共包含东西方向及南北方向2 个相位。其中东西向红灯时长67 s,绿灯时长45 s,黄灯3 s;南北向红灯时长52 s,绿灯时长60 s,黄灯3 s。

各进口道交通量情况:

西进口:左转216 pcu/h、直行432 pcu/h、右转202 pcu/h。

东进口:左转566 pcu/h、直行446 pcu/h、右转188 pcu/h。

北进口:左转300 pcu/h、直行1 152 pcu/h、右转144 pcu/h。

南进口:左转288 pcu/h、直行1 036 pcu/h、右转438 pcu/h。

2.3 现状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

交叉口设计通行能力等于各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之和,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等于各车道设计通行能力之和[1]。

信号交叉口各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计算如下:

(1)1 条直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Cs(pcu/h)为:

式中:Tc为信号灯周期,s;ts为信号周期内的绿灯时间,s;t0为绿灯亮后,第1 辆车启动,通过停车线的时间,s,可采用2.3 s;ti为直行或右行车辆通过停车线的平均时间,s/pcu;φ 为折减系数,可设为0.9。

(2)1 条直行右转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Cst(pcu/h)为:

(3)1 条直行左转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Cs1(pcu/h)为:

式中:B'1为直行左转车道中左转车所占比例。

(4)进口设有专用左转车道和专用右转车道时,进口道设计通过能力Ce1r(pcu/h)为:

式中:B1、BR分别为左、右转车占本面进口道车辆的比例。

专用左转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CI(pcu/h)为:

专用右转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CR(pcu/h)为:

经计算,现状交叉口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见表2、表3。

表2 信号交叉口机动车服务水平划分

表3 现状交叉口服务水平

2.4 存在的问题

拟改造交叉口现状为平面交叉口,交叉口面积过大,路权不明确,交通运行混乱,严重影响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和城市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行人过街困难。交叉口范围内车行道宽度均大于16 m,行人过街距离较长,1 个信号周期内无法过街,缺少行人二次过街等候区,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非机动车路权不明晰。交叉口范围内非机动车道设置不明确,导致非机动车与行人、机动车争抢路权。人非、机非混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3)机动车通行效率低。交叉口面积过大且畸形交叉,缺少交通渠化设计,标志标线设置不合理,信号灯配时不科学,导致交叉口存在交通冲突易发、通行能力低、道路资源浪费等情况。

(4)现状停车场位置影响道路交通。交叉口范围内的西南、东南角设有社会车辆停车场,并且侵入道路红线,出入口位于交叉口范围内,严重影响道路车辆通行。

3 优化改造方案

3.1 交叉口渠化设计

对大型交叉口进行渠化设计,从而有效压缩交叉口内的空白面积。设计时,主要通过交通岛与路面标线相结合的方式来分隔或控制冲突的车流,使之进入一定的路线,从而满足平面交叉的基本要求。其目的是通过渠化来减少冲突或明确分开冲突,以控制交通流,调整冲突角度,减少或降低事故风险。

经过渠化设计的平面交叉在时间、空间上得到了充分利用,提高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并增加了其安全性。

3.1.1 设计原则[2-3]

(1)根据现状道路走向及控制坐标进行线位布设,局部予以调整优化,使交叉线路利于车流通行。

(2)如遇周边既有建(构)筑物等特殊情况,则在坚持规划总体走向与规范要求前提下,灵活采用设计指标,适当调整。

(3)根据道路等级合理设置交叉口形式、沿线建筑物出入口等。

3.1.2 道路平面设计方案

本次拟改造交叉口平面线位严格按照现状线位执行。针对交叉口面积大、畸形交叉的特点设置实体交通岛进行导流。对具备拓宽条件的进口道增设左右转弯专用车道。优化标志标线与信号控制,设置左转弯导向线、待行区等,减少交通冲突。优化人行、非机动车过街通道的设置,用彩色沥青铺装非机动车道,明显区分路权,各行其道。

交叉口渠化设计图见图2。

图2 交叉口渠化设计图

3.2 进出口道设计

进口道的交通流转换是造成路段拥堵和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设计中重点考虑进口道的左右转弯专用道,给予足够的距离以保证交通流转换;右转进入出口道主线进行展宽段汇入设计,保证有序高效并线。

3.3 公交停靠站设计

公交车停靠站一律设置在交叉口出口道,根据展宽段进行一体式停靠站设计,减少对主线行车的影响。根据交通量情况,停靠站长度按2 个泊位考虑,设计长度15 m,满足公交车安全上下客及顺利进出站的需求。

3.4 行人与非机动车过街设计

在交叉口过街通道设计中,将“人文交通、绿色交通”的理念植入其中,优先考虑无障碍通行,渠化交通岛最小面积为65 m2,可以充分保证行人、非机动车完成二次过街的驻停等待需求以及过街的安全性。

非机动车专用过街通道使用彩色材料铺装,明确区分路权,并在交通岛上划定非机动车等待区域,保证非机动车的有序驻停和顺畅过街。

为提升夜间行人过街及“低头族”的过街安全性,本次交叉口改造在进行标线更新的基础上,开创性地采用智慧发光斑马线地砖作为辅助[4]。灯控路口能正确识别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各灯组的灯色信号;非灯控路口可智能感应过马路的行人和非机动车辆,从而使发光砖的闪烁方式发生改变,增强交叉口行人过街的识别度,保障过街安全(见图3)。

图3 改造后交叉口夜景图

3.5 交叉口节点美化设计

拟改造交叉口位于城市门户,又是城市景区的一部分,因此,在交叉口的改造中考虑景观设计尤为重要。本次通过定制花箱的装饰和智慧发光斑马线的夜景点缀,将原来空旷、单调的交叉口景观改造成色彩丰富、景色灵动的城市节点,塑造了“一点一景”的街头景观(见图4),展示了城市的魅力与活力。

图4 改造后交叉口夜景图

4 方案实施后通行能力分析

交叉口优化改造方案实施后,东、西、南、北4 个进口道通行能力均有效提升,交叉口的服务水平达到B 级。改造后的交叉口服务水平见表4。

表4 改造后交叉口服务水平

5 结 语

城市交通精细化设计是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通过精细化设计,可挖掘道路潜能,提升交通安全,美化城市环境,达到缓解和疏通城市交通的效果。

猜你喜欢
渠化右转左转
交叉口借道左转方案的交通安全仿真研究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
基于车流拥挤检测的“借道左转”自适应智能控制*
警察技术(2022年3期)2022-06-22 06:06:24
日出(外一首)
不能左转
基于车让人的右转专用相位设置条件研究
道路交叉口“借道左转”的优化控制
城市路口公交优先方案研究探讨
城市地理(2016年5期)2017-11-04 09:29:21
基于农村主路交叉路口优先右转汽车的碰撞预警系统初步设计
汽车文摘(2015年11期)2015-12-02 03:02:52
互通式立交与交叉公路连接处T型平交口的渠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