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校企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创业发展研究
——以河南城建学院为例

2022-06-24 09:10:18尹国友李传沛
黑龙江科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产学研校企问卷

孙 婕,曾 姣,尹国友,李传沛

(河南城建学院 生科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36)

1 校企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创业的相关概念

产学研合作即学校、产业、科研机构等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1]。产学研合作是指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通常是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以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社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有效组合[2]。创新创业是指依靠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等一点或几点创新从而进行的创业活动。

2 问卷设计

本调查问卷的研究对象为河南城建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生,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阅读研究,设计出相应的调查问卷[3]。本调查问卷总共设立23道题目,从学生基本情况、对产学研合作的了解程度、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对产学研合作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调查。本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站发放,问卷网址(https://www.wjx.cn/vj/wCSFG4U.aspx),可通过点击此链接或手机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调查问卷进行时间为2021年4月,共回收647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600份,有效率为92.74%(填写问卷时间≤55s被规定为无效问卷)。

3 结果与分析

3.1 样本描述性分析

3.1.1 样本性别分析

性别不同可能会造成想法上的偏差[4]。本实验样本性别分布较为平均,男女比例相差不多,所以能够真实地反映大学生对河南产学研合作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看法,样本性别分析如图1所示。

图1 性别分析Fig.1 Gender analysis

3.1.2 样本年级分析

对样本年级的分析如图2所示。被调查者中大一学生198人,占总人数33.00%;大二学生229人,占总人数38.17%;大三学生157人,占总人数26.17%;大四学生16人,占总人数2.67%。由此可知,调查对象多为低年级学生。产学研教育普遍应用于低年级[5],所以可以较好地反映高校创新创业的教育情况,其中被调查者中以大二学生居多,这些都是创新创业战略中的重要储备人才,其次是大三学生。

图2 样本年级分析Fig.2 Analysis of the grade samples

3.2 样本对产学研合作了解程度分析

3.2.1 样本对产学研合作认识分析

样本对产学研合作的认识如图3所示。认为产学研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为重点的有280人,占比为46.67%;认为是学校为了丰富暑期生活而设立的一项必修课程的有17人,占比为2.83%;认为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培养相应所需的后备人才的有83人,占比为13.83%;不太清楚的学生有220人,占比为36.67%。不了解的学生占比很高,说明产学研合作教育还没有完全普及,学校和社会应该多做宣传和教育,提高大学生对产学研合作的了解和认知[6]。

图3 对产学研合作的认识Fig.3 Cognition o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3.2.2 样本对校企合作认知程度分析

对产学研合作认知程度的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结果表明,对产学研合作不够了解的学生占大多数。学生对产学研合作不够了解,就无法积极参与其中,这同时说明学校的宣传和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7]。

图4 对产学研合作的认知程度Fig.4 Cognition degree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3.2.3 对校企合作种类认识分析

对校企合作种类认识的调查结果如图5所示。本校的校企合作种类一般为校园招聘、岗位实训、企业参观、商业赞助等。合作种类越丰富,越利于促进创新创业的发展[8]。

图5 对校企合作种类的认识Fig.5 Cognition on the type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ion

3.3 样本产学研合作参与程度分析

3.3.1 产学研合作企业单位选择分析

产学研合作中对企业的选择结果如图6所示。在产学研合作中对企业的选择上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单位占总人数的73.67%;另外一部分学生选择了其他选项。

图6 产学研合作中对企业的选择Fig.6 Selection of the enterprise in industry- 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3.3.2 参与产学研合作提升能力分析

大学生对于参与产学研合作希望自己获得的能力结果如图7所示。有85.33%的学生表示希望获得技能类的工作经验;53.83%的学生表示希望获得良好的工作氛围;67.17%的学生表示希望获得广阔的职业前景;51.67%的学生表示希望在参与产学研合作过程中能够扩充人脉。由此可知,大部分学生在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时更希望自己能够获得相关的工作经验和职业前景,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更得心应手,也有助于企业的发展[9]。

图7 参与产学研合作希望自己获得的能力Fig.7 Ability wished to be acquired in industry- 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3.4 样本创新创业教育分析

对创新创业课程培训的认同程度如图8所示。在大学生是否需要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这一问题中,数据表明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创新创业课程比较认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应将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程,而不是选修课或兴趣课,各高校在这方面还有待加强[10]。

图8 对创新创业课程培训的认同程度Fig.8 Identification degre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 training

3.5 样本对产学研合作愿景分析

3.5.1 产学研合作产生影响分析

大学生对产学研合作带给自身的影响调查结果如图9所示,结果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每个人对产学研合作未来发展的意愿[11]。调查结果表明,59.33%的学生认为产学研合作能为自己增加社会工作经验,开拓社会阅历,28.5%的学生认为产学研合作能够将理论知识和书本知识有机结合,12.17%的学生认为产学研合作能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图9 产学研合作产生影响分析Fig.9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industry-university- research cooperation

3.5.2 产学研合作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产学研合作未来发展方向的调查结果如图10所示,分析了产学研合作对学生的意义以及目前产学研合作在学生眼中存在的不足[12]。总体来看,更多学生希望能够自主完成产学研合作项目,并且通过产学研合作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社会阅历。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虽然不够成熟,但能起到促进社会和创新创业发展的作用[13]。

图10 产学研合作未来发展方向分析Fig.10 Analysis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4 存在的问题

4.1 产学研各方的合作和职能发挥问题

第一,政府指导功能发挥不足。在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亟需完善的、配套的产学研合作政策,但部分政府指导功能发挥不足,未有效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和进步[14]。第二,各方的发展理念不同。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各方所拥有的理念和背景均不相同,各方成员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也有很强的多样性,这样的不同容易使产学研内部合作存在冲突和矛盾,各方发展理念不同会对产学研合作的效益产生影响[15]。第三,高校和企业之间存在文化差异。在高校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的过程中,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高等院校、企业和科研院所三者之间所存在的文化差异对于产学研合作会产生一定的阻力和影响[16]。

4.2 对产学研合作重视程度不足

第一,企业的参与热情不足。从产学研合作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我国校企合作时间较长,但是少有企业能以积极的态度同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第二,高校的重视程度不足。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产学研合作力度不够,许多高校面临资金短缺的情况,很多高校为了节省费用,会让学生自主完成实习或大幅度减少实习时间。从教学角度来说,大部分教师对教学和科研具有较高的兴趣和能力,但进行过一线生产、具备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并不多,许多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在校企双方展开合作时会存在一定的不适应,导致其对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积极性不高[17]。第三,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学生是校企产学研合作的培养对象,在合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学生所学专业、个人技能、个人素质都与校企合作中企业的用人标准、实训内容等紧密相关,如果学生不配合企业的实习实训,会影响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和质量。

4.3 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存在问题

产学研合作中的利益分配决定了合作中的整体利益和各方利益,以及能否开展持续性合作。分配不得当一方面不利于企业对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实施,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持续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如果合作各方不及时沟通,造成了信息不对称,就会使双方互相不信任,进而违背了产学研合作的宗旨,大大降低了合作的成果和效率。

5 建议和对策

5.1 加强政府对产学研合作的引导作用

政府应加快产学研协同合作创新的环境建设,创造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政策、法律、文化等外部因素,促进创新要素向产学研合作聚集,营造出有利于产学研密切合作的政策氛围和环境,促进产学研合作加速发展。

5.2 增强企业和学校的文化交流,使目标保持一致

在企业和高校之间建设起文化桥梁,取长补短、各施所长,使企业和高校不同的文化相互交融,从高度分离状态转化成良性互动的状态。在合作中,各方成员可以多进行文化交流、沟通和联系,使异质知识能够及时互补和反馈,增强各主体目标的统一性,提高运行中的协同能力,实现互利共赢。

5.3 进行高校体制改革,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

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进行高校体制改革,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18]。建议将产学研合作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开设更符合企业和市场需求的课程,让学生真正了解市场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学生在参与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5.4 加强产学研合作的师资队伍建设

高等院校在校企合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资力量是校企合作的支柱和保障[19]。应加强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较强的高校教师与企业人员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发相关专业课程,培育高质量创新型人才。

5.5 全面评价教师的教育和科研技能,提升教师积极性

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担负着科研、教学的重任,不仅要改善帮扶计划和政策,还要重视提高师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校应全面评价教师的教育和科研技能,认可教师在产学研合作中帮助企业解决教育问题方面的成就,并适当提升教师的福利待遇,加大优秀教师资助力度进而调动教师积极性,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5.6 构建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构建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有利于构建资源共享、合作办学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20]。在此过程中,学校为企业提供优质生源,为企业稳定运行提供所需人员,校企双方可以共同面对在产学研合作中遇到的难题,建立稳定的实习平台,解决部分专业存在的岗位不足问题,增加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机会,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产学研校企问卷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中国公路(2017年18期)2018-01-23 03:00:32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问卷网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