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虹, 张彤彤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 150006)
阜新市是典型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建国初期为国家贡献了大量煤矿资源[1]。2001年阜新被国务院认定为全国第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随后成为第一批资源转型试点城市[2]。此后,阜新市政府对部分废弃煤矿进行活化建设,但发现市民利用率并不高,也无法凭借景观本身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此外,根据阜新市发改委提出的(2020~2030年)全域旅游规划,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业成为了主要的奋斗目标[3]。大量的废弃煤矿遗存使矿业旅游景观的活化更新建设变成了重中之重,因此研究从城市文脉视角出发对阜新市废弃煤矿景观进行活化研究,以阜新市废弃煤矿景观为例进行活化更新的探索,对于充分体现地方文化,提升废弃煤矿景观活力和吸引力,创造富有特色的地域旅游景观名片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以期为同类型废弃煤矿景观的活化更新建设提供参考。
(1)废弃煤矿组成要素。我国典型的废弃煤矿主要组成要素包括露天采场、井下巷道、煤矿塌陷地、排土场和煤矸石山等。此外还包括机械设备、辅助建筑、道路交通等[4]。
(2)城市文脉视角下废弃煤矿景观分类。城市文脉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及特定条件下,人、自然环境、建成环境以及相应的社会文化背景之间一种动态、内在的本质联系的总和[5]。
城市文脉要素是由物质要素也就是显性要素及非物质要素即隐性要素构成并以整体性呈现。城市文脉的显性构成要素主要包含自然环境和建成环境,隐性构成要素主要包含社会文化和人的心理与行为,大致分为4类[6]。根据这4种分类,可将废弃煤矿景观中的景观构成要素进行重新分类见表1。
表1 城市文脉背景下废弃煤矿景观构成要素
(1)生态优先原则。废弃煤矿景观的活化应在生态重建的基础上依据当地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活化策略,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当场地生态恢复到基本安全无灾害和污染的情况下,应结合植被复绿情况及时开放适宜矿业旅游景观建设的区域,避免造成仅发挥单一的生态价值,忽略经济和社会价值的情况。
(2)原真性原则。废弃煤矿景观活化时应考虑到矿业遗存是对工业时代的科学技术、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文脉的真实反映,其原有的显性文脉景观应进行选择性保留。
(3)活态化原则。废弃煤矿景观活化时以适当结合当地情况设计活态化景观。相对于静态景观而言,动态景观和参与性景观的表达方式更具吸引力。
(4)个性化原则。废弃煤矿景观活化时应充分发挥矿业文化的主体地位,适当提取隐性文脉融入到废弃煤矿的景观设计当中,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名人轶事丰富景观的故事性,在培养当地居民自豪感的同时增强对外地游客的感染力。
对阜新市废弃煤矿概况进行分析总结,选出具有代表性和可调研的海州露天矿、新邱露天矿、五龙矿(竖井)以及平安矿(竖井)进行实地踏勘和访谈。调研中发现露天矿都已停止残采10年以上,地质情况基本稳定。海州露天矿整体上生态恢复情况较好,矿山部分基本处于待活化状态,矿坑部分区域还需治理,依附矿坑而建的国家矿山公园部分建成后再无更新。新邱矿利用废弃矿坑建设赛道城,生态重建与开发利用同时进行,现建成区生态环境较好,但游人较少。五龙矿闭矿后矿业遗迹保存完好处于待开发状态。平安矿破产后转型成为绿色矿山建设单位同时进行绿色安全现代化开采。虽然阜新市废弃煤矿都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造利用,但景观的吸引力和利用率不高,建设存在一定问题。
(1)城市文化特色不明显,景观同质化严重。从总体上看,废弃煤矿活化利用的模式单一且景观同质化严重。矿业文化占据主体且一家独大,未能充分融合多元的城市文化特色,从而形成崭新独特的城市风貌,无法与其他同类景观进行明显区分,对游客吸引力不足。
(2)显性文脉景观活力不足,隐性文脉景观感染力不够。对于显性文脉景观所用活化方法多为静态展示,景观的建设缺少活力。人在景观中的体验性不足,很难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对于隐性文脉景观的建设不够充分,景观无故事性也不具感染力,游客无法通过隐性文脉景观加深对阜新城市文化的了解,降低了游客再次游览的可能性。
(3)功能性建筑不完备,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废弃煤矿景观的基础功能不完备,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其中主要问题为缺少游客服务中心,住宿餐饮,商业购物等功能性设施建筑,无法满足多日游旅客的基本需求。
(1)矿址可达性低,游览线路缺少规划。废弃煤矿普遍与城市中心距离较远。虽然连接矿址的市政道路发达,但并没有便于游客出行的游览巴士专线,通常需要游客乘坐出租车或换乘公交车才能到达目的地。整体上废弃煤矿可达性较低,降低了市内居民的游憩欲望。
(2)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设计不合理。建成区内多为展示型开放空间,缺少私密空间。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居民只能临阶而坐或以景观石代替休息座椅,无法满足遮阴避雨等基本需求见图1。建成区道路无闭环游线,缺少等级和密度的规划,人车混行现象严重,存在安全隐患。
图1 游人坐在景观石上休息
(3)内部景观破乱,维护管理缺位原景区。已建设成的景观缺少维护,导致后期建成的建筑外立面大面积残损、道路铺装残落破败、植物景观混乱不堪,基础设施景观丧失活力见图2。此外,现阶段阜新市废弃煤矿大部分土地已具备建设条件,但仍有大量土地、建筑物闲置,周边荒草丛生。多年不更新的未建区景观不仅损坏了建成区的景观形象,还造成了显性文脉景观资源浪费。
图2 缺少维护管理的道路
废弃煤矿现有的文化功能主要以海州露天矿煤矿文化展示为主的国家矿山公园和以新邱矿赛车产业体验为主的百年赛道城。以城市的重要文脉切片作为文化景观多元化建立的依据,打造具有地域个性的景观名片。阜新市文脉切片可从玉石文化、蒙藏文化、皇家牧场文化等方面选取嵌入废弃煤矿景观,在现有的废弃煤矿进行微更新的基础上可增设牧场草原景观区、蒙藏风情文化街、玉石文化主题景观节点等见图3。在废弃煤矿文化景观中进行小范围的文化嵌入,打破外地游客对阜新市煤电之城单一刻板的城市印象,建立阜新城市文化多元化的第一印象。个性化原则对废弃煤矿景观进行文化功能嵌入,从整体上实现了功能互补、平衡布局,打造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废弃煤矿景观。
图3 文化功能布局
文化景观要在提升景观观赏性的同时加强互动性和体验性,结合参与式景观和动态景观为废弃煤矿景观注入活力。显性文脉景观可以增加动态景观和互动景观来活化显性文脉景观。如可以利用巷道和运行中的煤矿增加煤矿开采生产作业体验和现代绿色开采动态参观,加深显性文化景观感染力;利用AR等数字技术在矿山草原景观区进牧场喂养狩猎体验,营造趣味性景观,提升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对于标志性设施设备可进行模型等比例缩小,建设成景区的游览观光车在景区中穿行。煤矿文脉流动起来,增加了景观的活力让游客在游玩体验中印象深刻。
隐性文脉景观表达方式可以对文化精神进行转译,对露天采坑生产、生活、生态场景的动态再现与体验。如利用数字景观依靠声音和照明在现实的露天矿坑景观基础上动态再现煤矿开采历史,通过景观再现焕活游客记忆;增设真实的煤矿开采工艺技术模拟体验板块和玉石手工艺品制作体验板块,让游客深入了解工艺技术。还可定期开展民族风俗表演、蒙族美食大赛、爱国科普教育等主题活动进行临时景观的搭设,增加景观场景的变化,提升景观活力和对游人的吸引力。
完善废弃煤矿内部及周边功能性设施,同时满足长期度假和短期游憩的需求。功能性建筑应主要增建游客服务中心、购物商场、度假酒店。因废弃煤矿范围比较大,每个煤矿中都应增设游客服务中心,可结合建成区中心附近的废弃建筑来建设。购物商场和度假酒店和适当根据废弃煤矿建成区情况和地理位置来建设。新邱矿因距离市区较远、附近没有可以满足需求的商圈,可在废弃煤矿中利用废弃建筑建设小型的购物商场和度假酒店。海州矿距离市区较近,周边可以满足住宿需求,可利用废弃建筑增添小型超市和特色餐厅,满足游客的购物和就餐需求。其余废弃煤矿与海州矿较近,同样设置小型超市和餐厅即可满足游客食宿需求。此外,还应适当增添具有地方特色的蒙古族风情街、东北集市,在满足功能的同时体现地域特色。新邱矿依据赛道城主题景观建设特色可延长赛事产业链,增设赛车修理服务中心、室内电子赛车竞技场。加强赛事文化功能,提升游客体验。
首先应根据每个废弃煤矿建成区的面积进行公共服务设施的增补,如廊架、景观亭、景观座椅等,满足市民日常的游憩需求;其次要梳理各煤矿内部原有的道路系统作为主路系统的基础,合理划分车行和人行系统,增设健康步道,在完善基础的同时为公园和游人增加活力。由于煤矿面积较大,应加调整规划二级路和三级路的道路密度,增加私密空间和尺度适宜的景观节点,尽量做到游客有路可走、有园可游。
可根据废弃煤矿与市中心的距离打造15min生活游憩圈,利用废弃煤矿外环境原有的市政道路围绕废弃煤矿设置旅游专线,增设旅游专线和停靠站点。专线可分别增设为阜新站-解放广场-矿山公园往返专线、矿山公园-五龙矿-平安矿-矿山公园闭环专线、矿山公园-新邱矿往返专线。此外,可增设特色游览线路,利用原有的煤矿之间的废弃运输铁路串联四点一线,4个站点分散在4个废弃煤矿区域中,解决了煤矿区域跨度大的问题。结合当地现实情况合理规划游线,提升了矿址可达性,解决了游客出游难的问题。
设置维护管理专业人员对废弃煤矿景观进行定期维护。对于安全性低、外立面破损严重的建筑采取加固和重塑外立面的修缮方式复原建筑。建成区残存的道路铺装进行区域性重建。对于植物景观要定期清除杂草、修剪树木,移除枯木。同时,对于生长环境拥挤的早年间栽下的树木要进行移植。此外未建成区应进行围挡,以免影响建成区景观效果,破坏整体形象。
文中通过对阜新市废弃煤矿景观的研究总结出城市文脉视角下废弃煤矿景观活化策略,得出结论如下:
(1)在宏观层面上,应以嵌入多元城市文化的手段加强景观风貌的塑造,规划便捷游线增加矿址可达性,提高游客的游憩可能性。
(2)在微观层面上,应利用多种活态化景观营造手法提升文化景观对游客法吸引力,配套完善功能设施和基础建设为景观增添活力。
(3)在管理层面上,应加强建成区的景观维护与管理,保持景观活力可持续。
文中通过对阜新市废弃煤矿景观进行实地走访,总结出阜新市废弃煤矿景观的现存问题,针对现存问题从城市文脉视角下对阜新市废弃煤矿景观提出从宏观到微观以及管理层面的活化策略,打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废弃煤矿景观风貌,提升了阜新市废弃煤矿景观的活力与吸引力,同时,对于资源枯竭转型城市创造富有特色的地域旅游景观名片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为同类型废弃煤矿景观活化更新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