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兰
◆摘 要:让幼儿在正式进入小学学习之前,先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掌握部分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提高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是幼小衔接学习中的关键点所在。幼小衔接只靠幼儿园老师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家庭的有效配合,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幼儿的重要过渡期,在作息、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因此,家庭要明白这一阶段的重要性,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关键词:幼小衔接;家庭教学;过渡;现状;对策
一、引言
幼儿从幼儿园升到小学,从熟悉的环境、熟悉的朋友变成了完全陌生的、未知的环境,而且交往对象、熟悉的活动规则等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会让幼儿产生焦虑、厌学等现象,有些幼儿也会感觉到非常的疲劳,总是休息不够,这些现象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适应性”障碍,要避免这些现象的产生,除了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外,也离不开家庭的密切配合。
二、幼小衔接中家庭教学的现状
(一)很多家长没有科学的育儿理念
在很多家长的意识里,孩子不听话,打就是了,孩子不学习,骂就是了,这对幼儿心里的创伤是无法弥补的,有一些幼儿因为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产生自闭、自卑等现象。很多父母喜欢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强迫幼儿干一些不喜欢的事,虽然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父母没有科学的育儿理念,不明白幼儿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一理念,他们替孩子做选择,忽视幼儿的想法,有些家长不愿意听孩子的心里话,认为孩子只是自己的附属品。
(二)幼儿缺少陪伴
现在的家长生活压力大,工作忙,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玩手机,对孩子不闻不问。更不要说陪伴孩子,幼儿时期,正是建立安全感的时期,如果长期见不到父母,他们就会惶惶不安,甚至焦躁、暴躁,长此下去,会影响幼儿性格的养成,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会自卑、自闭、脾气古怪,当他们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就会感到恐慌,而小学的教师不会和幼教一样,时时刻刻陪伴着孩子,会加重幼儿的不安。
(三)家长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
由于目前很多幼儿的家长都是80、90后,都是独生子女,六位家长照顾一个孩子,他们害怕孩子受委屈,害怕孩子吃苦,孩子很多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情都是家長在代劳。这些幼儿缺少自理能力,不能承受一点点的挫折,自私自利,不懂得分享,认为全世界的人都应该围在自己身边,听自己的指挥,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幼儿良好品质的养成。
(四)提前学习小学知识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宜早不宜迟,所以,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班,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这一阶段的孩子,正是天性爱玩的时候,但是因为各种辅导班,孩子学习压力大,没有时间玩耍,长此以往,会让幼儿产生厌学心理,不利于长远的发展。而且提前学习小学知识,会让幼儿觉得老师所教的东西自己都会,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会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以后的学习。
(五)家长观念落后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家长观念落后,只看重学习成绩,不注重对孩子生活习惯、学习兴趣、动手能力等的培养。他们也不了解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在孩子面前脏话满篇,乱丢垃圾等,孩子也会有样学样。他们不知道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认为孩子是自己炫耀的工具,是自己的私有“物品”,忽视孩子也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不能调节自己的情绪和面对孩子时的状态,从而造成家庭教学的失效和低效。
三、解决策略
针对以上幼小衔接工作中家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家长必须要高度重视,有针对性的解决,做好幼儿幼小衔接。
(一)帮助幼儿树立规律的作息
步入小学之后,幼儿将会面临系统的学习,排课时间紧张,随之作息时间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家长要有意识的帮助孩子树立规律的作息,良好的作息不仅能保证孩子第二天精神饱满,也能让孩子有充分的精力和注意力学习课堂知识,同时具有良好的作息规律也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商量一起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和孩子一起遵守,这样不但可以尊重孩子,也能让孩子有参与感。作息时间表显示九点半上床睡觉,就必须九点半上床,上床之前,可以让孩子放松心情,睡前不要让孩子做一些刺激性的游戏,家长尤其在睡前不能责骂孩子,不然会导致孩子心情激动,不利于孩子入睡。
(二)家长要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
学龄前的幼儿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希望得到家长的鼓励与支持,家长一句鼓励的话会让孩子信心百倍。家长在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呆、傻、笨”等字眼,避免与其他孩子做比较,这些带有侮辱性的字眼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同时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如其他的孩子,慢慢的难以融入到集体当中,会对心灵造成创伤。所以,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措辞,要多鼓励孩子,爱迪生小时候因为在老师眼里不机灵、不聪明,老师认为他是一个“笨小孩”,但是他的母亲一直对他进行鼓励,夸他聪明能干,在母亲的不断鼓励下,他终于成功的发明了电灯泡,成了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只要家长们善于发现,多加鼓励,孩子们一定会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三)教幼儿基本技能,树立自信心
能力是每一位幼儿必备的技能,进入小学阶段这项技能就主要体现在能听懂老师在讲什么,会听、会学、会看。因此,教会幼儿理解、听清、记忆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能力就非常的重要。所以,家长要在平时锻炼孩子的记忆能力,如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个故事,让孩子重复故事的内容,明白故事说明的道理,同时要鼓励幼儿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大家面前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鼓励孩子多多参与老师布置的活动,敢说敢做。家长也要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幼儿不能总是依赖家长,家长总会有放手的一天,遇到困难的时候,让孩子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困难之后,家长要及时的给出鼓励,如果没有解决问题,就要进行引导,和孩子一起解决困难。
(四)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现在大多数的家长都重教育轻技能,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尤其对于幼儿来说,他们还没有承担压力的能力,长期以往,会让幼儿产生厌学心里。从教育的长远影响来说,家长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品德和能力,要多陪伴孩子进行身体的锻炼,有了一个好的身体,才能进行其他活动。同时,家长也要给自己不断地充电,学习新的教育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已经不适合新时代的儿童。家长也要注重言传身教的重要性,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如孩子在看书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在旁边陪着看书,而不是在旁边玩手机、打游戏。
(五)加强对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对幼儿交际能力的培养很多家长都忽视了,交往能力不强的幼儿在学校里会容易被孤立,他们会感到孤独,心情也会沮丧,不爱学习,不想到学校里去。所以家长要加强对幼儿交际能力的培养,任何能力只有通过真正的实践才能不断地加强,所以,家长可以在休息的时候带外面和其他小朋友交朋友,锻炼孩子的交往能力。家长要告诉孩子见到熟人主动问好,不小心碰到其他小朋友的时候要主动道歉,有礼貌的孩子大家都喜欢。总之家长要利用一切有效的手段,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以便他们进入到小学之后交到真正的朋友,能够融入到集体中去。
(六)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幼儿的注意力相对的比较分散,家长要有计划、有目的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可以设置一些小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习。比如,家长在教孩子认识水果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些买卖水果的游戏,让幼儿边卖水果,边说出水果的名称和外形特征,并对不同的水果进行比较,说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会让幼儿的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中熟记各种水果的名称和特点。
四、结束语
总之,一个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父母是幼儿接触到的第一任老师,很多行为习惯都来自父母的影响,所以,家长要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做好准备,不管是在行為习惯还是学习习惯上,家长都要注重培养,让幼儿很好的完成幼小的过渡期。
参考文献
[1]高小淼,边玉洁. 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准备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1):2.
[2]刘小霞. 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 四川教育, 2019(09):1.
[3]赵志荣. 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探讨[J]. 中外交流,2019,26(026):307.
[4]颜丙淑.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J]. 天津教育,202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