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物累

2022-05-26 22:15:08路来森
做人与处世 2022年4期
关键词:名实外物所欲

路来森

名缰利锁千斤重身无长物一身轻

不为物累,物,是外物,是指人身体之外的任何事物。既包括形而下的,如金钱、权力、名望等;也包括形而上的,如所思、所想、执念等。“物累”常常是好之过甚、求之过度或者求之不得其道,凡事又放不开,不能淡然处之造成的。

《世说新语·雅量》讲了一个故事:祖约与阮孚二人,各有所好,祖约喜欢钱财,阮孚喜欢收集木屐。当有外人突然闯入时,二人的表现大相径庭:祖约慌慌张张,急于掩饰,深恐金钱被别人分走;而阮孚则“神色闲畅”,意态潇洒从容,并且由自己的所好之物,悟出一番人生哲理——未知一生当着几两屐,感叹人生苦短。

从“物累”的角度看,祖约显然是为物所累者;而阮孚则表现得自然、洒脱,可谓“不为物累”者也。

司马迁有一句名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求财求利,人之所欲存焉,本无可厚非,但若贪欲之心过强,求之无度,甚至在求财求利的道路上,不择手段,损人利己,那财利自然也就成为“物累”了。再者,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无道而所得之财,自然成为“累”身之物。故而,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求财求利如此,求名亦是如此。好名,亦人之所欲存焉。若以功业获名望,以才学得大名,名实相副,自是无可厚非,而且是名声越彰越好。以美名,立榜样,树楷模,也为社会提供一份正能量,可谓功莫大焉。但一味求名,名实不副,靠吹牛皮和虚假造势而获名,那名必然成为“物累”矣。古人云:“名者,实之賓也。”名是靠“实”而立的,名实不副,那名也只是一个肥皂泡,吹得越大,破裂得也就越快,最终,导致身败名裂。

执念,亦是人生的“物累”。执念不同于理想、信念。理想是奋斗的目标,信念是前进的动力,它们所提供的是一种正能量,而执念却是执于一端,固执己见,乃至刚愎自用。它往往叫人走向极端,乃至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所以说,一朝执念,即成“物累”。凡此种种,“物”之“累”难可尽述。

那么,怎样才能“不为物累”呢?

《庄子·山木》中有一句话,曰:“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意思是说:人若能支配利用外物,而不被外物所支配,又怎会被外物所牵累呢?因此,懂得支配“外物”,成为“物”之主人,方能“不为物累”。其要,就在于保持淡泊的襟怀,学会放下,懂得舍弃。以追逐财利而言,要适可而止,有度而行。财利为何?就是为了养身。用老百姓的一句话来说:“钱够花就行。”若再淡泊一些,如夫子所言:“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安贫乐道,“物累”自是荡然无存矣。

量力而行,特别重要。权力、名望固然重要,可能力不够,也是徒然。追名逐利的路上,常常荆棘丛生。有执念,而无与之匹配的能力和德行,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卢梭有一句名言:“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人的欲望远大于人的能力。”此言不虚。痛苦正是欲望过甚所致。欲望过甚,即为“物累”。要记住,不为物累,方能活出潇洒人生。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猜你喜欢
名实外物所欲
冒死护友
《论语》“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章前半部分新解
论“广东音乐”的名实之变
音乐研究(2018年5期)2018-11-22 06:43:52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髦(猫、毛)儿戏”名实之辨
戏曲研究(2018年2期)2018-02-16 07:43:32
“物在吾心,心化外物”——赵开坤谈艺及他人的追忆与评述
油画艺术(2017年1期)2017-05-20 09:09:20
外物轻重
公务员文萃(2017年3期)2017-03-28 10:17:10
试析公孙龙子《名实论》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4
己之所欲 慎施于人
外物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