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霞
【摘要】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是学习识字的基本环节,还是掌握写作技能和重要前提。阅读教学是小学生增长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注意培养他们受益终生的阅读习惯。本文对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经历实践检验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小学生;有效策略
在知识经济时代,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重要信息的渠道,而读者如果不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那么从浩如烟海的书卷中则无从获知有益的信息,不过是在书丛中进行了一次游历,对于眼界的开阔,能力的提高等,都无从谈起。本人长期执教小学语文,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颇有心得,因此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希冀对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方面有所裨益。
一、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向师性,他们喜欢模仿老师。作为语文老师,要成为学生的点灯人,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在日常的教学中将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书籍,带进班级,展示给小学生看,并主动借给他们阅读。对于老师主动借给他们的书,小学生会倍感珍惜,他们会格外认真阅读。语文老师要通过借阅给学生,培养师生间的情感,融洽师生间的关系,让阅读成为师生间的情感纽带,这样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上自习课时,语文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去阅读一些趣味性较强的书籍,有意发出笑声或者露出微笑、兴奋的表情,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课后,有些学生会主动靠上来,向老师询问或打听读的是什么书。这时,教师可以向他们推荐自己在读的书。在课间时,教师也可以在走廊里讀书、在树荫下读书,达到痴迷的状态,引发学生们去关注。
二、营造出适合阅读的氛围
小学生可塑性比较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语文老师可以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在班级里营造出书香的氛围,能够让人的心静下来,并享受这份美好。比如说,教师在班级创建读书角,就可以发挥学生们的特长优势,擅长书法的学生可以撰写读书名言,喜欢画画的学生来绘制名人刻苦读书的画面,爱好手工制作的学生动手创作装饰品,当然,教师要对此全盘掌控,不能偏离主题,对学生们的建议选择性地采纳,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又能让他们体验到自身价值被肯定的荣耀。经过师生共同打造的班级阅读环境,会让学生们对此产生情感,能够生发出读书的期待。教师可以采取共享阅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书拿到班级,一起分享快乐。在扩大学生们知识面的同时,还能增进他们之间的同学情感和友谊。在这种集体打造的氛围下,学生们会非常享受,并会刻意地去维护。
三、向学生宣传优质图书
好的图书,犹如一位良师,能够指引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
1.亲自读给学生听。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帮助他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教师可以每天抽出一节课的前5分钟,给学生朗读精美篇章或片段,带领他们一起感悟阅读的美好,让他们对阅读产生美的期待。这个短短的5分钟,会成为班级的共同习惯,成为他们童年美好的记忆,并由此喜欢上阅读。
2.让学生读给同学听。教师可以通过轮流读的方式,让学生寻找优美文章或者精彩段落,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用心用情用力地去阅读,让同学们聆听和欣赏自己最佳的阅读状态。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他们敢于面对同学们的勇气,还能够帮助他们去积累,并用心感受美文。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够加强同学间的情感,引发集体的共鸣。
3.通过微视频读给学生听。小学生们的感性思维能力比较强,喜欢通过视听的方式接受事物。现在微视频比较流行,也是顺应了时下人们的心理状态,小学生概不例外。教师可以搜集或者自己制作微视频,让优美的文章通过播放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并伴以适当的解读,让学生通过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喜欢上阅读。
4.发挥听书App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没有时间读书,因此,一些听书产品争相上线,受到了人们的极大欢迎。语文老师可以借助于一些听书App,通过听的方式去阅读一些书籍,让他们聆听的同时,结合所听的内容想象出一些画面,提高他们的想象力,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结语
阅读可以让人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起来,让自己的知识储备扩大,并远离贫乏,变得聪慧起来。小学生处于阅读习惯的形成时期,急需能力的塑造,价值观的培树,因此,阅读教学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ED9F922E-3149-4C09-8049-43C1382147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