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家园合作如何协助幼小衔接平稳过渡

2022-05-23 09:10:38王宇文
求知导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家园合作幼小衔接

摘 要:政协委员、无锡市西山高中校长唐江鹏提出过关于幼小衔接的建议——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另外,让幼儿园的孩子养成整理东西的习惯,远比让他们早识字重要;让孩子多读书,远比让他们做那些阅读理解题重要。本文以幼儿园大班学生为主要探讨对象,提出需要重点培养出学生在步入小学之前的生活习惯、新思维方式等,要让学生提前适应小学的生活习惯。基于以上表述,除了园内教育培养,园外的家长也需要与教师配合,多积极沟通,以了解学生在步入小学之前应做什么准备。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学习品质培养;家园合作

作者简介:王宇文(1996—),女,江苏省张家港市南苑幼儿园,二级教师,本科学历。

幼小衔接阶段是孩子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的重要阶段,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幼儿园教育主要为幼儿提供相应的综合能力培养,通过将趣味的游戏元素融入教育活动中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习惯。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有着明显的不同,幼儿园阶段,在学习方面并没有明显的标准,而在小学阶段,孩子往往会在学习方面接受相应的测试与评价,这对孩子的接受能力是存在一定的要求的。在这个基础上,帮助孩子渡过幼小衔接阶段是极为必要的。

一、幼小衔接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

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有利于促进幼儿个体的健康发展,激发幼儿的自我潜能,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尤其是在幼小衔接阶段,孩子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对孩子在认识自己、纳入自己、完善自己等方面更为重要。幼小衔接能为孩子提供从幼儿园朝小学进行过渡的引导与帮助,它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转折期。积极心理品质包含多个维度,有由个体的思维习惯、情感和行为组成的一系列积极心理元素,求知欲,真诚,宽容思维和洞察力等,这些对培养幼儿的积极心理,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非常有效。

二、家园合作,培养幼儿全面发展

(一)变更作息

幼儿衔接,并不是为了让孩子在小学阶段降低学习压力而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而是要培养孩子提前具备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故而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孩子成长。为了提高幼小衔接的质量,幼儿园需要将要求与标准慢慢过渡给孩子,通过这种“侵袭魔化”的培养方式来帮助孩子顺利地实现幼小衔接。

家长应该对孩子的作息时间进行关注。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作息时间是较为固定的,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内上课下课、上学放学。根据这个特点,家长就必须充分掌握孩子的作息时间,结合小学阶段的作息标准来培养孩子的作息习惯。可以利用闹钟帮助幼儿形成时间意识,也可以利用智能闹钟来提醒孩子在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情。

(二)生活习惯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人们的家庭条件好了,对孩子的溺爱程度也在加深。但是在小学阶段,孩子需要具备相应的生活自理能力,所以,家长需要在幼小衔接阶段,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需要以身作则,灌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想给孩子,如要求孩子自己收拾自己的衣服、书包等,当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后,家长要及时地予以肯定。当然,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件持续性的任务。

(三)读书习惯

在家园合作中,需要明确孩子为什么读书及他们的兴趣点在哪里。基于幼儿的识字量较少,幼儿园培养幼儿的识字能力是以绘本为基础的。因此,绘本涂鸦是一种很好的发展创意思维的形式,能让幼儿对感知、涂画、涂写以及创意符号有较为具体的认识,能激发幼儿对语言文字的兴趣,为进入小学进行书写做好准备。幼儿有自己的思考方式,他们能将在绘本中读到的内容画在自己的画册中,形成小故事。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坐姿、握笔姿势等,通过有效策略支持幼儿书写画册内容和绘画故事。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孩子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表达,给予他们空间和支持。家长在家庭中同样要支持孩子写作的行为,可以为孩子提供舒适的书写环境,纠正孩子不良的书写姿势、为孩子提供书写工具等。

(四)目标意识

培养幼儿的学习、生活习惯前,要先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不足,且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所以家长或教师可以制订一些让幼儿积极行动的小目标,帮助幼儿建立达成目标的决心,以此强化幼儿想要达成目标的动力。

若想充分培养孩子的目标意识,就需要家长适当地进行监督與引导。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虽然已经拥有完成相应的任务的思想,但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还有所不足。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适当地进行引导,如“下一步需要干什么呢?”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孩子的任务目标信念,进一步强化幼儿的目标感。但孩子毕竟较为贪玩,一些任务不能及时地完成,对此,家长应该耐心地引导,尽可能地不要批评打击孩子。比如,幼儿传话这个活动,即教师以口头或提示幼儿记录的形式,引导幼儿带任务回家,可以帮助幼儿提升目标意识,而这需要家园共同配合来实现。

(五)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的养成,主要指在活动中幼儿能与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能与教师和小伙伴形成良好的关系,并非需要幼儿掌握学习知识,而是在互动中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制订学习计划,并将计划融入学习之中。教师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帮助幼儿改正,从而帮助幼儿顺利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一年级。而家长作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和陪伴者,孩子做事的时候,应该鼓励他们从一而终,并且不能因为孩子做事时出现了错误就立即中断孩子的活动,因为这很容易让孩子丢失自信心。

三、进一步实现家园合作的目标

(一)举办开放日活动

幼儿园应该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为学生展示幼儿衔接的活动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进行讲解。在这个基础上,幼儿园就可以基于幼小衔接来特别地举办幼儿园开放日活动,并邀请孩子家长来幼儿园进行实际体验。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是怎样将幼小衔接的内容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中的。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向幼儿展示结合他们兴趣爱好而设计的游戏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學习与游戏活动。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况,教师还可以为家长提供观察明细,让家长能够按照顺序以及重要性来进行观察,从而重点掌握孩子的优质品质与能力。同时,家长也需要在观察的过程中了解孩子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并积极地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举办开放日活动这种方式能让家长与教师进行深入交流,从而提升家园合作的整体效率。

(二)家长重视幼小衔接

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在孩子身上我们也能发现因家庭环境以及成长经历的不同而形成的个性差异。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可以积极地设计以孩子的小学准备作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并让家长知道在孩子有效衔接阶段需要做到这个程度。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地根据幼小衔接的分析来掌握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最后,务必要保障的一点是,家长必须要认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并及时地根据自身的不解之处来寻求解答,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孩子更好地渡过幼小衔接阶段。

(三)开设家长经验交流会

开设家长经验交流会于家长而言,是幼小衔接过渡中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有些家长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理能力,尊重孩子,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然后在家长经验交流会上分享自己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以此提升其他家长教育孩子的积极性。有位家长骄傲地说道:“甜甜总是坐不住,我便选择他喜欢的绘画活动对他进行培养,以正面鼓励为主,慢慢培养他的兴趣,现在甜甜画画时比较专注了,兴趣也提高了,有时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一画就是40分钟。”家长经验交流会能让家长相互学习,从而促使孩子进步。

(四)融入社区资源

幼儿园可以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幼小衔接的教育讲座,请小学教师对进入小学前的准备进行讲解。讲解内容具体有以下几点:孩子在步入小学前需要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怎样创建一个具有良好学习氛围的家庭环境?这些讲解内容都需要家长身体力行地去进行实践,以此掌握相应的科学教育方法。有不懂的地方,教师也可以给予相应的解答,这样能让家长合理地帮助孩子渡过幼小衔接阶段。

四、家园合作的基本措施

(一)成立“家委会”模块化管理幼儿

成立“家委会”能够很好地满足幼小衔接的管理工作要求。

让家长主动报名或者通过组织号召的方式吸引家长加入“家委会”行列,因为“家委会”能在开展幼小衔接管理活动中让家长和幼儿教师一起对幼儿进行管理。可以将幼儿分成不同的管理模块,然后让家长按照模块去负责管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负责幼儿的引导工作以及家长之间的协调工作。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开展针对幼儿进行幼小衔接的工作。有了幼儿家长的参与,教师能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情况,同时,还能与幼儿家长一起进行深入的研究,各自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意见。另外,教师还能与其他班级的教师与家长一起沟通,设计出贴合幼儿实际的幼儿衔接工作策略。

(二)邀请家长深入课程内容

家园合作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幼儿园在开展衔接工作的过程中,若想充分发挥家长群体的作用,就需要与家长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用这种方式来满足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需求。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家园合作活动的意见表格来引导家长进行填写,让家长参与到优化课程内容的工作中来。这种引导方式,不仅能够充分提升家长对幼儿课程内容的感兴趣程度,还能以促进幼小衔接的工作为由让家长提高对课程优化的重视程度。这样既能够满足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质量要求,还能更加贴近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让幼儿能够顺利地适应幼小衔接的整个过程。

(三)建立家长交流群保障家园互动性

家长与幼儿园开展合作的重要基础就是两者之间有高效的沟通交流渠道,而如今高度发达的网络技术正好能够满足这个需求。教师可以通过微信或者QQ等通信软件来创建家长交流群,在开展家园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些途径来与家长进行高效沟通,并基于幼儿当前存在的问题向家长了解相应的情况。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做好高质量幼小衔接工作,教师需要转变家长的教育思想,并将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措施传授给家长,而这些事情可以通过视频、图片或者公众号文章等方式来进行。这样即便是不了解聊天软件的家长也能轻松操作,从而让家长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学习更加科学的教育方式。如此,便能有效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将家长需要了解的知识印制成册

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的父母因工作繁忙而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因此,教育孩子这个重担就落在了隔辈人的身上,如幼儿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但这些家长由于自身的思想较为传统,而且也无法使用网络手段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所以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没有那么顺利。针对这种情况,幼儿园方面可以将家长需要了解的信息内容印制成册,通过分发小册子给家长的方式让家长全面且深入地了解情况。可以将关于幼小衔接以及幼儿步入小学之前的准备工作等内容融入册子,也可以将幼儿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情况列入其中,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家长充分地了解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并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内容,为幼小衔接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五、总结

着急和一蹴而就是做不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的,这项工作必须贯穿整个幼儿时期。对小中班阶段的幼儿,要慢慢进行自主能力的培养,而对幼儿园大班的学生,要培养其全面发展。幼儿园应该尽量避免出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努力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基于尊重、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做好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工作,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郭芬.促进幼小衔接的策略与反思——基于家园合作的视角[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3):64-64.

林凤凤.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合作实践分析[J].读写算,2019(7):32.

安海燕.家园合作,助幼儿健康成长——谈“幼小衔接”那些事儿[J].山西教育(幼教),2019(5):17-18.

马菊荣.浅谈幼儿园应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9(23):150-151.

猜你喜欢
幼儿园大班家园合作幼小衔接
大班幼儿绘画特点的调查分析
浅析《指南》背景下幼儿园亲子游戏的开展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19:15:57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94期)2016-12-12 14:20:25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1:56:34
初谈幼小衔接之家园配合
教师·下(2016年10期)2016-12-03 10:08:40
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3:55:16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加强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几种方法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0:56
幼儿园大班环境中的常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