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启德 郑丽娇 樊景辉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 广东广州 511400
护理科技论文是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和科研活动的书面总结,是评价医院护理科研能力、护理学科发展及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重要指标[1]。在医院所有专业技术人员中,护理人员所占比例较高。因此,护理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医院学术水平的高低。番禺区中心医院位于广州市南部,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急救、健教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区属三级甲等公立医院。研究该院护理人员科技论文现状及存在问题,对了解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科研能力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2016—2020年护理科技论文发表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了解该院护理科技论文发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提升护理科研水平,加强护理科研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中文护理科技论文数据来源于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CNKI),SCI论文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nce,并以护理部的科研论文档案资料作为补充。采用高级检索的方式,检索作者单位为“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或“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的相关护理论文,发表时间设定为“2016—2020年”,剔除第一作者单位非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的论文数据。运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论文发表年度、刊载期刊、被引频次、作者基本情况等信息。第一作者年龄、职称、学历等数据来源于人力资源科档案资料。在本研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是指当年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或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收录的论文[2]。
2016—2020年,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共发表护理科技论文共289篇,占医院论文总数的24.45%。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3篇,占护理科技论文总数的7.96%;SCI论文3篇,占护理科技论文总数的1.04%;普通期刊论文263篇,占护理科技论文总数的91.00%。各年度论文发表情况见图1。
图1 护理科研论文年代分布
2016—2020年,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发表的289篇护理科技论文分别刊载于国内外106种期刊上。其中,普通中文期刊92种,占期刊总数的86.79%;中文核心期刊11种,占期刊总数的10.38%;SCI收录期刊3种,占期刊总数的2.83%。
根据布拉德福定律,将期刊按照载文量等级排列并划分为三个区,使每个区所包含的论文数量基本相等[3]。共8种期刊处于第一区即核心区,累计发文量99篇,占护理科技论文总数的34.26%,超过护理科技论文总数的1/3。刊载护理科技论文最密集的核心区期刊见表1。
表1 我院护理科技论文核心区期刊
2016—2020年,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共195名护理人员作为第一作者发表1篇以上科技论文,约占护理人员总数的18.07%。护理人员发表科技论文情况见表2。
表2 护理科技论文作者发文情况 (n,%)
在所有作者中,核心作者群是指发文量较多、影响力较大的作者集合。普赖斯定律指出,发表0.749(nmax)0.5篇论文的科研人员所发表的论文数等于论文总数的一半。因此,核心作者群中最低产作者发表论文数的计算公式为M=0.749(nmax)0.5[4]。nmax为统计年度内最高产作者发表的论文数。2016—2020年,我院科技论文最高产护理人员发表的论文数为12篇,即nmax=12。根据普赖斯定律计算得到M=3,即发表3篇以上护理科技论文的第一作者为我院的护理核心作者。近五年间,我院发表3篇以上科技论文的护理人员共21人,发表论文86篇,约占护理科研论文总数的29.76%,低于普赖斯定律关于核心作者群发文量的规定。发表4篇以上科技论文的7名第一作者被视为我院护理人员的高产作者[5]。高产作者情况见表3。
表3 护理科技论文高产作者
2016—2020年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发表的289篇护理科技论文中,被引论文147篇,占论文总量的50.87%。总被引频次965次,最高被引频次92次,篇均被引频次3.34次[6]。被引频次30次以上护理科技论文3篇,占论文总类的1.04%;被引频次20~29次护理科技论文7篇,占论文总量的2.42%;被引频次10~19次护理科技论文16篇,占论文总量的5.54%;被引频次1~9次护理科技论文121篇,占论文总量的41.87%。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护理科技论文见表4。
表4 被引频次排名前10护理科技论文
护理科技论文第一作者基本情况包括学历、年龄、职称等[7]。2016—2020年,年龄30~39周岁的137名护理人员作为第一作者共发表论文193篇,占论文总量的66.78%;160名中级职称护理人员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科技论文216篇,占论文总数的74.74%;学历(含后续学历)为本科的160名护理人员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43篇,占论文总数的84.08%。数据显示,学历为本科,职称为中级的青年护理人员对我院护理科研工作起主导作用。护理科技论文第一作者基本情况见表5。
表5 护理科技论文第一作者基本情况 (n,%)
2016—2020年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多单位合作论文15篇,占护理科技论文总量的5.19%。第一作者单位全部为本院的274篇护理科技论文中,多科室合作论文73篇,占比26.64%。我院护理科技论文作者以院内同一科室合作为主。
2016—2020年,护理科技论文作者总数832人次,合作度(平均每篇论文合作人数)[8]为2.88人次;多作者合作论文218篇,合作率75.43%。近五年,我院护理科技论文合作率呈上升趋势,但合作度(篇均作者数)在2017年达到顶峰后,从2018年开始逐渐下降。我院护理科技论文作者合作情况见表6。
表6 护理科技论文作者合作情况 (n,%)
2016—2020年间,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护理中文核心期刊收录论文和SCI收录论文仅有26篇,占护理科研论文总数的9.00%。在刊载该院护理科技论文的106种期刊中,中文核心期刊和SCI收录期刊共14种,占期刊总数的13.21%。刊载我院护理科技论文总量1/3的8种期刊全部为普通中文期刊。另外,约24.57%的护理科技论文刊载在健康、保健、养生等类期刊,期刊影响因子低,学术质量不高。另外,护理科技论文被引频次逐年下降,下降率达40.92%。49.13%的护理科技论文被引频次为0。优秀护理科技论文(被引频次≥4次)仅占护理科技论文总数的24.91%。护理科技论文学术影响力不足。
洛特卡定律指出,发表一篇论文的作者数约占全体作者总数的60.79%[9]。2016—2020年,我院护理人员中发表一篇论文的第一作者约占全体作者总数的74.36%,表明我院护理科技论文作者群体人数充足。但是发表3篇以上护理科技论文的核心作者发文量仅占护理科技论文总量的29.76%,远低于普赖斯定律关于核心作者发文量的指标[10],表明我院护理科技论文作者分散,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
近五年统计数据显示,30~39周岁年龄组无论是第一作者人数还是发文量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第一作者职称方面,中级职称人数和发文量最高,其次为副高以上职称。表明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护理科研力量以具有中级职称的中青年护理人员为主。副高以上职称组第一作者数和发文量虽低于中级职称组,但人均护理科技论文发文量和篇均被引频次远高于其他职称组,表明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对于护理科研发展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需特别注意的是,在195名第一作者中,初级职称组人数和论文发文量最少,30周岁以下年龄组也仅有1人,提醒科研管理部门必须注意培养低年资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防止护理科研人才断层[11]。
近五年数据统计显示,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无第二合作单位(作者单位全部为我院)护理科技论文占比达94.81%,其中科室内部多作者合作论文201篇。表明护理人员院内同一科室间合作为护理科研的主要形式。医疗机构间甚至院内不同科室间学术交流不足,不利于扩展护理科研人员的科研思路[12]。与全院护理科技论文合作情况相反,刊载于核心期刊且篇均被引频次高于4次的15篇高质量护理科技论文合作度(篇均作者数)为3.73人次,合作率达93.33%,高于全院护理科技论文合作水平。
为加强科研论文管理力度,引导护理人员积极发表高质量科技论文,而不只是为了职称晋升而被迫撰写科技论文,可以在年度科研奖励时设置院内卓越论文奖项,综合发文量、影响力等多种因素遴选出我院年度护理最优秀科技论文给予相应表彰,增强护理人员自主发表高质量科技论文的积极性[13]。
护理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应以服务患者为目的。护理人员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并积累了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大部分护理人员一方面由于临床工作繁忙,缺乏时间精力开展科研工作;另一方面由于科研能力缺乏,无法将临床工作发现的问题整理提升为论文、科研项目。对此,应充分发挥中青年护理人员的骨干作用,定期开展护理工作讨论会,邀请医师参与讨论,注重医护结合,发现总结临床实践工作的问题、经验,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科研工作[14]。
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已被评为区、市重点学科的临床科室中,护理人员虽占科室人数的一半,但护理科技论文成果并不突出。重点学科不仅代表着医院的科研水平和临床诊疗实力,同时还肩负着科研人才培养的责任[15]。在今后的重点学科建设中,应将护理科研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考核纳入医院区、市等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中,借助重点学科人、财、物等资源支持,鼓励护理人员积极申报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课题,为高质量论文产出提供有力支持[16]。
多学科、跨地区的科研合作交流已是当今学术研究的趋势之一[17]。我院每年举办五十余项国家级、省级等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并制定专门管理办法鼓励护理人外出参加学术会议、进修等培训。护理人员可充分利用院内学术交流平台、院外学术会议、上级医疗单位进修等机会与其他医疗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挖掘研究方向,共同开展科学研究,提升自身科技论文撰写能力。
数据统计显示,硕/博士学历护理人员平均发文量为8篇,远高于其他学历群体。具有硕/博士学历教育背景的护理人员因其接受了较为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科研思维活跃,科研能力较强,对科技论文质量要求比较高[18]。因此,医院应注重护理学科带头人培养,鼓励护理人员积极攻读硕/博士学历。另外,在护理人员岗前培训和其他在职培训时,应有计划地系统开展文献检索、论文选题、写作指导等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科研素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