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家长工作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推进教学的重要突破口。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幼儿园家长工作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部分教师对该项工作的认识不到位等,使得家长工作质量不高,直接影响了幼儿园的管理效果。当前,教师应深入探索做好家长工作的策略,进一步增强家长工作开展效果,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做好幼儿园家长工作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一、做好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的身心都处于发育阶段,保教并重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做好幼儿园家长工作,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从而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教育幼儿。同时,通过幼儿园家长工作,家长能够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认识到自身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与教师达成共识,加强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二)有利于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做好家长工作,有利于教师充分利用家庭资源,为课程建设服务。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各个幼儿园都在努力探索、建设特色园本课程。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家长资源等教育资源具有重要作用。家长有着不同的职业背景,了解不同行业的知识,教师可以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向幼儿讲解知识,以调动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积极性,为幼儿教育增添活力,从而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三)有利于建立和谐健康的亲子关系
幼儿性格的形成、各项能力的发展会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教师做好家长工作,向家长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能使家长意识到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在亲子活动中,家长与幼儿一起欢笑,一起动手拼搭积木、绘画、制作手工,一起探索科学的奥秘等,能够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父母的爱,从而构建和谐健康的亲子关系。
二、做好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基本原则
首先,要以幼儿为本。教师要树立以幼儿为本的思想,围绕“服务幼儿、促进幼儿发展”的宗旨开展家长工作,通过高质量的家长工作促进幼儿的成长和进步。
其次,要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服务。做好家长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在做家长工作时,教师要树立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服务的思想,着重关注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目标的达成,从而在目标引领下不断推进家长工作。
最后,要做好长期准备。做好家长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要认识到该项工作的复杂性,要有持之以恒的心理准备。教师应结合当前家长工作开展现状,制定不同阶段的目标和规划。这有助于教师把握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提高家长工作的质量,从而促进幼儿茁壮成长。
三、做好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实施策略
(一)提高重视程度,明确实施目标
家长工作就如同一把尺子,衡量着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教师只有把家长工作做到位,才能赢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获得社会的肯定和认同。教师对家长工作的认识是否到位、工作目标设定是否科学合理,都会直接影响家长工作的开展效果。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部分教师对家长工作不够重视,设计的目标不太合理。因此,幼儿园应促使教师增强工作使命感,使其深入领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认识到家长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高质量的家长工作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教师要立足于当前家长工作的开展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目标,明确各阶段的侧重点,高效开展家长工作,助力幼儿健康成长。比如,在第一阶段,教师要建立健全沟通机制,完善沟通体系;在第二阶段,教师要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家长的沟通风格、做事风格等;在第三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按照一定的节奏推进家长工作有序开展,助推家长工作目标的达成。
(二)健全沟通机制,丰富沟通渠道
建立健全与幼儿家长的沟通机制,进一步丰富沟通渠道,是教师有效开展家长工作的前提。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当前部分幼儿园尚未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沟通渠道相对单一,这影响了家长工作的开展效果。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不断拓展家园沟通的渠道,健全与家长的沟通机制,为家长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例如,除了传统的家访、电话、座谈会等方式,教师要拓展沟通渠道,创建微信群、QQ群等,积极开展线上交流,以完善沟通机制。此外,教师要对不同的沟通机制进行研究,了解不同沟通方式的优缺点,并选择恰当的沟通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从而增强沟通效果。
(三)优化沟通用语,把握沟通艺术
在家长工作中,教师要优化沟通用语,掌握沟通技能,与家长开展有效的沟通。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当前部分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存在沟通用语不当、沟通方法不合适等问题,这使得沟通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教师应结合当前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沟通语言和沟通方式。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换位思考,从家长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解决思路。同时,教师要理解家长的关切,及时回应家长的合理要求,做到用心、细心和真心沟通,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增加对教师的信任。
(四)组织丰富活动,深化家长认识
家长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教师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能够提高家长工作质量,激发家长参与家园合作的热情。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部分家长对家园合作的认识不到位,对教师的工作不够理解,从而制约了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开展效果。教师要结合当前家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以调动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兴趣,使家长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家园合作。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以“欢迎家长入园参观”为主题的活动,引导家长参观幼儿园的教学过程,如参观剪纸教学活动、观摩音乐活动等。教师要鼓励家长针对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幼儿园还可以定期举办父母课堂讲座和家长会;开展常态化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分批邀请家长观摩孩子的学习、游戏与生活活动;邀请有专业特长的家长走进课堂,向幼儿传递专业知识,丰富幼儿的知识储备,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利用晨间接待、下午离园、个别访谈等契机,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等。通过多元化的家园互动,可以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办园理念、课程设置、教育目标,更加理解和支持幼儿园教师的工作。
(五)注重反思和总结,补足工作短板
为了解决家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补足各种短板,增强家长工作的成效,教师要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师应定期对家长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总结,梳理家长工作取得的进步和不足之处。比如,教师要思考与家长的沟通是否有效,是否通过沟通解决了实际问题,沟通的方法是否恰当等。教师要及时改进问题,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沟通方法,在“反思→梳理→再反思→再总结”的过程中,找到与家长有效沟通的基本规律,通过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从而达成幼儿园教育教学目标,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犁倭镇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