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英语教师应提高对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如单词、语法、写作等。从目前的初中英语课堂现状来看,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导课堂,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二是过于注重分数,导致很多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英语知识,学习效果无法达到预期。
不同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思维水平等方面具有差异性,教师在开展初中英语教学时,如果对学生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定位,就难以满足每一名学生的发展需求,难以增强英语教学效果。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理论,可以开展层次化、拓展性、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而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一、分层教学理论概述
分层教学理论是一种新型教学理论,教师将其应用于教学中,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学生分层。每名学生由于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不同,存在个性化差异,包括认知差异、知识水平差异、性格差异等。教师要想引入分层教学理论,必须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比如,经过综合考虑,教师可以将领悟能力强、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列为学优生,人数为班级总人数的25%;学习能力一般、英语基础一般,对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列为普通生,人数为班级总人数的50%;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列为学困生,人数为班级总人数的25%。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之间的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其次,学习目标分层。在完成学生分层后,教师还需要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比如,对于学优生,教师应要求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英语知识;对于普通生,教师应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对于学困生,教师应要求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最后,课堂教学分层设计。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和学习目标分层,对具体的课堂教学进行分层。如在课堂提问时,针对一些简单的、能够在文本或者对话中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可以让学困生回答;针对一些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优生回答。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引导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新的英语课堂。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展高效课堂。分层教学理论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自我发展等需要,能使学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找到适合自身的英语学习方法,进而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要创新初中英语课堂模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教师应用分层教学理论,有助于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提高英语水平。
二、分层教学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策略的影响
(一)分层教学对语法教学策略的影响
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词汇教学相比,语法教学的难度更大。教师应用分层教学理论,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一般来说,常见的语法教学策略包括互动式教学策略、语境语篇教学策略、显性隐性结合策略等,教师可以将分层教学理论与这些语法教学策略相结合。比如,在采用互动式教学策略时,教师要先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力水平,然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保证每个小组都包含各个层次的学生。接着,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优生可以帮助普通生和学困生解答一些困惑,同时小组每个成员都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采用语境语篇教学策略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收获,实现共同进步。在采用显性隐性结合策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自己总结相应的语法规则。比如,教师可以设计通关练习,通过简单的关卡后,才能解锁难度更高的一关,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不同学生得到锻炼。
(二)分层教学对阅读教学策略的影响
除了词汇教学、语法教学,阅读教学也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应用分层教学理论时,应对阅读教学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创设一些具有难度的英语学习情境,引导他们在英语交流与表达中应用所学知识;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母语教学法,引导学生对照母语进行学习,加深他们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三、分层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参考学情划分学生类别,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运用分层教学策略时,应借助各类措施了解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认知水平,并以此为参考依据划分层级,指导学生在符合自身认知需要的视域内开展英语学习活动。一方面,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日常习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对其进行分层,设计精准化的分层目标,促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认知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结合学生在阶段性英语学习中的表现来调整他们所处的层次,使进步显著的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学习退步的学生进行查缺补漏。这样可以提高教学的合理性与针对性,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实现自我发展。
例如,在教学“How can you become successful leaner”这篇英语小短文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后翻译,然后根据学生译文单词和语法的准确性,将他们分为基础水平、可发展水平、高水平三个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弱点,进行针对性训练,如对于英语写作不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积累单词、模拟写作,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阅读课外读本,进行拓展延伸。
(二)针对教情设计分层任务,消除学生认知困惑
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等,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个人学习潜力、英语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基础上,优化、改进教学方式,消除学生的学习困惑,帮助学生提高认知能力。
例如,在教学“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时,教师可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分层任务。比如,A层次学生应根据学过的知识设计不同场合的问题和回答;B层次学生应扮演相应的角色并进行角色对话;C层次学生应能够记住基础单词和句型。通过这种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英语知识,打牢英语学习基础。
(三)根据需要强化分层引导,拓展课堂教学路径
进入初中阶段,随着教学难度的增加,学生之间也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在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时,教师应以问题为载体,鼓励每一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展示自己、深度融入课堂,通过与同伴的协作、互动,逐步突破认知困境,增强学习自信心,在夯实英语基础的过程中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此外,教师需注重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让他们能够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例如,在教学“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时,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教师可以对A层次学生提出问题“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对B层次学生提出问题“How do you learn English?”;对C层次学生提出问题“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通过分层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交流,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四)营造英语分层教学氛围,促进课后的教学反思
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课后总结、反思,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使其在完成对应任务的过程中获得进步。
例如,在教学“The spirit of Christmas”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优等生进行背诵默写;让普通生了解文章单词的意思,进行大致的英语翻译;让学困生阅读整篇文章,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含义。同时,教师可以为层次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英语练习。比如,在学习“Beauty in common things”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讲解单词的含义;让基础一般的学生翻译文章段落;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讲述重点语法结构。运用这种方法,教师可以让英语水平不同的学生共同参与英语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理论为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措施应用搭建了平台,指明了方向。教师在实施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策略时,应深度剖析每一名学生的认知水平、身心发展状况、学习能力等,并以此为参考,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的分层,构建具有层次性、差异性、拓展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贴近“最近发展区”的认知空间内学习英语知识,提高认知能力,进而增强英语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水塘堡彝族苗族乡田坝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