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英语 律动课堂

2022-04-29 00:00:00周晓
幸福家庭 2022年23期

歌谣教学对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具有一定的作用。英语教材中蕴含丰富的歌谣资源,但目前歌谣教学方法并未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编歌谣,通过歌谣教学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发展创新思维,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一、歌谣教学的含义和作用

歌谣教学是英语教学方式的一种,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说英语歌谣”和“唱英语歌曲”的活动。英语歌谣包括说唱和歌曲,笔者所指的英语歌谣是对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歌谣(children’s rhymes and chants)、短诗(little poems)和绕口令(tongue twisters)等的统称。这些英语歌谣通常具有以下特点:结构简单、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富于童趣、易学易唱。

教师开展歌谣教学活动,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歌谣教学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听、说、读、写技能的发展。歌谣教学不受教学条件的限制,有研究者提出,不论英语学习处于何种阶段,歌谣教学对学习者都有辅助作用。在初级阶段,歌谣教学通过语音、节奏、图像等对学习者产生直观刺激,帮助他们巩固记忆效果;在中、高级阶段,歌谣教学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

二、小学英语歌谣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

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教材中蕴含丰富的歌谣,通常在“Rhyme time”“Song time”“Sound time”板块中出现,这些板块以单元主题为内容,配有人物动画,深受学生欢迎。但是这些板块通常涉及课外拓展,相比课文的基础板块“Story time”“Cartoon time”,难度有所提升。同时,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先播放音频,再引导学生跟读、模仿。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只是盲目地跟读,并没有真正地掌握相关知识。

(二)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能够意识到歌谣教学法的重要作用,如调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等。一些教师也在课堂中运用歌谣教学法,但是这些教师大多停留于表面形式,没有进行深度探究,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三)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引导学生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然而,在当前的歌谣教学中,部分教师常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缺乏思考和实践迁移这一环节,难以将歌谣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三、小学英语歌谣教学的优化策略

教师在哪些环节实施歌谣教学,是否以此训练学生的读写技能,是否让学生自行创作等,将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同时,教师选择的歌谣内容和学生对歌谣的态度会影响教学效果。

(一)在实践中运用,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歌谣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新课标》提出,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图片、歌曲、韵文等获取语言信息。教师可借助聆听、说唱、肢体语言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表达欲望。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为“Our school subjects”,在“Rhyme time”板块介绍了一首简短的歌谣Subjects,其内容为“Music, Music, they like Music. Chinese, Chinese, you like Chinese. English, English, we all like English.”。这首简短的歌谣,以学科为主题,可以帮助学生复习“Music”

“Chinese”“English”等学科名称以及句型“all like...”的用法。该歌谣节奏感强,易于学生诵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肢体动作来体会语言的律动。比如,热烈的情感可以用拍手、跺脚等方式表现,舒缓的节奏可以用摆头、拍肩等形式表现。

另外,歌谣的编写往往具有故事性,可以帮助学生对相关单词进行系统记忆。教师可根据实际需求和学生学情自行创编歌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动画、实物等方式介绍歌谣,引导学生认识、记忆英语单词。例如,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数字的英语单词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有的学生死记硬背,耗时耗力;有的学生记不住规律,发生混淆;有的学生学了后面的单词,忘记了前面的。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编写歌谣,将零散的数字单词串联起来,帮助学生认识规律,增强记忆。比如,在学习数字1~12的英语单词时,为了帮助学生系统记忆,笔者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蛋糕、风筝、手套等图片,然后引入创编的歌谣How many cakes can you see?(1~12),其内容为“How many cakes can you see? I can, I can see, one, two, three and four. Yes, yes, you’re right. You can eat them all. How many kites can you see? I can, I can see, five, six, seven and eight. Yes, yes, you’re right. You can go and fly kites. How many gloves can you see? I can, I can see, nine, ten, eleven and twelve. Yes, yes, you’re right. You can put on all the gloves.”。在歌谣的帮助下,学生不仅快速掌握了这些数字的英语单词,而且记住了这些单词的准确读音。

(二)在迁移中创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提出,教师要以“坚持创新导向”为原则,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第一,教师应引导学生改编歌谣,让学生转换思维。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I like dogs”的“Rhyme time”板块是一首歌谣Little monkey,其内容为“Little monkey, in the tree. Little dog, run with me! Little cat, on the mat. Little panda, cute and fat!”。这一单元以学生常见的动物单词为主,除了歌谣中出现的单词,还有elephant、horse、lion、tiger等。为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教师可以提供模板,让学生尝试替换歌谣中的单词,进行自主改编。比如,学生改编的歌谣内容为“Little horse, on the farm. Little lion, play with them! Little tiger, beside the door. Little elephant, fat and short!”。这种改编歌谣的方式在框架结构的帮助下,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

第二,教师引导学生创编歌谣,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研究表明,把握学生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期,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激发其创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英文字母、数字、称谓等串联在一起,对不同范畴的词汇进行有效整合,设置了一定的故事情节,其内容为“A B C, follow me. It’s as easy as one two three. One two three, A B C. It’s easy and you can see! A B C D E F G. Father mother and me. C D E F G A B. Sing and dance under the tree!”。这首歌谣节奏明快,结尾押韵,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作能力。

再如,在学习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Our animal friends”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汇创编简单的歌谣,如“My animal friends have no legs or arms. It is a fish. It is a fish. Your animal friends can run and jump. It is a dog. It is a dog. Do you like it? Yes, I like it.”。

四、小学英语歌谣教学实践案例

在2021年江苏省小学英语教学观摩活动中,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的教师杨丽华在教授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Seasons”的过程中,采取了歌谣教学的方法。笔者收集了大量现场照片,如图1所示。杨老师先以英文歌曲Seasons引入这节课的话题,接着介绍了关于季节的歌谣。该短诗由四行组成,句式相似,结构工整,其内容为“Seasons are pretty, like pictures.Seasons are tasty, like fruits. Seasons are colourful, like flowers. Seasons are beautiful, like poems.”。在每行诗句的末尾,杨老师都配有图片,为学生提供视觉印象,并带领学生朗读。然后,杨老师通过“Poem Gala”的形式,进行组诗的教学,三首歌谣均以“season”为主题,难度递增。在教授第一首歌谣时,杨老师列出结构句式,让学生补充内容;教授第二首歌谣的时候,杨老师先引导学生设想会用到的关键词,然后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创编歌谣。在这堂课上,歌谣教学贯穿始终,学生通过歌谣的韵律和节奏感受四季之美。杨老师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由浅入深开展教学活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总而言之,歌谣教学法符合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新课标提出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一致,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按照合适的教学流程,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歌谣教学。教师可以创编一些富有童趣、朗朗上口的歌谣,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填写歌谣、续写歌谣、仿写歌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作者单位: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