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如学生作文写作模式化、写作素材不够丰富等。一些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具备系统性的教学理论体系,主要依靠碎片化经验为学生进行讲解。教师应创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式,丰富自身教学经验,更好地服务于小学生群体。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现有的写作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并通过积极总结和反复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师应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相关教学理论,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考虑个体差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在一些小学的作文课堂上,部分教师将完成课程任务视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多以板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注重激发学生参与作文课堂的积极性,这不利于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写作教学中,一些教师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和积累教材中的知识,导致他们的写作思路狭窄。部分教师在布置作文作业时,只注重数量。学生在完成语文写作类家庭作业时,只是为了凑够字数而写作,学习较为被动。
从学生角度来看,许多学生认为,写作是语文学习中最难的部分。一些学生由于语言贫乏或自身惰性,逐渐对写作失去了兴趣。部分学生只能进行模仿写作。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进对策
(一)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以此来提高写作效率和写作水平。为了积累写作素材,教师除了指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还要带领学生体验生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让他们的情感与生活碰撞,迸发写作灵感,并开展随笔写作。
随笔写作的主要特点是自由和灵活,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产生对生活的感悟,从而积累写作素材,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散文随笔写作有多种表现形式,学生可以观景抒情,可以读物谈看法等,且没有特殊的篇幅限制,没有字数要求,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更加轻松地完成。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发展中,在素质教育的引领下,教师不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面,应注重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提升。随笔写作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其可以使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如此一来,便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经验。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汲取灵感,进行思考,进而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例如,笔者组织了一次以春天为主题的课外活动,并要求学生在春游活动结束后写一篇关于“春”的小作文,写一写自己在活动中的所见所想,描述一下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并向同学分享自己积累的关于春天的好词好句,以下是教学片段。
学生1:“我曾经读过朱自清的文章《春》,里面有很多的好词好句,想与同学们分享一下,‘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教师:“这位同学为我们分享的语句非常优美,很棒。随笔写作主要是让大家写一下自己在活动中的所见所想。你们觉得这次春游有意义吗?大家可以说一说你们的感受。”
学生2:“在这次活动中,我看到了春天的美好,树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
教师:“从这位同学的分享中,老师也体会到了春天的美。那你们觉得以后我们还可以开展哪些主题活动呢?”
学生3:“我觉得可以在课内开展诗朗诵活动,由老师带领我们诵读《七律·长征》,以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辛。除此之外,还可以多组织我们到室外开展活动,这样我们在写作时就有了更多的写作素材。”
丰富多样的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课内外的生活,还能有效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为后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写作思路的训练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写作思路的训练,避免套路化写作,在写作练习中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一些学生写作时缺乏一定的逻辑性,在写人、写物作文中无法突出人或物的主要特点,尽管写作立意正确,但行文思路混乱。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学生厘清写作思路,告诉他们正确的写作步骤,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进行“介绍一种物品”的说明文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了解了说明文的概念、写作要素和文体结构。笔者结合不同的说明方法,如作比较、列数字等,给学生进行了讲解和举例,避免学生不会应用。然后,笔者引导学生选择一种想要描述的物品,指导他们运用正确的说明方法介绍物品的外形、颜色、用途等,以此来描述物品的主要特点,说明物品的性质、功能。在整个教学流程中,通过现场教学,笔者帮助学生明确了说明文的框架,并使学生具备了说明文的写作思路。
(三)重视写作手法的掌握
教师可以引用一些经典课文指导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手法。例如,教师可以结合《白杨礼赞》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借物喻人这一表现手法。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仔细观察视频里的环境背景和白杨树的相关特征,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以下是教学片段。
教师:“《白杨礼赞》这篇文章是一篇著名散文,有谁知道《白杨礼赞》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吗?”
学生1:“《白杨礼赞》主要是赞美白杨树的。”
学生2:“这篇文章采用了象征手法,通过白杨树歌颂了抗日军民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
教师:“这两位同学都说得非常好。白杨树不是平凡的树,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借喻手法,借白杨树赞美了老一辈的抗日军民,后期大家也可以运用这种借喻手法进行写作。”
借此机会,笔者引导学生了解了借物喻人这一表现手法,并要求学生结合生活中常见的花草树木,如向日葵、爬山虎等,利用该手法写一篇文章。如此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灵感,让学生能真正地爱上写作。
(四)重视写作评价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相互评价对方作文的方式,拓宽写作视野,提高写作技能和写作水平。在阅读其他学生的作文时,学生可以记下优美的单词和句子,总结作文的优点和缺点,并写下合理的评论。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相互学习技能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此外,教师要对学生作文内容、材料收集和阅读技能进行综合评价。在批阅学生的作文时,教师应标明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如搭配不当、句式杂糅、句式错乱、描述与现实生活不符等,同时,列出其中优美的句子,给予鼓励的评价。教师重视写作评价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创作积极性,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勇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使学生的作文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相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兴趣。
(五)重视后期修改
后期修改是作文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评价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后期修改。例如,在让学生完成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题目的写作后,教师要让学生结合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对自己作文的词句、修辞和文章结构进行修改。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修改作文,去掉无中生有的内容,可以建议学生在作文中描写回到故乡时看到的道路和建筑的变化,也可以描写与老友久别重逢的场面,并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情的升华,使文章更具真情实感。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作文后期修改的指导,引导他们从本质上分析和感知生活。教师应适当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在修改作文时加深对写作内容的理解,关注学生写作意识的提高,引导学生提高描述人和事物特征的能力,锻炼他们的写作技巧。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时,要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写作指导,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写作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为学生后期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苏州市杨枝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