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能够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培养幼儿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这决定了幼儿园美术教学所采用的方法应有别于其他学科。笔者以自身的实践经验为出发点,论述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现存问题、开展原则和开展策略,以供参考。
一、幼儿园开展美术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幼儿园开展美术教育活动,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增强幼儿的创新能力。因此,幼儿园美术活动既要符合幼儿特点,又要贴近幼儿生活。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课堂,导致幼儿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在开展主题美术活动时,教师将幼儿作为课堂主体,有助于激发其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将美术教学与生活相结合,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在作品评价环节,教师要营造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以创新为引领,重视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教师站在幼儿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评价,将全面发展作为美术教学目标,能够让幼儿在实践中探索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美术的自信心。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没有换位思考。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较弱,因此,教师不能以成人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幼儿的美术作品,而是应换位思考,重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表现。但是部分教师在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时,没有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将模仿能力作为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标准,仅仅注重幼儿对美术技能的掌握情况。
第二,教师忽视美术过程评价的重要性。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大多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很多教师仅仅对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进行终结性评价,比如只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评分、等级鉴定等,忽视了美术教育的价值和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导致评价内容不够全面,评价效果无法达到预期。
第三,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教师忽视了美术学科的重要性,对作品评价环节不够重视,导致美术活动缺乏趣味性和多样性,课堂教学质量较低。一些教师仅仅根据教材实施教学,教学内容单一,导致幼儿的美术素养难以得到提升。
第四,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许多教师都是采用口授美术知识、笔授美术技能的形式,幼儿只能被动地模仿,因而学习美术的兴趣不高。另外,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教学能力不足,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他们一味地向幼儿灌输知识,忽略了对幼儿美术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应坚持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幼儿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他们对新鲜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学习态度较为积极。因此,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引入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幼儿参与美术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提高课堂质量。
(二)主体性原则
教师应坚持主体性原则,尊重幼儿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作出独具一格的美术作品。
(三)实践性原则
美术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对此,教师应坚持实践性原则,引导幼儿通过实践练习夯实理论基础,深化幼儿对于美术的认知。
四、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策略
(一)开展玩学一体的美术教育
教师应开展玩学一体的美术教育,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在美术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允许幼儿有自己的想法,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在美术教学的评价环节,教师要关注活动过程是否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二)关注幼儿的绘画表现
在对幼儿进行绘画教学时,教师要和幼儿进行积极的交流与沟通,与幼儿在思维上碰撞出灵感的火花,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的欲望和热情。比如,在美术教育活动“遨游宇宙”中,由于幼儿知识经验不够丰富,在创作美术作品时,有一些幼儿不知道自己可以画什么,他们无从下手,也有一些幼儿只会画飞机,还有一些幼儿只会画太阳。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银河、星星的图片,然后让幼儿思考宇宙中有什么,再进行绘画创作。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个环节,关注每一个幼儿的表现,并及时对幼儿作出评价。教师应多用鼓励性的话语评价幼儿,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如“你的绘画很生动”“你的想象力很丰富”等。
(三)美术教育重在寓教于乐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活动的设置是否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比如,教师可以在美术区放置与各种活动主题相关的故事画册,并配备小画板,引导幼儿一边听故事,一边画出所听到的内容,从而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的活动表现,根据幼儿的活动需要补充材料,促使幼儿与材料进行积极互动,进而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
(四)注意作品评价的多样性
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必须注意作品评价的多样性,做到因材施教。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阅读猴子吃香蕉的故事,结合他们对猴子的理解,如在动物园或电视上看到的猴子,绘画出猴子的模样,或者利用陶泥制作猴子。对于幼儿制作的不同形象的猴子,教师要给予肯定性的评价。教师对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是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重要动力。因此,教师在关注有特点、创造性强的作品时,也应关注其他的作品。对于那些表现不好的幼儿,教师应进行及时的引导和帮助,从而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促使幼儿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另外,教师不能只关注作品是否形象,而应将幼儿能否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能否体验到美术创作的乐趣作为评价标准。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自由的创作空间,鼓励他们充分发挥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其想象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五)引导家长积极参与美术活动
教师应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活动,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家园合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当家长全身心投入教师精心组织的美术活动时,他们自然而然会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产生新的认识,从注重知识教学转变为注重幼儿的能力发展,从而积极配合和支持教师的工作。另外,教师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不仅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兴趣特点,为幼儿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六)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幼儿的主动性
以往,教师常通过语言、肢体动作及板书讲授美术知识,这会增加幼儿的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导致学习效果无法达到预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幼儿积极参与各项美术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在开展“留住秋天”的美术活动时,首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幼儿展示秋天纷飞的落叶、丰硕的果实和火红的枫叶等图片,从而激发幼儿对秋天的热爱之情;其次,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对秋天的印象以及秋天与其他季节的区别;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拿出提前收集好的落叶,利用拼接、粘贴等手段绘就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总而言之,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赋予了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创造能力的机会。教师要关注幼儿发展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幼儿的创作积极性,使得美术教育活动回归幼儿的童真世界,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获得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景巷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