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动物园灵长类动物结肠小袋虫感染情况调查

2022-04-27 13:18:12国欣欣李祥翔郑梦君朱云芸杨明海张成林王运盛
贵州畜牧兽医 2022年2期
关键词:北京动物园小袋包囊

国欣欣, 李祥翔, 郑梦君, 朱云芸, 李 莹, 杨明海, 张成林,2, 王运盛*

(1. 北京动物园,北京100044; 2. 圈养野生动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在动物园野生动物的饲养管理工作中,疾病防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是1项非常重要的工作[1]。近年来,随着北京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数量的增加以及野生动物疾病诊疗工作的深入开展,寄生虫感染的情况被更多发现。结肠小袋虫又名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coli),通常寄生在动物肠壁引发动物腹泻(也称结肠纤毛虫痢疾)。该寄生虫呈全球性分布,多见于常年温暖的热带、亚热带地区[2]。现有研究表明,结肠小袋虫可感染50余种动物,除感染动物外,人的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是目前发现的人体内最大的寄生原虫[3]。因此,作为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结肠小袋虫给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重大威胁。北京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种类多、数量大,是否感染结肠小袋虫(特别是灵长类动物)以及感染情况如何还未曾进行过调查。本次调查采用粪便显微镜检查方法,对园区内的灵长类动物结肠小袋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2019年4—9月在北京动物园灵长类动物展示区采集猩猩、灰斑悬猴、山魈、长臂猿的粪便样品共31份。采集过程中选择新鲜粪便,每份样品3 g左右,采集后立即放入可密封一次性粪便盒中,送化验室进行检查。粪便样品信息见表1。

表1 粪便样品来源及数量

1.2 粪便显微镜检查取生理盐水1滴于洁净载玻片上,用镊子挑取粪便样品0.1 g于载玻片上直接涂片,盖上盖玻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1.3 寄生虫鉴定根据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寄生虫颜色、大小、形态结构等特征,参照《兽医寄生虫学》进行对比鉴定:结肠小袋虫虫体呈圆形或卵圆形包囊状,直径40~60 μm,虫体淡黄或淡绿色,囊壁透明,囊内可见虫体,通常为1个[4]。

2 结果

粪便涂片镜检发现,31份样品中有14份样品检查出结肠小袋虫,送检样品平均感染率为45.2%。其中:猩猩、灰斑悬猴、山魈、长臂猿的感染率分别为33.3%、80%、75%、25%(见表2)。

表2 结肠小袋虫检查情况

3 结论

2019年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动物园灵长类动物结肠小袋虫的感染率较高(平均感染率45.2%)。其中:灰斑悬猴(感染率80%)、山魈(感染率75%)的感染情况较严重,其次为猩猩(感染率33.3%)、长臂猿(感染率25%),应加强驱虫和环境卫生清洁工作。

4 讨论

4.1结肠小袋虫属于原生动物门、纤毛亚门、动基裂纲、前庭亚纲、毛口亚目、小袋科、小袋属。1857年在瑞典首先被发现,并于1861年正式确定名称。其形态主要为滋养体和包囊2种,生活史较为简单,一般情况下包囊(虫卵)经口传染,包囊被动物吞食后进入肠道,在小肠内发生脱囊,虫体在大肠(结肠、直肠)寄生,破坏结肠黏膜,引起肠道出血、肠黏膜脱落,导致宿主出现腹泻、血便、厌食、营养不良等症状。虫体繁殖阶段形成滋养体后再次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造成更大伤害,导致感染动物机体免疫力下降,极易引起细菌、真菌等病原的继发感染,往往预后不良[5~7]。

4.2分析北京动物园灵长类动物结肠小袋虫感染率较高的原因主要为:(1)灵长类动物展区属于开放、半开放布局,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存在不文明投喂行为,投喂食物(不洁净的菜叶、水果等)中很可能含有结肠小袋虫卵;(2)露天环境下野鸟、流浪猫狗等动物的排泄物或直接接触这些动物均有可能感染结肠小袋虫。鉴于此,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北京动物园加强了对游人不文明投喂行为的约束管控,同时对园内灵长类动物定期投喂驱虫药物(二甲硝咪唑20 mg/kg),对环境卫生进行清理,并选用多种消毒和杀灭寄生虫的药物进行环境消杀。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有效减轻了结肠小袋虫在北京动物园内的重复感染,未出现结肠小袋虫更大范围流行的情况,也未出现灵长类动物死亡的情况。

猜你喜欢
北京动物园小袋包囊
小猪卖桃子
Module 4 Which English?
差倍问题
北京动物园的特别记忆
百姓生活(2020年4期)2020-08-29 13:38:42
北京动物园恢复开园140余种动物室外迎客
伙伴(2020年3期)2020-04-14 04:48:35
海洋甲藻包囊及沿革
跟踪导练(4)
北京动物园大鲵展示环境丰容设计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31
腹腔镜肝包囊摘除术的护理
西藏科技(2015年6期)2015-09-26 12:12:12
北京动物园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