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波,冯 晖
(伊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疆伊宁,835000)
1.分析工具
本研究以陈超美研发的可视化图谱工具CiteSpace软件为分析工具,该软件基于Java程序语言编写和运行,被广泛应用于分析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及发展趋势。CiteSpace软件是配合数据挖掘算法、文献计量学方法和信息可视化方法等一系列综合原理的基础程序协调运作的,通过绘制出可视化的知识图谱并构建起节点之间的关联来分析研究对象之间的共引关系或共现关系。
2.分析方法
本文从发文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三个方面绘制可视化的图谱进行直观呈现,借助该软件统计发文量随年代分布变化情况,结合文献计量结果就文献内容进行分析。梳理出幼儿园环保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总结出幼儿园环保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
1.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选自中国知网(CNKI)综合性数据库。在中国知网(CNKI)高级检索页面下,以“幼儿园”并含(AND)“环保教育”为主题,在时间范围为2010年1月1日—2021年12月13日的文献全文数据库条件下共检索到589篇相关主题的文献。剔除无效干扰文献会议记录17篇、报纸资讯7篇,选出有效待用文献565篇。将有效待用文献按CiteSpace软件所需参考文献格式进行导出并转码,获得了本研究所需使用的目标数据库。
2.数据处理
第一,建立以“CiteSpace-environment”命名的文件夹,用于存放样本数据并保存计量结果,并在主文件夹之下建立四个分别以“input”“output”“data”和“projict”命名的子文件夹。
第二,剔除无效干扰文献会议记录和报纸资讯共计24篇后,将有效待用文献共计565篇用refwork格式进行导出并存放于子文件夹“input”中,分别命名为“download_01”和“download_02”以作后用。
第三,将子文件夹“input”里refwork格式的“download_01”和“download_02”先在CiteSpace软件中转换成wos格式的“download_01_converted”和“download_02_converted”,输出到子文件夹“output”里并剪切到子文件夹“data”里。
第四,将子文件夹“data”里适合CiteSpace软件分析的wos格式的样本数据导入CiteSpace软件绘制可视化的图谱并做进一步的梳理和分析。
1.发文量随时间分布变化趋势
发文量随时间分布变化趋势是判断我国幼儿园环保教育研究热点主题和发展趋势的关键指标和重要依据。通过对2010—2021年我国幼儿园环保教育研究发文量的统计,可以整体把握我国幼儿园环保教育研究的发文量随时间分布变化的趋势,具体发文量随时间分布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发文量随时间分布变化趋势图
图1显示了我国幼儿园环保教育研究相关主题的文献数据在中国知网(CNKI)中发文量的变化趋势。我国第一篇有关幼儿园环保教育主题的研究性文献在1991年见刊,但在进入21世纪之前相关主题的发文量不多,增速也不快,直到1998年前后,发文量开始有所增加。可见,在进入21世纪之前,我国有关幼儿园环保教育主题的研究并未受到当时研究者的广泛关注。2006年以后,发文量增幅巨大。可以看出,2006年是我国有关幼儿园环保教育主题的研究性文献发文量和发文增量爆发的时间节点。但在进入2011年以后,其增速放缓,年发文量有些波动,但基本在40篇以上。
综上可知,我国有关幼儿园环保教育主题的研究性文献发文量随年代分布变化的趋势,具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被动沉寂期(1991—1998年);第二,起步发展期(1998—2006年);第三,快速增长期(2006—2011年);第四,波动增长期(2011至今)。本研究重点关注和主要考察的是2010—2021年,即第三阶段快速增长期过渡到第四阶段波动增长期。
2.发文机构和发文作者随空间分布变化情况
一是发文机构随空间分布变化情况。在CiteSpace软件中,将节点类型调整为机构,Top N设定成50,时间切片设置为1年,时间跨度设置为2010年1月—2021年12月,将Thresholds下三组(c,cc,ccv)分别设定为(2,2,20)、(4,3,20)和(4,3,20),其他各项设置保持原有既定参数不变,获得了如图2所示的节点数为18、连线数为0、密度为0的机构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图2,见文末二维码)。可以发现,节点数较大的机构有昆山花桥花溪幼儿园、江苏省昆山高新区南星渎幼儿园、昆山花桥商务城花溪幼儿园、昆山市富士康幼儿园和汕头经济特区中心幼儿园。某研究机构的节点数越大可以初步说明该研究机构的发文量越多,由此可以进一步表明这五所幼儿园在我国幼儿园环保教育的研究中科研实力较硬、科研能力较强且科研产出较多。另外,从图谱中还可以发现各个研究机构节点之间的连线数几乎没有,研究机构节点之间的连线数表示这些研究机构节点之间的关联性,研究机构节点之间的连线数越多表示研究机构节点之间的关联性越紧密,由此说明这五所幼儿园之间的研究行为并没有很明显的关联,也没有很明显的合作关系。这就反映出我国幼儿园环保教育的研究虽然得到了相关研究机构和幼儿园的关注,但各机构和幼儿园多进行自我研究,各个研究机构之间以及相关研究人员之间尚未达成具体的合作关系,研究结果或知识成果也未能及时交流和分享。
昆山花桥花溪幼儿园发文量为6篇,为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江苏省昆山高新区南星渎幼儿园和昆山花桥商务城花溪幼儿园发文量都为5篇,同为发文量第二多的研究机构;昆山市富士康幼儿园发文量为4篇,为发文量第三多的研究机构;汕头经济特区中心幼儿园发文量为3篇,为发文量第四多的研究机构。这表明现阶段各个幼儿园本身就是研究幼儿园环保教育的主力军,并且已取得了一些初探性的研究成果和一些的阶段性的研究结论。
二是发文作者随空间分布变化情况。在CiteSpace软件中,将节点类型调整为作者,Top N设定成50,时间切片设置为1年,时间跨度设置为2010年1月—2021年12月,将Thresholds下三组(c,cc,ccv)分别设定为(2,2,20)、(4,3,20)和(4,3,20),其他各项设置保持原有既定参数不变,得到了如图3所示的节点数为316、连线数为14、密度为0.0003的作者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图3,见文末二维码)。从图3中可以发现,节点数较大的前8组研究者分别是徐远火和何孟颖、刘亢亢和刘俊丽、王淑君和刘晓洁、吴林谦和吴润佳、刘燕和朱葵花、孙一耕和丁名夫、何艳和于蕊以及刘卿欣和刘云。因为以上8组研究者之间只存在较为单一的合作关联,所以在图谱中只形成了8个较为独立的单一型子网络结构,没有形成较为密集的复合型主网络结构。这说明图中显示的几组研究者之间虽然存在个别的相互合作并构成简单的相互关联,但总体而言,我国幼儿园环保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之间并不存在特别广泛的合作,也未构成特别紧密的关联。这说明我国幼儿园环保教育的研究尽管已经引起了相关研究者的关注,但研究者直接的合作并不密切。后续还应加强各个研究者之间多方面和全方位的联系与合作,通过健全的学术交流平台和完善的学术沟通渠道,加深各个研究者之间相互沟通,增加各研究者之间共同合作的机会。
其中,刘锴为发文量最多的研究者,有5篇;卢梦娜、李清、李玉玲、吴旭勇、林雪华、王海霞、邱泽君、朱冬娟、李霜和狄静亚等人次之,都为3篇。
研究热点主题凸显了我国幼儿园环保教育领域的重点研究轨迹和主要突破方向,对持续探究和深入分析我国幼儿园环保教育领域的研究内容具有关键作用和重要意义。关键词是文献内容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某一研究领域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高就越能体现出这一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问题和重点突破对象。以关键词共现分析为基础的关键词聚类分析,是通过统计学中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关键词网络共现关系整合为数目相对整齐的关键词网络聚类关系。[1]本研究对我国幼儿园环保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采用关键词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探究,以探求我国幼儿园环保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
在CiteSpace软件中,将节点类型调整为关键词,Top N设定成50,时间切片设置为1年,时间跨度设置为2010年1月—2021年12月,将Thresholds下三组(c,cc,ccv)分别设定为(2,2,20)、(4,3,20)和(4,3,20),其他各项设置保持原有既定参数不变,得到了如图4(见文末二维码)所示的节点数为374、连线数为491、密度为0.007的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并在图4的基础上,选取LLR算法,得到如图5所示关键词聚类网络知识图谱(见文末二维码)。由图5可见,10个不同的聚类,依次分别是“幼儿园”“环保”“幼儿教育”“环保教育”“一日活动”“一日生活”“环保行为”“环境创设”“废旧材料”和“垃圾分类”,这凸显了我国幼儿园环保教育领域10个不同的研究热点主题。
以关键词聚类网络知识图谱为依托,在“Clusters”菜单栏中选择“Cluster Explorer”项目,获得了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表(表1)。
表1 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表
结合图5和表1各自所呈现的内容,通过对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表和关键词聚类网络知识图谱联合开展细致的梳理并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发现,各个不同聚类中的标签词和各个不同聚类中的子内容伴有互相交融的情况。由此,可进一步将我国幼儿园环保教育领域的研究内容大致归纳为“环保意识”“环保教育”“环保行为”和“环保策略”等四个主题领域,详述如下。
第一,“环保意识”主题研究,共现标签词包括“环保素质”“启蒙教育”“幼儿启蒙”“学科渗透”和“如何培养”等。第二,“环保教育”主题研究,共现标签词包括“生态文明教育”“幼儿教学”“绘本教学”“主题活动”“绿色学校”等。第三,“环保行为”主题研究,共现标签词包括“环境创设”“保护环境”“创意设计”“教育氛围”和“环境影响”等。第四,“环保策略”主题研究,共现标签词包括“动手操作”“材料再利用”“手工制作课程”“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等。
及时甄别研究前沿的发展轨迹和变化形态,并积极追寻研究方向的发展脉络和定位变化,都能够为后续研究机构和研究者提供科学的价值判断和灵活的方法路径。在CiteSpace软件中,通过对突显词和突显文献先进行部分分析再进行整体分析,并在整体分析和综合考量的基础之上基本得出关于该研究领域的前沿动向和方向轨迹。由于本研究文献数据选自中国知网,暂只能对突显词进行部分分析,再打开CiteSpace软件并操作运行,参数设置为“Burstterms”,获得了具有高突显值的6个节点突显词,形成了如图6(见文末二维码)所示的关键词突显图,借鉴突显值较高的有关文献内容开展深入分析,以期探求我国幼儿园环保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所甄别和追寻的前沿动向和其方向轨迹。
在2012—2013年间的突显词为“一日生活”,2013—2014年间的突显词为“大自然”,2017—2018年间的突显词为“生态环保”,2018—2019年间的突显词为“绿色环保”,2019—2021年间的突显词为“垃圾分类”和“垃圾桶”(垃圾回收),并且“垃圾分类”和“垃圾桶”突显率仍在延续。由此可见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至今仍是我国幼儿园环保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和关键变化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还可以采用关键词时序图反映和表现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是如何随时间变化成为相应时期里或具体时间段内的主要研究问题的。在CiteSpace软件中,以关键词共现分析为依托,借助时间片段生成了如图7(见文末二维码)所示的关键词时序图谱。
如图7所示,在相应时期里或具体时间段内,主要的研究问题各不相同。由此可以将我国幼儿园环保教育领域的研究过程和动向轨迹梳理成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前文所述中,笔者对我国近20年来有关幼儿园环保教育主题的研究性文献发文量及其趋势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得到了四个具体阶段,关键词时序图谱统计和显示的恰好是第四阶段波动增长期我国幼儿园环保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的变化情况,即2010—2021年我国幼儿园环保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的变化情况。于是,又可将第四阶段具体划分为三个时期:繁荣时期(2010—2013年)、沉淀时期(2014—2017年)和回暖时期(2018至今),以便更好地分析2010—2021年我国幼儿园环保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情况。
1.繁荣时期(2010—2013年)
在这一时期有关幼儿园环保教育领域的研究性文献经历了一个发文数量短期激增且发文增量快速攀升的过程。呈现这样趋势的原因是这一时间段前后有关生态文明的理念被进一步重提和强调,研究者受到当时政策导向的影响,开始将研究目光重新投向幼儿园环保教育。但这一阶段的研究大多都比较笼统和空泛。
2.沉淀时期(2014—2017年)
在这一时期有关幼儿园环保教育领域的研究性文献经历了一个发文数量曲中有升且发文增速逐渐放缓的过程。大多数研究者开始静下心来仔细钻研有关生态文明理念的内涵,认真探究有关幼儿园环保教育的问题,研究内容也逐渐开始细致化和条理化。
3.回暖时期(2018至今)
在这一时期有关幼儿园环保教育领域的研究性文献经历了一个发文数量明显增加且发文增量逐渐回升的过程。这是因为研究者一改之前的盲目行为和浮躁心态,在仔细钻研和认真探究的基础上积累了诸多宝贵的经验,并形成了一些崭新的成果。研究内容也在细致化和条理化的基础上,开始逐渐丰富化和体系化,研究方向也逐渐开始多元化和实践化,大致涉及环保意识和环保素质、教育课程和教育行为、环保知识和指导策略以及环保行为和保护环境等内容。
通过对我国幼儿园环保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及发展趋势进行探究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幼儿园环保教育研究的现状及概况存在以下几点显著特征。
第一,有关我国幼儿园环保教育主题的研究性文献,不论是其发文数量还是发文增量,从1991年第一篇研究性文献见刊以来,整体情况大致呈增加态势。尤其是2010—2021年,虽然经历了由快速增长期(2006—2011年)向波动增长期(2011至今)的阶段性过渡,但其发文数量仍保持曲中有升的趋势。这说明我国幼儿园环保教育的研究一定程度上仍备受关注且持续性地向前发展。
第二,通过对我国幼儿园环保教育主题的研究性文献进行数据统计和图谱分析可知,一方面,从高产机构的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可以发现,发文机构之间的节点数很小且连线数和密度几乎为零,各个发文机构之间并没有很明显的联系,也没有很明显的合作关系。这就反映出我国幼儿园环保教育的研究虽然得到了相关研究机构和幼儿园的关注,但各研究机构和幼儿园的联系并不紧密。今后,各个研究机构之间以及相关研究人员之间还要强化合作意识、构建合作关系,并积极促成相关知识成果和研究结果的共享与交流。另一方面,从核心作者的共现知识网络图谱中可以发现,核心作者之间的节点数、连线数和密度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关联,但也只是个别研究者之间较为单一的联系与合作。总体而言,我国幼儿园环保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之间并不存在特别广泛的合作,也未形成特别广泛的关联。这反映出我国幼儿园环保教育的研究尽管已经引起了相关研究者的关注,但各个研究者大多单独研究或是仅有个别研究者之间存在单一的联系与合作。今后学界还需加强各个研究者之间多方面和全方位的联系与合作,通过健全的学术交流平台和完善的学术沟通渠道,加深各个研究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第三,从综合热点主题及发展趋势的探究结果和分析成果来看,我国幼儿园环保教育研究主要围绕环保意识、环保教育、环保行为和环保策略等主题展开。而我国幼儿园环保教育研究的前沿趋势主要倾向于绿色环保、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等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绿色环保、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等内容仍是我国幼儿园环保教育研究可以持续深入的方向和选择。也可以说明,绿色环保、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等内容仍是我国幼儿园环保教育研究亟须钻研克服的困难与障碍。因此,今后有意向从事或开展我国幼儿园环保教育研究的研究者,除了要在环保意识、环保教育、环保行为和环保策略等主题中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体系化的梳理,更要将研究目光继续放远,研究视野继续放大,以期从长从远解决包括绿色环保、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等内容在内的一系列有关我国幼儿园环保教育的实践难题。
总而言之,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者要积极探究幼儿园环保启蒙教育的条件与意义,注重幼儿更加全面的成长与发展。相关部门要有效搭建家园共育的幼儿园环保教育平台[2],优化育儿方式并丰富教育模式,要科学设计合理的幼儿园环保主题活动[3],营造在学中做和在做中学的氛围与环境。幼儿园及教师要指导幼儿养成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的行为和习惯,促使幼儿完成社会化的学习并能适应社会化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