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关节康复器锻炼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功能的影响

2022-04-20 08:32:28
黑龙江医药 2022年6期
关键词:患肢置换术下肢

张 琴

九江市中医医院,江西 九江 332000

膝关节是人体易损伤关节,患者发病后伴有强烈疼痛感,且病程较长,对患者日常生活与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全膝关节置换术为膝关节受损患者提供有效治疗手段,同时术后配合相关的康复锻炼,可尽早恢复患者肢体功能。但手术会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强烈疼痛,影响患者下床锻炼,导致患肢长期制动,增加压疮等并发症发生风险,还延迟肢体功能恢复,对手术预后尤为不利[2]。下肢关节康复器可帮助患者膝关节进行持续被动活动,促进膝关节周围肌腱与韧带修复,从而加快膝关节功能康复。本研究将下肢关节康复器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旨在分析其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9月收治于九江市中医医院的8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47~71岁,平均年龄(59.28±4.15)岁;7例滑膜软骨瘤病,1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0例创伤性关节炎,14例其他疾病。对照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8.94±4.26)岁;8例滑膜软骨瘤病,1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9例创伤性关节炎,13例其他疾病。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指征,均择期接受手术治疗,生命体征平稳,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先天肢体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伴有其他骨折,有运动锻炼禁忌证等。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士向患者提供围术期健康教育,强调术后康复锻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实施心理干预、饮食指导、环境及疼痛护理等基础护理服务。术后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指导其行功能锻炼,包括关节主动、被动训练,踝关节背曲,足趾屈伸,下床站立以及行走等锻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术后第2 d使用下肢关节康复器(生产厂家:常州市康达医疗康复设备有限公司,型号:KD-JK-CI-01)进行功能锻炼。使用前检查仪器,确认各项功能正常。向患者讲解仪器使用方式、作用原理、配合使事项和注意事项等,取得其配合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锻炼角度、支架长度、训练时间及强度等,选择指关节程序。操作者帮助患者选择坐位,开启膝关节训练模式,初始训练角度为30°,之后每日在30°的基础上增加5°,设置屈伸动作时间为30 s,持续使用30 min,每日2次,锻炼至术后14 d观察效果。

1.4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及膝关节功能:术后第1 d、第14 d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由患者主观判断,在10 cm皮尺上标出反映身体疼痛的位置,0~10 cm对应0~10分,分值越低,疼痛程度越轻。使用膝关节HSS量表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包含肌力、关节稳定性等7个条目,共100分,分值越高,提示膝关节功能越佳。(2)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术后第14 d在下肢关节康复器帮助下,患肢关节部位无疼痛肿胀,正常下蹲,膝关节弯曲度大于100°为显效;患肢关节部位无疼痛肿胀,但受凉时伴有明显顺酸痛,患肢关节弯曲度为60°~90°,下蹲略有不适为有效;患肢关节部位疼痛肿胀明显,患弯曲度低于60°,无法正常下蹲为无效。康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膝关节功能情况

术后第14 d,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及膝关节功能情况(±s) 分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及膝关节功能情况(±s) 分

组别观察组(n=42)对照组(n=42)VAS评分术后第1 d 6.82±1.11术后第14 d 2.58±0.34 HSS评分术后第1 d 59.87±6.49术后第14 d 75.02±6.45 6.69±1.08 3.65±0.81 58.99±7.18 65.83±7.17 t值P值0.544 0.588 7.894 0 0.589 0.557 6.176 0

2.2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

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 例(%)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出现1例感染,对照组出现2例感染,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压疮,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0,P=0.014)。

3 讨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近年来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常用方式,其是将人工制造的关节部位代替受损关节部位,以矫正关节畸形[3]。术后通过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关节周围力量,改善膝关节功能[4]。但术后在切口疼痛、患肢制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患者锻炼积极性低,导致其卧床时间延长,容易诱发压疮等并发症,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

下肢关节康复器以患肢被动运动为主,通过康复器自身作用协助膝关节活动,可减少患者自身体能消耗,扩大膝关节活动度,改善关节本身屈伸功能,有助于帮助患者早期下床行主动锻炼,进而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VAS评分低、HSS评分高、康复总有效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表明下肢关节康复器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中,利于缓解术后疼痛,促使患者积极下床锻炼,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下肢关节康复器的活动范围可根据患者关节屈曲角度及肢体长短灵活调整,帮助其在无疼痛状态下进行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持续的患肢被动活动有助于关节软骨的修复与肌力的恢复,能预防或减轻肌肉废用性萎缩,避免关节周围组织粘连与关节僵硬,从而扩大膝关节活动度,通过加快关节滑液与手术部位血液循环,以减轻手术区域疼痛肿胀,促进伤口愈合[6]。规律的关节活动可对患者本体感受器产生刺激,促使其体内释放脑啡肽物质,抑制疼痛冲击,缓解术后疼痛。部分患者受术后疼痛的影响,难以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功能锻炼。运用下肢关节康复器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可使患者术后疼痛有所减轻,从而提高术后功能锻炼的积极性与配合度,同时尽早下床锻炼可降低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提高锻炼效果,加快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下肢关节康复器锻炼能够帮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持续关节被动活动,有效减轻其术后疼痛,提高术后康复效果,预防并发症。

猜你喜欢
患肢置换术下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39:59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