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东
摘要:伴随网络技术条件不断升级和转型,我国逐步迈入大数据时代,为我国高校思政教学改革、课堂转型创造了契机。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思想动态,如何有效、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创新思政教学理念、丰富思政育人内容、革新育人手段,围绕当代大学生发展需求、构建教学新模式,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基于此,本文立足大数据背景,结合大数据技术应用价值,提出思政改革有效路径。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思政教学;改革路径
大数据技术、云技术、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为社会各个行业领域创新发展注入了活力,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理念因大数据出现了新变化。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教育领域的应用,既能够为教师科研活动开辟丰富资源通道,还能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新资源。当代大学生属于“00后”群体,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更十分乐于通过网络渠道获取信息资源,了解社会动态。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学生可访问诸多网络信息平台,其中难免存在误导性信息和内容,但由于尚未构建完整的价值体系,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对此,高校思政教师要根据学生思想、行为动态,发挥大数据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优势,利用先进、优质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思政育人环境,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樹立大数据思维,提升教学技术水平
要想切实提升大数据技术应用水平,首先,高校必须要加强培训工作,组织思政教师了解大数据技术,开展基于大数据的思政教学竞赛,激发思政教师创新教学活动形式、课堂内容的动力,促使其树立大数据教学思维,掌握更多大数据的教学应用方法。其次,建设大数据教学队伍。大数据的优势集中体现在数据搜集、整理方面。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教师可通过获取量化信息数据,针对、客观地分析实际问题。因此,高校不仅要引入具备大数据素养的计算机人才,好重视教师数据搜集能力、处理能力培养,组建具备大数据应用能力的思政队伍。此外,综合开发大数据应用优势。为保证思政教学与时代教育发展的同向性,教师要促进大数据技术与思政课程的融合,通过发挥大数据技术的资源搜集、信息整合、数据处理等方面的优势,引入符合当代学生需求的思政教育内容、创新大数据应用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发展的自主性,拓展学生思维,打造具有生命力、吸引力的思政教学环境。
二、发挥大数据优势,丰富思政教学内容
当前,凭借移动智能手机和终端,大学生可从网络中了解热门社会主题,对此,教师不应一味地围绕教材内容授课,而应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势,挖掘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热点事例、热门话题,围绕热点信息开展思政研讨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讨论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使其能够积极运用思政知识看待社会现实问题,站在正确思想维度提出问题解决办法,既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思政素养。其次,利用大数据平台和技术手段,教师可获取学生日常了解的思想、行为、心理等多方面动态,关注学生近期感兴趣的话题。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灵活选取搜集新颖资源,从微博、微信、豆瓣等平台获取最新的信息,将传统教学方法与新媒体融合起来,创设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帮助学生理解思政知识,培养其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此外,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课外搜集时代主题相关的信息,拍摄相关主题的微电影、小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时政要闻,使其通过玩乐、课外实践的方式塑造正确价值观,提升其媒介素养。
三、拓宽教学平台,实施个性化教学
大数据技术已经在各大网络平台中展现出了应用优势。对此,思政教师应利用多种网站、信息交流平台,拓展思政育人、思政理论教学的渠道,将先进的思想观念、思政知识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首先,将思政教育融入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对于学生感兴趣的时政热点,教师可通过发布话题讨论,引导学生从思政维度分析问题,了解思政理论与时事政治的关系,在互动中理解和掌握思政内容。每完成一次课外互动,教师可专门记录额外加分项,为师生和谐互动、线上交流创造良好条件。同时,教师可利用微信思政工作站,分享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内容、信息和文章,引导学生关注网络信息安全、心理健康、道德素质等方面的内容,发挥先进人物、事例的正向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使其积极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此外,教师可利用慕课开展线上、线下交融的思政理论课程,或思政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在课外登录慕课网站,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教师推荐的电视纪录片、聆听录音,积极在线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互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运用大数据平台和技术手段推动高校思政教学改革创新,关乎思政教育工作质量、高校办学水平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高校和教师要重视和挖掘大数据技术的价值,通过树立大数据思维、丰富思政育人内容、拓展教学平台等方式,将社会鲜活的教育范式引入思政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激励其主动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思想,成为具有高尚道德素养、良好个性品质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陶涛,毕亚琴.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J].平顶山学院学报,2020,35(1):16-19.
[2]胡滨亭.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探析[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20,34(3):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