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训对现代家庭的现实意义

2022-04-12 14:08:34李波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4期

李波

摘要:社会随着文明的发展发生剧烈变化,随着流动加快,家庭规模趋于渐小化。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也产生了新的家庭问题,在解决这些新问题的时候,传统的家庭文化是否还有其现实意义呢?答案是肯定的。传统文化尤其传统家谱中的家规家训对现代家庭建设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也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的有效契合。

关键词:现代家庭;家庭问题;传统家谱;家规家训

随着工业文明不断深入发展,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文明在进步,人类在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在日新月异发生变化,看待问题的思路,对待问题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家庭结构,家庭文化观念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原有的家庭观念还适应今天家庭需要吗?还能在新形势下,面对新问题,做出有效应对吗?很显然传统文化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传统家庭文化思想对今天的家庭建设仍有指导作用。

面对工业文明冲击,当今家庭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如:老龄化和空巢现象、子女教养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父母缺席现象、传统民俗文化危机、新型和特殊家庭的艰难、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等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在传统家规家训中也可以找到答案,本文主要从老龄化家庭、家庭教育、和谐家庭建设、家庭与社会来说明这点。

一、老龄化和空巢现象需要家族互相扶持

(一)空巢老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工业化发展加快,人口流动愈加频繁,家庭规模越变越小。时代巨变,择业自由,孩子成人后,必然会外出远走,留下逐渐年迈父母独自在家。这些老人劳动能力逐渐衰退,有的受教育程度不高,甚至生活自理能力每况愈下。空巢老龄化现象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这也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个社会问题,这个问题在农村尤其严重。

空巢老龄家庭存在危机与问题。為了维持基本生活,许多老人仍需进行体力劳动,在劳动过程中出现各种突发风险的可能性增加。由于历史原因,许多空巢老人文化水平不高,缺少精神慰藉,尤其在家庭氛围缺失的情况下,容易诱发心理和身体疾病。空巢老人医疗卫生状况不佳,尤其农村,没有定时体检,许多老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生病往往不能及时就医,一旦疾病突发,身心皆损,还会导致经济拮据。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各尽其责,密切配合。

(二)传统家训对空巢老人温暖关怀

在传统家训中普遍有对空巢老龄人的关注,都有提出解决类似问题的训条。“吴氏族谱:族谊当敦。族大人繁,有富贵贫贱,智贤愚蠢,不肖之异。凡我子孙当念祖宗一脉,以贤养愚,以富济贫,以贵化贱,不可贪小利而伤大义,不可逞小忿而讼大庭,纵有拂意,情有可原,理有可恕,当含容待之。此族谊当敦也”。在该家族训条中,就提到了宗族内部要互相尊重,要互帮互助,这对老龄化家庭和空巢家庭来说,既有物质上的接济,更有精神上的安慰。这为空巢老人基本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也是对老人身心的一种关怀,可缓解老人精神危机,让其有种精神依托,让他们感到没有被家族忽视,没有被社会忽视,他们和家族社会仍有紧密联系。传统家训中的解决办法对今天空巢和老龄化问题不失是一种有效的救济和应对之策,也是对国家政策的有益补充,也是家族回馈社会的一种具体表现。

二、家庭子女教养要注重德才兼备

家庭教育古往今来都是家庭头等大事,在今天更是令各个家庭无比重视,也是无比头痛焦虑,家庭教育包括文化教育、德行教育等。这些教育思想在众多家族的家谱训诫中均有记载。在许多家训中,把读书作为家庭之本,不可为不重视。在今天,每个家庭也是把读书作为家庭本业来对待,传统家谱训条与当今家庭教育是不谋而合的,并很重视读书的环境。“范氏家训:勤读圣贤书, 尊师如重亲”。强调读书的良好氛围,在今天教育情绪普遍紧张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家校矛盾,如果各个家庭教育中秉着尊师重道思想,也许家校矛盾就会迎刃而解。“邓氏族谱:要勤奋上进,立志成才”。书山有路勤为径,说明古今读书都需要有吃苦的毅力,上进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白氏宗训:诗书继世,忠厚传家 ”。体现了家庭氛围、身体力行的重要性。在一个重学氛围浓厚的家庭中,孩子也会自觉爱上学习。在家庭教育中除了要求孩子自身努力学习外,也要求家长对孩子陪伴和督促。“陈氏族谱:陈氏族众,对其下代子女,务必精心培养,严格管教,不容许娇生惯养,过分溺爱,听任、放纵自由,为非作歹,玷辱祖先”。孩子由于年龄因素,缺乏自控力。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形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家长对其督促和帮助,才能使孩子养成自律习惯,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

家庭教育除了文化知识,更要重视德行教育,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学会做人。传统家谱家训中,很重视本族子弟的德行养成,教会本族子弟如何做人做事。“陈氏家训:陈氏族众,务必心灵体正,以身作则,不得好赌、贪杯,窝偷聚抢,以纵淫臆之情,如有染此恶习之人,其伯叔弟兄,应千方规诫纵事必勉、开导,以尽笃族敬宗之贤。陈氏族众,对家庭父母一定要敬孝顺,更要听教训,对族中或其他尊辈说话诚恳,做事老实,不许恃强凌弱,欺老骗幼”。品行正,行为才能正。各家族的族训对品行教育多很重视,也有自己的族规要求。强调德行教育的始终,不管何时何地都要保持良好品质,做到德行第一。今天很多家庭都非常重视家庭德育教育。一个人能行远,最终依靠的不是文化水平,而是取决于其品德高低,可见德行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更是注重德行,做到德智并进,既是正确的家庭教育,也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家庭教育。

三、和谐家庭要正确持家

(一)和谐家庭也有不和谐因子

家庭是温暖温馨的场所,是每个人的精神家园。可随着社会发展的迅速,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烦劳会越来越多,精神往往处于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情绪有时会带到家庭之中,导致出现家庭矛盾。教育发展,人们文化水平极大提高,对自身个性的追求也越来越重视,家庭成员之间,个性的追求难免不会出现差异,也会滋生矛盾,如何求同存异,共同发展,也是当今家庭面临的一个课题。家庭生活烟火味,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每个家庭基本的日常琐事。繁重的家务,家庭的日常开销,如何处理家务和工作,如何平衡家庭收支,这些家庭琐事往往会诱发家庭成员之间的分歧,造成家庭矛盾。家庭矛盾的避免和解决,家庭和谐氛围的营造,需要全体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协力配合。传统家庭对家庭氛围尤其重视,传统家训对营建温馨家庭也有自己的智慧之策。

(二)传统家训的持家之道

传统家族多是几代同居,家庭成员多,观念差异大,生活开销大,因而也会出现许多家庭纠纷,破坏家庭团结。传统家庭为了避免矛盾出现,在家训中都有对如何持家提出明确的看法和要求。

“徐氏家规:勤训。勤治贫,富贵关头勤隋分。安逸清闲谁不爱,独不见朝堂视坐五更明。愿宗人勤经营,士农工商奔前程;休羡闲人闲得好,闲人终是百无成。

俭训。俭成家,勤俭成家信不差。歌舞楼台欢夜月,独不见床头金尽枉奋佳。宗人休奢华,莫将财物当泥沙;财物原来天珍惜,暴殄天物罪尔加。

礼训。礼主恭,品貌端庄贵雍容。放旷惰慢非佳士,独不见茅容危坐动林中。愿宗人谨仪容,大德不失古人风;心志衣冠常整肃,鬼神窥视也尊崇。”

传统族训中,都提到了要勤俭持家,以礼持家。家庭在温馨的同时,也需要处理好各种矛盾和关系,如经济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每个家庭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持,保证家庭的正常花销,勤和俭就是保障一个家庭经济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家庭成员各有各的脾性,尤其是几代同堂,更容易出现各种分歧,容易产生家庭矛盾,只有妥善地处理好这些矛盾,家庭才能更和谐。以礼持家,不失为一种方法。心中以礼待人,加上血缘亲情,家庭关系自然会和谐,家庭矛盾自然会化解。家和万事兴,家庭就会给人欣欣然然的感觉,家庭就是暖心的场所。

四、家庭要积极适应融入社会

家庭是社会细胞,家庭成员始终是社会一分子,我们都要适应并融入这个社会。传统家谱族训中对家庭成员如何融入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训导。

“陈氏家训:陈氏族众,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不可违抗或违犯。陈氏族众,对党和国家的各项任务一定坚决从速完成,不得任意借故拖延或迟缓。 陈氏族众,对族中或地方邻里,发现有破坏建设和损害公共利益的坏人、坏事,必须据实揭发检举,不得隐瞒”。

“冯氏族训:热爱祖国,遵守法律,两个文明天下扬;敬奉祖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要体谅;族规民约,切莫违犯,男女平等新风尚;重视盲人,敬老尊贤,为国为民育栋梁; 团结友爱,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好思想;艰苦奋斗,持家有法,勤劳致富真有方”。在这些族规中,都提到面对国家时,都要有家国情怀,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制度,不做违法乱纪之事。在社会上,要尊老爱幼,心怀仁德,关爱他人。自我要努力工作,为社会做贡献,也是为家庭作贡献。这种传统家训也正是我们今天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我们每个人都做到爱国爱家,我们的社会也能更快的向前进步。

家谱中记载的家规家训,即包括了家庭的各种要求和各种教育,也体现了如何处理各种家庭关系,也对走出家庭步入社会做出了具体要求,可为是对家庭这个社会单元做出了较为全面体系的要求,对今天家庭发展变化和家庭问题的解决也是很有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白軍芳.走进白氏家谱[J].红豆,2018(7):4.

[2]杜秋云,张春玲.传统家训和启蒙经典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影响[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