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俞松
摘要: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健康第一逐渐成为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核心理念,增强学生体质、健全学生人格和锤炼学生意志成为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新目标。高职体育教师要融入传统体育项目教学,激发学生对传统运动项目的热爱,开发体育精品课程,丰富体育课教学项目,创办体育社团,组织校园体育赛事,构建校园体育竞赛体系,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坚持不懈和吃苦耐劳精神,提升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教学现状;优化策略
体育不仅可以塑造学生健康体魄,还可以让学生在运动中体会到力量美、柔性美和韵律美,培养学生体育精神。高职体育教师要立足大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创办多元化体育社团,呈现不同运动之美,培养学生良好运动习惯;挖掘传统体育项目,带领学生领略传统体育文化,激发学生运动热情,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组织多元化校园体育竞赛,成立体育社团,为学生搭建展现体育才艺、拼搏精神,督促学生养成每天运动的好习惯;打造体育“金课”,积极引进专业教练员,打造专业体育教师团队,提升体育课教学质量。
一、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现状
(一)大学生运动习惯不佳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逐步普及,很多大学生开始沉迷网络,体育课下很少主动运动,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生身体健康,还容易诱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例如很多学生只是被动完成运动,只是参与体质健康测试项目训练,很少尝试考试项目之外的运动,还有部分学生不重视运动前的热身,容易肌肉拉伤,没有养成每天运动的好习惯。
(二)学生运动积极性不高
体育课是高职院校公共必修课,但是学生出勤率却不是很理想,很多学生宁愿刷短视频、玩网络游戏,也不愿意参与户外体育运动。例如学生在体育课热身训练中“偷工减料”,拉伸动作没有做到位,足球和篮球等专项教学中跑动不太积极,课下运动时间不足一个小时,很多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不太理想,部分学生还出现了亚健康问题。
(三)缺乏专业化体育竞赛体系
虽然高职院校每年都会组织运动会,但是并没有建立常态化训练、比赛机制,学生没有机会接触专业训练,对竞技体育项目了解有限。例如很多学校缺少专业运动员或教练,只是组织田径、球类等传统竞赛,没有能力组织高水平体育赛事,不利于选拔和培养体育人才,影响了学校在全国大学生体育赛事上的成绩,也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水平提升。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改革热点
(一)全面渗透传统体育文化
我国体育文化历史悠久,不仅包括了多姿多彩的运动项目,还凝练了独树一帜的体育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敢于挑战、坚持不懈、万众一心的体育精神,这为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了动力。教师可以弘扬武术文化,弘扬中华民族惩恶扬善、乐于助人、保家卫国的武术文化,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提升体育课教学质量。
(二)弘扬中华传统体育项目
足球、滑冰、赛龙舟和舞龙舞狮等属于传统体育项目,拥有悠久历史,随着现代竞技体育兴起,很多大学生都忽略了传统体育项目,练习传统体育项目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高职体育教师要立足当地特色文化,挖掘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把舞龙舞狮、龙舟和毽球等传统运动融入体育课堂,让学生体会传统体育文化魅力,激发学生自主运动积极性,号召更多学生积极参与传统运动项目训练,培养更多传统运动项目传承人。
(三)打造体育精品课程
高职体育教师要立足地域特色,积极开发体育校本课程,打造一批体育“金课”,优化体育课教学内容,创新体育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挖掘地方特色运动,带领学生体会民族体育文化。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开发书面和视频资料,运用视频讲解运动技巧,方便学生课下自主锻炼,打造全新的体育智慧教学模式,提升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质量。
(四)构建“课程思政+体育”育人模式
体育教师要积极贯彻课程思政理念,挖掘不同运动项目蕴含的思政教育素材,把传统体育文化、体育精神、女排精神和女足精神等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在运动中接受美好品德熏陶。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中国女排在东京奥运会比赛视频,姑娘们在比分落后的劣势下,依然顽强拼搏、坚定必胜信心,展现了“女排精神”魅力,激励学生学习中国女排精神,发挥体育课思政教育价值。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和改进体育教学的策略
(一)成立学生体育社团,营造良好运动氛围
社团是大学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00后”大学生非常热衷于参与社团活动,体育教师可以积极向学校申请成立各类体育社团,例如轮滑、健美操、排球和羽毛球等社团,满足不同学生运动喜好,让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社团活动中。首先,高职院校要组织体育教师培训,一方面是鼓励他们发挥所长,担任各个体育社团指导教练,另一方面则是讲解体育社团运营模式,培养体育教师良好服务意识,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指导社团训练和组织社团活动。其次,体育教师要根据社团成员运动水平,合理制定训练计划,提升社团成员运动水平。例如健美操社团进行分层训练,具备一定健美操基础的学生可以学习全国大学生健美操比赛视频,初次接触健美操专业训练的学生,则是以基础技术动作为主,可以让社团骨干指导新成员训练,营造良好的社团氛围。此外,体育教师要积极为各个社团争取演出和比赛机会,例如带领足球社团、篮球社团参与国家级大赛,带领健美操和街舞社团为篮球比赛担任啦啦队,帮助学生获得额外社会实践分数,吸引更多学生参与体育社团。
(二)推广传统体育项目,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我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深受少数民族文化影响,为我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了丰富素材。我校每年都会举办一次民族传统体育节,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展现本民族特色运动项目,例如背篓抛绣球、毽球、滚铁环、舞龙舞狮、板鞋竞技等,进一步推广传统体育项目,既可以丰富体育课教学内容,又可以弘扬民族体育文化。体育教师要积极学习传统体育项目,可以邀请当地民族体育项目传承人参与校内授课,为学生讲解舞龙舞狮技巧,基本步伐和一些高难度的跳跃动作,讲解舞龙舞狮文化起源,让学生了解传统体育文化。例如舞狮教练可以教授双人平地舞狮技术动作,演示双人跳跃、转圈和狮头控制方法,带领学生学习舞狮动作,提升学生上下肢协调性和团队配合意识。此外,学校可以组织传统体育项目竞赛,鼓励学生自由结组,让学生体验不同传统体育文化,激起学生好胜心。体育教师可以把这些民族体育项目纳入教学中,通過“以赛促练”“以赛促教”的方式推广传统体育项目,让学生走进传统体育文化,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
(三)开发体育精品课程,提升体育教学水平
体育教师要立足本校体育教学基础和校园文化理念,积极开发精品课程,邀请专业教练员参与教学,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专业体育训练,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我校以打造“一校多品”体育发展新格局为目标,开发了《足球专项》校本课程,从2008年开始课程研修,逐渐成为我校体育教学的亮点,足球队为本校和广西都赢得了一些荣誉。首先,我校积极引进了一批专业足球教练,针对我校学生足球水平编写《足球专项》课程教材,包括了足球射门、传球、带球和技战术演练等内容,分为书面教材和视频教材两大类,由专业足球教练和体育教师联合进行教学,营造良好的足球教学氛围。其次,我校成立了校足球队和足球社团,一方面积极推广校园足球文化,把足球作为体育课必修项目和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以此来激发学生足球训练热情;另一方面则是建立常态化足球运动员选拔机制,每年召开校内院际间联赛,选拔各个专业优秀足球人才,把这些足球人才汇聚一堂,为校足球队选择好苗子,形成梯队式足球人才培养模式。足球精品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参与足球运动的新平台,还为提升体育教学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组织校园体育赛事,培养学生体育精神
高职体育教师要积极贯彻课程思政理念,打造“思政育人”新格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团队协作能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学校要重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构建民族传统体育“空间站”,组织体育教师拍摄微课、撰写案例、收集典故,组织形式多样的民族体育竞赛,例如龙狮大赛、板鞋竞技比赛,打造“教学-社团-训练-服务”四位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学训赛服体系,让每一位体育教师都有组织、协调体育赛事的能力。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中国女篮比赛,展现中国姑娘们在赛场上不抛弃、不放弃、自强不息、永不言弃和敢于拼搏的精神。中国女篮在东京奥运会上创造了最好战绩,即使大比分落后,依然坚持进攻,凭借顽强斗志和团队配合,最终获得奥运会第五名。教师可以用女篮比赛来激励学生勇敢面对学业、生活上的挫折,提升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信心。教师可以组织不同院系之间切磋球技,打造常态化校园体育赛事体系,督促学生完成每天一小时运动打卡目标,协调好课内外體育教学指导,加快体育教育改革步伐。
四、结语
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要坚持与时俱进理念,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理念,积极创办多元化体育社团,激发学生运动积极性,组织高水平校园体育赛事,让更多学生体验足球、篮球和排球赛事,培养学生体育竞技精神,开设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带领学生学习舞龙舞狮、板鞋竞技等传统运动,弘扬传统体育文化,提升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段炼娥.凸显职业特色的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新视角[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34):85-87.
[2]黄智誉.基于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2):148-149.
[3]黄兵.高职院校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2):122+124.
[4]郭声健.《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一部新时代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J].美育学刊,2021,12(01):1-7.
项目基金:2021年度柳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职业院校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体育美育工作研究》(2021ZJ-C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