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七八糟”源于两场战乱

2022-04-03 13:48:00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封王汉景帝战乱

“乱七八糟”是人们熟知的一句成语,虽说家喻户晓,但耳熟却未必能详。

其实,“乱七八糟”源自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两次战乱。“乱七”,指的是发生在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为了巩固刘氏政权,分封了一大批刘氏子弟为王。这些刘氏封王不断发展自己的势力,到汉景帝刘启时,分封的诸侯势力已发展到足以与中央政权分庭抗礼的程度。其中齐、楚、吴三个封国的势力几乎占到汉朝天下的三分之一。汉景帝深感政权不稳,便采纳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实行“削藩”,即削减刘姓诸侯王的领地规模和特权范围。大权在握的刘姓封王自然不会同意,于是,吴王刘濞串通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六位诸侯王联合起兵发动武装叛乱。汉景帝最终平定了这场全国性的叛乱。此次叛乱共有7位刘姓王参与,史称“七国之乱”。

“八糟”,指的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朝宫廷内部争权夺利的“八王之乱”。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晋武帝驾崩,国内诸王看朝廷昏聩,于是发动内战,争夺中央政权。战乱参与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晋书》称之为“八王之乱”。于是,后人便将这两次历史上著名的叛乱联系起来,造出了一个新的成语:“乱七八糟”。

猜你喜欢
封王汉景帝战乱
一句幽默赚来了三个郡
一句幽默赚来了三个郡
一双筷子改变前途
6年战乱
环球时报(2017-03-16)2017-03-16 06:47:28
逃离家乡
廉政瞭望(2017年1期)2017-02-10 18:30:00
日本中世女性文学走向衰落的原因研究
青春岁月(2015年13期)2016-01-14 12:48:19
谁是诛杀晁错的幕后凶手
百家讲坛(2012年15期)2012-02-11 11: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