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业朋
胃溃疡是消化道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消化形成。该病病程漫长,如果不及时治疗极其容易逐渐发展为癌变,已经成为威胁患者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1]。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20 年1~12 月在本院消化内科治疗的80 例胃溃疡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次研究已报请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及家属了解研究内容,并同意参与。纳入标准[2]:所有患者均符合《消化性溃疡诊断与治疗规范》(2016 年,西安)中关于胃溃疡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3]:十二指肠溃疡病史、胃部手术史、高血压、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患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
注:两组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泮托拉唑治疗,取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889,规格:40 mg×10 瓶)40 mg,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 中,待其彻底溶解后,再注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中静脉滴注,调整注射速率,于15~60 min 内滴注完毕,2 次/d。观察组应用康复新液结合泮托拉唑治疗,其中泮托拉唑的用法、用量均与对照组相同,口服康复新液(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51021834,规格:100 ml),10 ml/次,3 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进行1 周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记录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显示胃溃疡的病灶分级为0 级;②有效: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胃镜检查显示胃溃疡的病灶分级为Ⅰ级;③无效:治疗后症状较治疗前无好转,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IL-6、IL-8、TNF-α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IL-8、TNF-α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指标对比(,ng/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指标对比(,ng/L)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发生皮疹2 例、占比5.00%,头痛1 例、占比2.50%,轻微腹泻0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7.50%(3/40);对照组发生皮疹4 例、占比10.00%,头痛3 例、占比7.50%,轻微腹泻4 例、占比10.00%,不良反应发生率27.50%(11/4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19<0.05)。
2.4 两组复发情况对比 在为期3 个月的随访中,观察组复发1 例、占比2.50%,对照组复发7 例、占比17.50%;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25<0.05)。
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往临床常使用胃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溃疡,其中最常使用的药物就是泮托拉唑[5]。泮托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进入人体后能转换为环次磺胺,该物质能特异性地与质子泵结合,达到抑制胃酸的分泌功能,能有效降低胃酸的分泌量[6],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中具有显著的效果,但由于持续进食等刺激,患者胃部的溃疡面无法愈合,因而疗效有限[7-9]。康复新液的主要成分来源于美洲大蠊干燥虫体提取物,属中药合剂之一,具有养阴生肌、通利血脉之功效,口服进入胃部后能作用于溃疡创面,不但能加快表皮细胞、肉芽组织的生长,还能降低体内炎症因子的水平,进而促进溃疡创面的愈合[10]。将康复新液结合泮托拉唑治疗,可取得比单独治疗更显著的效果,患者体内IL-6、TNF-α 等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有利于溃疡创面的愈合,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及复发率。
总之,对胃溃疡患者应用康复新液结合泮托拉唑治疗能取得比较显著的效果,能通过改善患者体内的炎症水平促进溃疡面的愈合、降低复发率,同时可减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疗效及安全性均有较大幅度提升,建议临床积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