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娅
摘 要:为了更好地防治松材线虫病,分析和探讨了松材线虫病的为害症状、发病规律以及传播途径,指出当前松材线虫病防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松材线虫病的一些对策,希望为有关人士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松树;松材线虫病;防控对策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1-009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763.18 文献标志码:B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该病害有着极强的致病能力,松树感染该病后无法正常生长,极易引发大量林木死亡。松材线虫病还有很强的传染性,对松树造林绿化事业危害极大,更甚者造成毁灭性的伤害,破坏了生态结构平衡性,严重阻碍林业的持续稳步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
1 松材线虫病的危害
我国的气候环境条件适宜松材线虫病的生存与繁殖,因此松材线虫病在我国呈现出较快的传播速度。1982年南京中山陵地区首次发现该病,后历经10年出现在了我国很多省、市并形成较大侵害,严重阻碍了松木资源的健康发展。我国的很多松树品种对松材线虫病都有易感性,如黑松、黄松、赤松等发病率较高,在染病约40 d便出现死亡[2],面对松材线虫病的高发态势,探寻有效的防治对策显得更加迫切。
2 松材线虫病的症状与发病规律
2.1 松材线虫病的症状
高温干旱条件下松材线虫病较多发,由于松褐天牛在补充营养过程中,在松树上形成很多伤口,松材线虫便经过这些伤口部位进入到木质部并在树脂道中寄生,快速繁殖且蔓延扩散,对整株松树造成为害。由于松材线虫破坏了松树的上皮细胞及壁细胞,以至于植株出现明显缺水情况,松树蒸腾作用下降,停止树脂分泌,叶片由绿转变成红褐色并发生死亡[3]。
松材线虫病主要历经4个阶段。一是松树外观正常,树脂分泌下降,蒸腾作用明显下降,天牛啃食松树表皮;二是松树叶片变黄,停止分泌树脂,并有其他昆虫侵蚀天牛啃食伤口部位;三是松树叶片变为黄褐色发生萎蔫,同时遭受天牛为害形成木屑;四是叶片从黄褐色转变成红褐色,主干发生干枯与死亡,叶片未脱落。
2.2 松材线虫病的发病规律
寄生宿主树木类型和松材线虫病的发生、流行紧密相关,同时松材线虫病和病源传播昆虫、环境条件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性。通过调查发现,云南松和火炬松会感染松材线虫病,但此类树种感染松材线虫病后出现大面积死亡的现象较少。松材线虫病在干旱、高温条件下发生率较高,每年5—10月是该病的高发期,寒冷条件会抑制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蔓延[4]。松墨天牛是引发松材线虫病的重要媒介昆虫,对松树树干造成严重侵蚀,导致松树大面积死亡。
3 松材线虫病的传播途径
造成松材线虫病传播的途径主要有媒介昆虫传播及人为传播两种形式,松墨天牛是传播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昆虫,人为传播是由于一些感染松材线虫病的苗木与相关松木制品造成传播。松褐天牛作为传播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属于一种松树蛀干害虫,松樹遭受此类害虫严重蛀蚀会对松树健康生长造成巨大威胁。多数地区松褐天牛每年发生一代,成虫期为4—9月,所以在此阶段松材线虫病常常暴发传染[5]。
由于松褐天牛在松树上取食的过程中携带松材线虫,会在伤口部位寄生并传播,成为松材线虫病近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而造成远距离传播的主要因素是由于违规运输松材线虫病感染区的树木及相关木材制品,大量的松材线虫寄生在没有彻底销毁发生感染的松木中,木材加工时和正常木材混合在一起,导致其他木材也被松材线虫感染,引发扩散流行,对其他地区林木资源也造成严重为害。由于一些地区对防治松材线虫病缺乏足够认识,不了解松材线虫病带来的为害,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根治松材线虫病,导致松材线虫病反反复复,很难彻底治愈。
4 当前松材线虫病防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松材线虫传染性强
松材线虫不仅有很强的潜伏性,同时还有着极强的传染性,这些都严重影响到松材线虫病的有效防治。而且天牛具有较大的移动范围,取食过程中会潜藏于松树体内,且虫卵也会寄生于树体中。松树感染该病初期阶段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害虫在适宜的条件下,在枝干中大量繁殖后引发松针颜色变暗,树脂分泌下降或停止,一旦发现不及时,将极大地增加防治难度。
4.2 检疫技术和方法相对落后
由于松树分布面积广泛,松材线虫病发病率高,又缺少科学完善的检测手段[6]。植物疫病检疫一直以来都是一项重大难题,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植物疫病检疫相关法律法规及疫病检疫技术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另外,由于运输松树木材过程中,无论是公路与铁路都是运用抽检方式进行检验,存在很大漏洞,检疫方法还亟待完善。
4.3 松材线虫病研究缺乏资金支持
要想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必须保证充足的研究经费[7]。由于松材线虫病为害性极大,对松树资源持续健康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国家科研部门应设立相关项目扩大研究。虽然松材线虫病理论研究方面取得很多成果,但在实践研究方面还有很大不足,由于拨款较少,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以至于很多研究成果不能应用到实践中。同时处理遭受虫害的树木及枯死木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很多资金,倘若资金投入不足、处理不当,极易引发虫卵再次为害树木。
4.4 松树线虫病防治缺乏技术支持
目前,在防治松材线虫病方面,很多林区都是运用化学与物理方法进行防治,这些防治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松材线虫病的症状,但是却没有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8]。由于防治技术缺乏,相关防治技术应用不当对松树的健康生长造成很大影响。比如,运用二甲烷熏蒸技术防治松材线虫病时,由于对此项技术没有全面掌握,不合理的操作导致松树外表遭受损害。另外,由于一些工作人员技能能力较差,对松材线虫病整体防治成效带来很大影响。
5 松材线虫病的综合防治策略
5.1 加大松材线虫病宣传力度
为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中,要强化松材线虫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使其充分了解松材线虫病的为害及发生特征、发病规律和传播途径,增强农户的防治意识。当发现这种病害应第一时间上报,并尽早采取相关措施防治,控制与减少松材线虫病的蔓延与扩散,使损失降到最低。同时还应加强对专业人员培训,使其全面了解松材线虫病的防治知识,获取更多的防治技术,以便高效防治松材线虫病。
5.2 切断媒介昆虫传播途径
松褐天牛寄生是引发松材线虫病的重要传播途径,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防治,充分了解松褐天牛繁殖的生长特性,运用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防治。松褐天牛在我国很多地区每年只发生一代,4—9月是成虫高发期,可在此阶段运用10%氯氰菊酯乳油200倍液大规模喷施两次,能有效杀灭松褐天牛,也可运用释放天敌进行捕杀或APF-1 型化学诱剂诱杀此害虫。严格处理松材线虫病侵害的树木,砍伐病树与死树木并集中销毁,同时设置防护带,控制与减少病虫传播。
5.3 科学治理松材线虫病
防治松材线虫病过程中,运用化学手段进行防治,不仅具有局限性,而且还需要投入较大成本。树干由于生长高度高,药剂喷洒不全面,导致天牛的防治效果不理想,所以必须要充分重视先进防治措施的应用。
第一,释放天敌。由于松褐天牛是引发松材线虫病的重要媒介,利用释放天敌的形式防治松褐天牛,能大幅减少松褐天牛数量。花绒寄甲是松褐天牛的重要天敌,在释放量方面应结合害虫数量科学确定释放量,花绒寄甲成虫和松褐天牛应按2∶1释放,同时花绒寄甲卵应和害虫按20∶1释放。在具体释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天牛造成的为害情况。第二,诱木防治。春季3—4月将诱木200~300株设置于松林山顶、山脊及林道旁通风处,选择瘦小衰弱的松木,0.33~0.67 hm2放置1株,根据50~100 m控制两株间距,在诱木上纵向设置4刀,并将天牛引诱剂注入其中,经过一段时间后统计诱木虫眼,推算林间害虫数量。在10月左右砍倒诱木并进行检测与焚烧。第三,诱捕器防治。4—9月是松褐天牛羽化阶段,这时可以把诱捕器设置到松林中,每13.33 hm2设置1个诱捕器,放置在山顶或林道边较好的区域,并将引诱剂注入到诱捕器中诱杀松褐天牛。设置于林区各个方位,每7 d对诱捕器中的天牛数量进行检查,同时把天牛送入相关部门检验并认真记录,确定病情发生原因,对病情严重程度做出准确判断,并运用有效措施防治。第四,春季针对松林中的枯死木应及时全面清理,运用集中砍伐的手段降低松材线虫病感染概率,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防治。砍伐木材后应集中烧毁或掩埋,砍伐遗留的伐桩,喷洒溴甲烷,控制和减少病害的传播。运用乙拌磷喷洒土壤,控制和减少土壤中的松材线虫,降低发病概率。
5.4 完善植物疫情检测体系
对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动态应科学掌控,这是防治松材线虫病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因此,应针对松木林区构建系统的疫情监控体系,以便及时发现疫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治。
合理设置检查站,对进入林区的苗木严格检查。由于建设森林生态工程的需求量较大,很多苗木需要从外地進行调度。应将检查站设置于林区出入口,认真详细地检查运输树苗的各种车辆,发现发病树苗时,应第一时间选择在露天空地彻底焚烧,避免病原进入林区为害其他健康苗木。
认真、详细地开展林区松林检查工作,每月实施1~2次。松木在感染松材线虫病的早期阶段,会出现分泌树脂量下降,同时叶片发生萎蔫,枝条上留有很多天牛啃咬的痕迹。病情进入中期阶段,松树叶片逐渐变黄,而且松树树干出现很多刻槽,这是天牛产卵的迹象。晚期阶段松木无法正常生长,因缺水枯萎而死亡,这时已失去防治意义。工作人员要结合松树感染该病后的症状,对每棵林木进行认真排查,以便及时发现病害,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严格检查林区周围的木材加工厂。由于木材加工厂很多原木都是从外地调运,在原木采购过程中,检查方面不是非常细致,没有林区检疫人员认真。因此,一旦疏忽便会被采购到松材线虫病感染的原木,同时加工厂只看重自身利益,不愿意丢弃遭受松材线虫病为害的木材,也不进行集中销毁处理,增加了松材线虫病传播概率。因此,工作人员应重点检查林区周围的木材加工厂,如发现病木必须及时集中销毁,加强对厂家的教育工作。
构建严厉的处罚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林木检疫有关法律法规,构建严格的处罚制度,同时明确相关部门及负责人的责任,有效落实各项责任,避免出现关系户、人情户的情况,认真把控好林木运输检疫关,不可运用问题苗木于木材,保证各项防治措施认真落到实处。
认真监督相关厂家。严厉禁止应用松材线虫病感染的木材制作包装箱、电缆盘和光纤盘,并认真详细地检查成品,一旦发现有问题的包装箱、光纤盘、电缆盘,必须及时进行集中销毁,并对厂家严厉惩罚,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厂家的道德素养,避免出现松材线虫病的大范围传播和蔓延。
5.5 完善法律法规
由于部分林区管理和运输管理不够系统,为松材线虫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环境,所以需要我国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确保各地统一相关的处罚措施,严厉打击非法采伐、运输、使用枯死松木等行为,以防带病松木流通,树立林区从业人员高度防范意识。
强化监督各类运输途径,于公路旁设置检查站,提高检查频次与检查数量,最大程度地控制与减少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和蔓延。此外,对林区松树进行防治的过程中还要对交通要道、风电场、沿海防护林等区域所发生的松材线虫病疫情进行分析和排查,进而及时掌握全国范围内的疫病动态[9]。
5.6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各地区应充分重视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工作,而且政府部门应扩大资金支持,加大技术研究力度,对有关领域研究动态加强跟进,打造更为科学而又系统的松材线虫病防治体系。各地区还要根据自身情况建立预警机制以及病虫害防治流程。此外,还需要加大普查力度,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人,确保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深入开展。在仪器使用和技术利用等方面也需要得到资金的支持,并由林业部门取样分析。
5.7 突出政府主导作用
目前,国家大力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于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来说,同样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确保资金充足,让林业部门、动物防疫部门等参与进来。具体说来,要对相关部门组织和协调,引导社会的关注和积极参与,同时各级林业部门也需要及时汇报防治情况,做好疫情跟踪,便于国家统一部署和防治。
开展基层松材线虫病防治的工作中,还需要集中现有基层林业单位的力量,可在当地林业站选择两名经过培训的专职检疫人员,同时各基层要保证疫情监测员的数量和质量,以此发挥检疫站的作用。此外,还要加强对运输木材的检疫工作,生物检疫人员、林业人员应积极配合。
6 结束语
松材线虫病不仅会带来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还会对生态平衡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必须加大对此流行病的防治力度,切断传播途径,有效地抑制其扩散,尽可能将损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黄达宁.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治对策研究[J].绿色科技,2017(11):131-132,134.
[2]王陈.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治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8):108-109.
[3]程克华.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治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9):70-71.
[4]郭进,葛明华,顾晓峰.我国松材线虫病的主要防治技术探析[J].现代园艺,2017(21):139-140.
[5]张欣伟,韩群琦,汪天娜,等.注干用10%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盐可溶粒剂的研制及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J].农药学学报,2019,21(4):538-544.
[6]王文婷.浅议舒城县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安徽林业科技,2018,44(6):28-29,32.
[7]许培容.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治对策[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12):43.
[8]黄红仙.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8(10):137,145.
[9]于兰忱.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治对策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7):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