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明
(陇南市康县望关镇中心小学 甘肃 陇南 746503)
时代不断进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趋势下,我国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成为了当下教育的主要目标。在这一前提下美术这一在传统教育体系中几乎被忽略掉的学科,也开始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作为美术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的美术教学就愈加重要了。新课改也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课程的规划、设计、讲解都需从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要求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后期帮助学生健全自身人格,保证其身心健康的有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微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和普及,恰好能够满足当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充分发掘出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也成为了当代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微课”是指以新课程标准和实际教学要求为基础,以多媒体设备为载体,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解,以视频为主要方式来向学生进行展示的一个过程。微课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简短精炼。区别于传统教学,微课将教学内容进行了精简和提炼,将课程讲解时间控制在了10分钟左右,避免因冗长的讲解过程所造成的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同时,还能预留出更多的时间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难点的讲解和巩固[1]。
第二,主题明确。强化教学重点,明确了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整个微课的设计都是围绕着知识点和难点而展开的,避免了因宽泛、枯燥的讲解而造成的学生理解困难、抓不住重点、对难点理解不够透彻等问题的出现。
第三,情景真实。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能够快速让学生与课程之间建立一定的情感联系,让其主动的去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索。
第四,资源多样。这一特点即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选内容,又能够满足各个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微课教学可以说是能够集各家做长,如影视、动画、演示文稿等都能够作为微课设计的资源,完全贴合新课改所指出的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乐的要求,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氛围[2]。
不仅如此,微课还有操作简单、用途广泛、交互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在为小学美术学科教学提供更多便利和可能的同时,也更符合当下小学生的学习现状和需求。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在微课应用过程中,必须要保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来制作微课的内容,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
传统美术教学大多以教师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示范为主,这对于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尚且不足的小学生来说仅能通过教师所布置的作业或是实践课程来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消化,加之教师授课时间较长,课堂之上很少有时间让学生去进行实际操作等情况,学生所能理解的美术知识只能浮于表面,根本不能有更深层次的感悟。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操作时间,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去理解学习内容中所讲述的知识重点[3]。虽然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也在积极的进行革新,诸如话题导入、迷宫竞赛等教学情景的创设也开始应用于实际教学,但无论哪种教学方法的应用都有一个共同的弊端,就是为学生预留的可自我操作时间不足,一般情况下学生在一节美术课中仅有15到20分钟的时间来进行实操,甚至有的公开课仅仅给学生预留不到10分钟的实操时间,这对理解能力尚且不足的小学生来说,不仅无法有效的吸收和消化所学,还会打消其对美术的学习积极性,这也是导致小学美术教学始终达不到理想效果的问题之一。而微课教学恰好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利用科技手段来进行辅助教学,将教学内容浓缩至短短的10几分钟的视频当中,为学生预留出充分的实际操作时间的同时,也为教师的辅导与联系提供了更多的时间,更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消化。
此外,微课的应用还能让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详细的掌握,从而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辅导办法,如此不但能够拉近师生间的情感关系,还能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其对所学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但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保证,其动手能力、理解能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如若教师在课上没有来得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或是课后学生仍有一些问题不解,学生还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网络上进行查阅,从而保证课上与课后的相互联系。
近几年来情景教学开始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得到了普及,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小学美术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将微课与情景教学进行相互融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主题鲜明、情节丰富的微课,而后通过微课来创设具体的教学情景,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例如:在对湘教版二年级《红灯停,绿灯行》一课进行微课设计时,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明了的交通规则讲解视频来进行播放,先让学生们对交通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再对教材中的美术知识进行学习,更加方便学生对教材中的美术知识进行理解,而后在将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分组,由一个学生扮演交警,三个学生扮演路人,三个路人分别以不同的形态依次进行过马路表演,其他同学在观看的同时将自己所看、所理解的进行绘画,负责表演的同学在情景模拟中即掌握了交通知识又对所学的美术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作为观众的同学也在画纸上绘出了属于自己的优秀作品,提高自身美术实操能力的同时,其理解能力和观察力也得到了培养。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当一个“工具人”的身份,就是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切身的参与到学生的演绎和绘画当中,与学生共同学习,以自身为榜样来带动和引导学生自主的去探索美术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的同时,也为其后期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稳固的基础。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教育也不例外。因此,小学美术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学会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将其科学合理的转化为微课教学中的有效工具,在提高美术教学效果的同时,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对湘教版三年级下册《彩墨游戏》一课进行讲解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对网络中各类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筛选,选取最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内容将其融入到微课当中,在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美术知识后,进行微课播放,让学生带着所掌握的知识内容去进行观看,引发学生对整个学习内容的思考和想象,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不但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其学习能力、思维方式、知识延伸和拓展能力等都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从而为其后期更高层次的美术知识学习打好基础。
作为一种优秀的教学资源,微课的应用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之上,它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始终。教师可以将微课上传至学校的公众号、教学网等网络平台,以此来作为学生的课后辅导内容,让需要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浏览和学习,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在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其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更大程度上的保证[5]。
例如:在对湘教版五年级《家乡古建筑》这一章节进行讲解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将比较有特色的古建筑和简介设计到课后辅导微课当中,让学生们进行自主观看,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绘制。作品可以上传至网络平台或是带到学校由教师进行点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同时,也能帮助其更加理解自己所生活的地方。
与此同时,在微课所发布的网络平台上,也可以设置师生互动板块,设定教师答疑时间,保证教师个人休息时间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及时的寻求教师的帮助,这种师生间的网络互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还能让教师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案,制定最适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课程方案。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之下,我国的教育模式也在进行着前所未有改革和创新。如果不想被时代所抛弃,小学美术教师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以新课改教学目标为标准,以学生为教学的根本,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微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充分的发掘出来,为当代小学生构建一个科学高效,趣味性、娱乐性、互动性较强的灵活的美术课堂,充分发挥出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上的重要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