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责任

2022-02-18 21:13:34陆明生
传媒论坛 2022年12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学术论文

陆明生

一、问题的提出

2021年4月下旬,两篇关于“熟鸡蛋返生并孵出小鸡”的论文在互联网上疯传,引发舆论声讨。其中一篇名为《熟鸡蛋变成生鸡蛋(鸡蛋返生)-孵化雏鸡的实验报告》,发表在2020年6月第22期《写真地理》杂志;另一篇名为《“熟鸡蛋返生孵化雏鸡”实验报告(孵化阶段)》发表在2021年3月第11期的《写真地理》杂志上。

《写真地理》是一种什么样的刊物?2021年12月,笔者查阅了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的“期刊/期刊社查询”系统。结果显示,《写真地理》刊号为22-1394/G,主管单位是吉林省新闻出版局,主办单位为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有限责任公司[1]。笔者又通过搜索引擎查询得知,该期刊内容涵盖人文、地理、科技、教育等多个领域,号称“国家新兴地理综合类专业学术理论期刊”。

其实,只要稍有常识的人都知晓,煮熟的鸡蛋是不可能返生孵化出小鸡的,但就是如此反科学的文章,却能堂而皇之登上正规期刊,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呈现在读者眼前。

除了像上述,期刊刊登虚假内容外。在日常工作实践中,笔者还观察到一些编辑出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比较严重的是:有些期刊上的个别文章,整体呈现出的立场观点、思想倾向与主流意识形态有些偏差,有些文章对有关政策的解读分析与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有些偏差,还有一些错误原因一般可以作技术性分析,比如:有些科技论文对国家和地区名称表述不规范;有的论文选用的地图不是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审核的地图,含有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或者是引起外事纠纷等内容;有些科技论文中展示的实验照片背景有不适宜的文字或内容,有些照片中的设备、装置或建筑可能涉嫌泄露秘密等。此外就是刊载不符合办刊宗旨,超出报道范围的文章,这类比较常见。此处提及的一些问题,很多可能是由于缺乏常识、认识模糊、表述不当、行文疏漏或排版出错等无意为之的编校失误而造成的。其实,2016年国务院最新修订的《出版管理条例》在第三章第二十五条对所有出版物不得含有的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同时《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第二章第五条还对各类型科技期刊的报道范围作了规定, 只要编辑细心一些、责任心强一些,完全是可以避免的。鉴于此,本文尝试讨论分析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责任,并相应地从实践层面浅论一些提升编辑的职业责任的方法。

二、科技期刊编辑职业责任的主要方面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责任是服从理性的绝对命令的一个自由行动的必然性。”[2]我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说:“人生于天地之间,各有责任。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3]聚焦到编辑的职业责任,中央权威文件指出:“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4],这种地位和作用决定编辑必须具备极强的职业责任。业界专家认为,“科技期刊的责任, 即包括大众认可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出版文化责任,也包括新兴的科技创新责任”[5]。就科技期刊编辑而言,笔者认为其职业责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主流意识形态,把好舆论导向

2020年出版的《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一书指出,出版工作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出版物反映和传播意识形态,影响人们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关系社会政治稳定和文化安全。[6]因此,坚持主流意识形态,把控好正确的导向是科技期刊编辑的首要职业责任。但是,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媒体业态的不断创新演变,新媒体大潮席卷而来,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方式、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新的挑战。加之科技期刊论文多由数学公式、物理公式、数理方程、化学方程式以及数据图表等逻辑符号组成的推演分析过程,其意识形态问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常常隐藏在某些数据化的描述中, 如果编辑只关注于学术问题把关,而忽视了对其意识形态问题的审查,很可能导致期刊出现政治问题。 这就要求编辑在工作中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仔细分析作者的叙事主题、遣词用句、案例数据、写作背景等因素, 综合判断甄别文章反映的价值观和思想倾向,防止意识形态问题出现。其实,科技期刊论文的作者也是社会一员, 其文章都传递或反映着某些思想倾向,表达着对科学伦理、应用技术的褒贬好恶、取舍扬弃等价值判断。如新冠肺炎疫情大暴发以后,围绕各国研发的疫苗保护效力的争论, 有些借着个别案例,特殊情况或者个别人员实验室的数据,贬低、抹黑国产疫苗,如果期刊编辑不仔细甄别,谨慎处理,照登不误,很可能犯政治性和导向性错误。

(二)捍卫论文科学性,规范学术伦理

科技期刊以促进科技发展为宗旨,是承载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媒介,承担着传播学术新知和弘扬优良学术风气的职责使命。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各类论文发表数量逐年攀升,但是量与质并没有同步起飞,有理论和学术价值的还是很稀缺。个中缘由,恐怕还是与论文生产的功利主义动机有关, 其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示范现象。2019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编印的《国内学术不端典型案例汇编》一书披露了44个近十多年国内学术不端典型案例,其中论文抄袭37例、论文剽窃2例、学术造假3例、一稿多投2例。此外,科研成果粗制滥造、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则更为普遍,严重损害了期刊的信誉和质量,这种行为既是对科学的不尊重,也与科学精神相悖。

“科技出版既是出版事业的一部分,又是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充分认识科技出版工作者在科学研究、传播科学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科技人才、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破除愚昧迷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7]。科技期刊编辑的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导引、调控着科学文化的发展方向,对科学研究起着一定的思想导向、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的作用[8]。鉴于此,坚守学术伦理与道德,维护科学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学术尊严,是科技期刊编辑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 科技期刊编辑在工作实践中要夯实底线思维,提高学术不端风险意识,甄别各种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9],以尊重科学为前提,依据客观事实分析和评判,主动捍卫论文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担起肩上的职业责任。

首先,科技期刊编辑要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紧跟学科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在选材时有目的有计划地编选和整理科技信息,对稿件认真审查和把关,严格执行相关录用制度。其次,科技期刊编辑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和敢于质疑的求真精神,编校录用的稿源文章时,如果发现文章应用的数据及文献存在可疑之处,要及时与作者进行交流沟通,确保论文的合理、真实、科学。第三,科技期刊编辑要与一批学科带头人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审稿专家库,通过与审稿专家的合作,给稿件作出综合评价,在采集录用阶段进行质量控制,让高质量的学术文章得到刊发,而把劣质文章拦下,对广大读者的利益和期刊的声誉负责。

(三)恪守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

科技类期刊与其他类型出版物相较而言,主要刊登的是科技应用与研究方面的论文。这需要经常性地考虑到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科技期刊编辑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敏感、专业素养等基本职业素质,还要具备从事出版行业应知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知识,胜任对论文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避免刊登侵权文章给期刊社带来法律与经济风险的责任。在建设创新国家的当下,各方面对于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出版领域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对于稿件中涉及的侵权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编辑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否则,由于编辑的失责会给相关作者、期刊社、甚至社会公共利益带来损失,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增强法律风险意识,对《著作权法》等法律条文应烂熟于心。许多论文抄袭等学术侵权行为的产生,很大部分是由于当事人学术思想不端正,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造成的, 但也与其法律意识淡薄有很大的关系。当年,国家在进行著作权法立时,主要考虑的是首先要保护创作者的权益,鼓励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创新与创作,其次还要兼顾作品传播者以及社会公众等的利益,彰显整个社会对首创精神和知识的推崇。了解了该法律的出台意图,那么在期刊出版的过程中,编辑必须以《知识产权保护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规范编辑出版工作,保护相关科研人员、创作者智慧产权,处理好各方的利益关系,确保期刊社等各方权益不受到侵害,应是编辑工作的应有之意。

(四)拥抱新媒体时代,主动开拓创新

科技期刊的功能决定了其对知识信息的呈现、更新和传递等方面,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的优势。在过去100年中,80%以上的世界科技创新成果首先发表在科技期刊上。[10]笔者在日常实践中也发现,要了解前沿研究和新发现,首要想到是找权威科技期刊,可见科技期刊是传播学术新知的重要平台,对科学研究探索发挥着引领作用。一篇篇科技论文在期刊上发表,既向世人揭示已经完成的研究工作及成果, 同时也表明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需要进一步探究的地方。因此,期刊编辑要特别关注后半部分,在选题策划和采编时有倾向地选择和引导,打造有特色的栏目,回应热点研究问题,引导对未知领域开展研究,这是科技期刊编辑深层次的职业责任。就工作内容和职责而言,科技期刊编辑也要从大量的投稿文章中优中选优,把有突破、有创新的好论文遴选出来,体现编辑价值和期刊的导向作用。笔者发现,很多期刊在年初都会发布投稿参考选题或者征稿启事,表明期刊关注的领域,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期刊对学术新知的渴求与引导。

当下,数字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发媒介技术推陈出新,催化新媒体的迅猛发展[11],导致各类媒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身处此种大势,出版行业面临着技术革新与受众流失等的冲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宣传是否善于创新,是否能够做到常做常新,是其发展壮大、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关键。”[1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发展,最多只能是维持现状。对于学术期刊出版工作而言,编辑要勇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主动跳出过去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式、路径依赖,积极适应新形势,在策划、选题、组稿或者说在信息的采编和传播等过程中积极跟进出版新趋势,提高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提升期刊的整体质量和社会影响力,不断创造发展的新局面。

三、结语

编辑是一项政治性、专业性、时效性很强的工作,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更是如此。从“熟鸡蛋返生”论文明目张胆地出现在期刊上,我们必须对科技期刊编辑的责任予以重视。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科技期刊编辑首先要持续加强政治学习、打牢理论根底、强化政治责任,持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第二,要热爱编辑事业,担当文化使命,永葆科学情怀,坚守编辑职责,弘扬优良工作作风和工匠精神,增强服务大局服务读者的意识,以打造出版精品为己任,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社会负责、对读者负责。第三,要弘扬优良传统,遵守公序良俗,弘扬新风正气,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诚实守信,维护编辑出版工作良好声誉和形象。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者的职业责任建设,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如何培养一支讲政治、懂业务,务实肯干、开拓创新、本领高强的编辑队伍,为科技期刊出版健康繁荣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其中有关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学术论文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中国博物馆(2019年2期)2019-12-07 05:40:44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商周刊(2019年2期)2019-02-20 01:14:22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新闻前哨(2014年1期)2014-03-12 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