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全媒体时代广播记者的定位与发展

2022-02-18 21:13:34王晓辉
传媒论坛 2022年12期
关键词:广播群众时代

王晓辉

全媒体时代,各类新技术和新媒体平台层出不穷,群众可选择的新闻阅读方式等也逐渐增多,这都给广播行业发展造成了挑战。作为广播行业的主力成员,广播记者在新时期应当正确认识自身工作职责和工作特点,以提升自身能力,寻求以广播行业的新发展方向为目标,逐步调整自身定位, 并以此来探究自身发展应当采取的各类措施,以更加积极饱满的姿态投入到广播行业中,推动广播行业在新时期焕发新的生机。

一、全媒体时代广播记者面临的挑战

(一)新闻深度要求提高

传统广播新闻播报开展过程中,广播记者只需要快速了解事情的全貌,并且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告诉群众即可,不需要对新闻内容进行过分精彩的加工,也不需要在此基础上延伸进行相关讲述。 而全媒体时代到来之后,各类传播渠道为了获取更多粉丝选择通过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报道、详细报道以及立体报道等方式,来帮助群众了解尽可能多的事件全貌, 这既能满足群众的好奇心,也能向群众传递正确的价值观。群众的新闻需求在该过程中也得到了无形的提升,对媒体提供的新闻内容和新闻延伸角度等的关注逐渐增加[1]。这就需要广播记者加强对新时期新闻背后故事挖掘工作的重视,对新闻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及相关人或事进行深入挖掘,向群众展现更加立体全面的新闻。广播记者的业务能力、学习能力等都需要面对不同程度的挑战,工作压力大大增加。

(二)工作内容增多

传统广播记者工作过程中,主要是根据社会热点和群众提供的新闻素材等来确定新闻主题,再开展新闻对象采访和录音剪辑等工作,最终将其整合成符合广播新闻要求的新闻稿,在节目播出时通过口述的方式传递给群众。这更多是对广播记者的反应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等进行考验。进入全媒体时代后,网络传播手段已经逐渐融合并有了新的创新,这就需要新闻记者根据大众的新闻接受习惯和碎片化时间特征等对广播新闻进行整合,必要时还要丰富广播新闻内容,这样才能及时推送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

(三)细节要求提高

传统广播新闻的主要播出形式是声音传播,新闻播出后留存相对较少,群众很难单独重复收听广播新闻。而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类信息存储工具和新闻播报平台纷纷涌现出来,广播新闻除了定时推送外,也会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以形式更加精美、内容更加丰富的方式推送到群众的客户终端上[2]。这就给广播新闻的工作精细度提出了挑战,群众会重复揣摩相关新闻内容,对新闻中的错别字和语法不通顺之处也会重点关注,严重者甚至会上升到政治错误层面,一旦出现,将严重影响广播新闻的公信力。为此,广播记者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自身文字规范性的重视。

二、媒体时代广播记者明确新定位的作用

(一)提升广播节目质量

全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让群众有了更多接收信息资讯的渠道,其所接收的新闻信息内容也更加丰富,对新闻信息等的要求也更高。广播记者在该背景下,应当及时提升信息的可视性传递特征,使广播新闻在传统新闻播报的基础上,以更加生动灵活的形式展示给群众,调动群众的收听兴趣,提高广播电视的收视率,推动广播电视台在新时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而随着广播记者逐渐明确自身定位,其广播节目的内容规划等也会更加明确,向群众推送的信息也会更符合群众的要求,对探索广播电视台在新时期的新发展方向具有积极意义。

(二)增强互动效果

传统广播节目推送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主持人在线播报的方式向群众讲述相关新闻信息,而群众只能通过拨打热线电话等方式,在规定时间段内与主持人进行互动,其互动量相对较少,这会严重影响广播电视的收视率,也不利于广播电视在新时期寻求新的转型发展方向。随着广播记者逐渐明确自身定位,其播报时可以与相关媒体互动交流,并在非播报时间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与群众互动交流,了解群众对广播电视节目改进的想法,拓宽新闻素材收集来源,提升群众在收听广播电视节目时的代入感,继而调动群众的收听兴趣,有效增强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客户黏性。

(三)推进资源共享

广播记者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对收集到的新闻素材进行新闻信息加工,让新闻以更加符合群众需求的方式呈现出来。传统新闻节目推送过程中,广播记者主要是将收集到的新闻信息进行整合凝练,向群众逐条推送,其挖掘深度相对较浅,不能满足群众的深层次收听需求。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广播记者积极寻求自身新定位,通过各类渠道收集新闻素材,并结合群众的新闻阅读要求和群众的参与要求,使用群众手机端等方式,以更加立体的方式向观众播报新闻,并将符合观众阅读特点的新闻定点推送到指定新闻信息平台上,打造更接地气的广播电视媒体端,为广播节目发展吸引更多人气[3]。

三、全媒体时代广播记者发展策略

(一)端正自身工作态度

全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各类媒体传播手段层出不穷,部分媒体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得高昂的收益,这对广播记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诱惑。但是广播记者应当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以寻求更好的发展为目标来正确审视自身工作态度,在工作过程中应当认真学习,提高自身工作严谨性,逐渐摆脱传统广播语言不被人记录和留存的印象,逐渐提升自身工作精细度,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对收集到的新闻素材进行整理加工,这样才能向群众推送优质新闻报道。

(二)拓宽信息收集路径

广播记者在工作过程中应当正确认识全媒体时代到来对各类媒体提出的挑战,并且加强全媒体时代各类信息工具的重视,学习互联网上新型传播手段和传播工具的使用方法来拓宽自身信息收集面。广播记者可以在播报本地新闻信息的同时,根据网民提供的新闻线索等,积极到其他地区收集新闻信息,向群众推送更加优质的内容,拓宽广播媒体收视群体的视野。同时,除了要关注新媒体工具上推送的各类新闻素材之外,也应当加强对新媒体平台上各类活跃群众的重视,以增强与群众的交互性效果为目的,积极展示群众收集的新闻。特别是在突发新闻事件出现时,广播记者除了可以深入现场收集新闻素材之外,也可以与现场观众形成互动,利用群众拍摄的新闻事件来向其他观众展示新闻的一手素材,可以让广播电视受众对新闻现场形成更加全面的了解[4]。最后,广播记者也要加强对新闻信息收集整合的重视,除了要播报已经发生的新闻信息及结果之外,也应当根据新闻信息所属的类别和社会热点等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向群众讲述新闻事件的流程和整个逻辑,这既可以满足群众对新闻信息收听需求,也可以提升群众的思辨能力,充分展示广播电视节目的社会责任感。

(三)重视内容创新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信息量呈现翻倍增长的模式。而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要想在众多新闻信息中发掘正确、有价值的新闻,无疑是难上加难。此时,广播记者应当秉承内容为王的理念,及时对新闻信息进行整合,并且对广播内容进行创新,向观众传递既有价值内涵、也具有启发性和观看性的广播内容,这样才能在众多媒体平台中脱颖而出,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公信力。广播记者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全媒体视角的重视,以融合发展为目标,在保留传统广播电视节目优势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新闻的生产制作模式。通过现场采访、与群众互动和利用群众自媒体提供的新闻信息等方式,在短时间内一次性采集好新闻内容,并针对新闻所蕴含的含义及启发效果,根据不同平台的受众特点和年龄分布特征等,对新闻内容进行整合加工,将其以更加符合各类群体收听兴趣的方式传递到群众的移动终端,提升广播媒体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为此,广播记者在采集新闻时,必须加强对新闻信息创新整合的重视,除了要对新闻信息进行文字整合加工之外,还应当及时对新闻内容进行创新,将其以动画形式、多视角模式等展示出来,可快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向群众深层次传播各类信息,提高广播新闻收听率。

(四)综合应用各类网络技术

网络时代的发展,广播记者在对新闻播报形式进行调整时,应当加强对网络平台建设的重视,借助网络平台实现与群众的在线沟通交流,这样听众在收听到新闻内容之后,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分享自己的个人感受。听众也可以在相应的平台上,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选择在线点播和收听等新形式的广播服务,并自动调整新闻播报时长和开始的时间节点等,继而满足自身随时随地收听广播内容的需求。其次,广播电台应当加强对视频媒体的重视,通过寻求与视频媒体的共同发展,二者有机融合,推出视频广播等新形式的广播,在向群众传递相关内容的同时,与群众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和有效提升广播节目的交互性效果。最后,广播记者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加强对手机等移动终端的重视,利用移动终端上的APP平台向群众推送相应的广播信息,群众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随时随地收听广播新闻,并利用手机回放功能等回放相关内容,让新闻收听效果大大改善。随着该类平台的不断增多,广播电台也有了更多向群众展示自己的机会,推动广播媒体行业在新时期实现新的发展。

(五)合理定位自身身份

广播记者在全媒体时代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自身定位和个人长期发展的重视,以提升自身能力为目标来对工作方式进行改进,继而提升广播内容质量,成为推动广播电台在新时期赢得新发展的重要合力。首先,广播记者必须加强对自身专业素质的重视,应当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相关专业的知识,了解录像的运镜技巧、采访沟通技巧等,了解全媒体时代群众的碎片化阅读和信息接收倾向,逐步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其次,广播记者也应当结合全媒体时代各类媒体发展现状,提升自身职业道德观,在工作过程中以更加客观公正的方式向群众推送各类新闻信息,保证广播媒体工作质量[5]。最后,广播记者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主动与群众联系,真正走到群众中去,在论坛、新闻平台等公众平台上建立广播电台账号,定期发起话题讨论,了解群众对社会热点的态度,并分析群众思想出现变化的原因,在深入群众的同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发现群众中存在的思想价值观问题时,通过调整新闻播报方式及趣味引导等方式号召群众参与讨论,并通过正向引导帮助群众走出思维误区,提高群众面对突发问题时的思辨能力。

(六)规范工作模式

广播记者应当以更加规范的方式开展各项工作,保障广播新闻严谨性。在各项工作推进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工作流程, 对新闻来源和新闻发展趋向等进行综合审核,避免向群众播报不实新闻。广播记者在采访环节也应当坚持客观标准,在引导新闻当事人回忆事件过程并表达个人看法时,巧用思辨的方式向当事人提问,可进一步审核新闻全过程,避免出现新闻偏向于某一方等现象,保证新闻真实性。最后,新闻播出应当经过编辑和部门领导等多层审核,在加快新闻信息处理速度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各类新闻的严谨度。

四、结语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深入推进,各类媒体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同时,网络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因为媒体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广播记者在全媒体时代应当正确认识自身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 在找准自身新定位的基础上,以提升个人实力和推动广播媒体行业快速发展为目标,积极拓宽新闻信息收集路径,及时学习各类网络技术的应用特点, 并利用网络技术对收集到的新闻信息进行整合创新,向群众推送更加生动灵活的新闻内容。在此基础上,与广播电台听众进行面对面、全方位的互动沟通,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交互性效果, 为广播电视节目吸引更多的听众,推动广播媒体行业在全媒体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更加优质的发展。

猜你喜欢
广播群众时代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航天控制(2020年5期)2020-03-29 02:10:28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3:56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电子制作(2018年10期)2018-08-04 03:24:48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人大建设(2018年1期)2018-04-18 11:29:59
HANDS OFF THE WHEEL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10: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