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传统文化”的融合传播研究
——以B站为例

2022-02-18 21:13:34赵涵颖
传媒论坛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中华融合传统

赵涵颖

在全球化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各类文化冲破地域与空间的限制,呈现交流、交融、交锋之势。哔哩哔哩弹幕网(以下简称为“B站”)虽是一个二次元亚文化趣缘社区,亦走红了一批传统文化题材的视频。 文化因交融而多彩,通过与二次元文化的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二次元+传统文化”的融合传播方式使不少二次元爱好者开始了解并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达到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这一新的融合传播现象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一、“二次元+传统文化”融合的可能

(一)B站是二次元形式传播的主要平台

“二次元”一词源自日本,本意指二维的平面空间,后来被引申为“动画、漫画、游戏、小说所构筑的二维虚拟世界”,变成了ACGN(Animation、Comic、Game、Novel)文化圈的专门词汇。 我国的二次元产业逐渐从萌芽走向成熟。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二次元产业研究报告》统计,2020年,中国的二次元整体市场规模达到一千亿,泛二次元用户规模为4亿,并有望在2023年达到5亿。可以说,中国二次元产业已经进入爆发期。同时,借助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线上二次元传播平台成为人们接触二次元内容的主要渠道,[1]B站就是我国典型的线上二次元传播平台。

B站于2009年上线,起初是一个小众的ACGN视频平台。 凭借这一文化属性,B站形成一个二次元文化社区,聚集了许多年轻的二次元爱好者,他们在此分享、创作、交流ACGN内容,拥有着独特的文化生活世界。B站逐渐成为二次元用户的“精神家园”和二次元形式传播的主要平台。

(二)传统文化融入到B站效果初显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壮大,B站拥有了2.72亿的月均活跃用户(截至2021年第四季度)。[2]依靠二次元文化发展起来的B站,不再局限于二次元,值得关注的是,在“破圈”路上,汉服、文物、戏曲、文学等传统文化内容得到了越来越多B站用户的喜爱。

据B站的官方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B站国风爱好者人数超1.77亿,18-30岁人群占比约七成。[3]聚集于二次元社区的青年人竟对传统文化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成为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的主力军,这一现象破除了大众对“B站只是二次元社区”的固化认识,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思考,正如B站董事长陈睿所说:“传统文化复兴的群众基础在B站。”[4]

学者对“二次元+传统文化”的融合进行了探究。曲春景、张天一认为,B站上传统文化视频的相继走红,“印证了B站用户群被忽略了的精神症候,即在差异性的表象之下,当代青年人仍然继承了与传统文化相似的审美基因。”[5]在谷学强看来,二次元场域空间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主要体现在观看方式和身份阶层两个方面,通过转化,传统文化与二次元文化实现了“双向耦合”,这“既是传统文化转变固有思维、开辟新型传播渠道的积极尝试,又是二次元文化寻求主流文化认可、接纳和认同的有效措施,二者‘互动融合’,实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9]郑长忠分析,在文化生产新空间(如B站)中,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以弘扬传统文化,“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民族文化自信的一个战略性任务”。[6]

现有的文献仅从理论上研究了两种文化融合的机制与机理,并对二者的融合作出肯定,但没有从实践角度上考察二次元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融合呈现方式。因此,本文将着重探索在实践活动中,B站的二次元文化与传统文化如何融合,以及何种融合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二、“二次元+传统文化”的融合实践

(一)传播内容:二次元和传统文化互为“本体”

在二次元文化中,“本体”一词常用来形容某一动漫人物身上某个特别显眼的物件或部位。例如,动漫《银魂》的男二志村新八被称为“眼镜才是本体”。在B站典型的“二次元+传统文化”视频中,二次元文化和传统文化互为“本体”,在融合的同时,又不失重点,共同构成了视频内容。

1.二次元是“本体”

网易公司出品的西游题材网游《梦幻西游》是典型的ACGN作品。《梦幻西游》电脑版在宣传游戏时,邀请京剧女老生王珮瑜,用国粹京腔搭配变装戏服,演唱游戏内五庄观门派主题曲《游山恋》。该视频在B站好评如潮,还被收录进“哔哩哔哩第148期每周必看视频”中。在《梦幻西游》和京剧演员王珮瑜联手演绎的这段视频中, 二次元为“本体”,达到了宣传游戏的目的,同时,一曲戏腔,唱出了京剧作为国粹的魅力, 让B站用户直呼“京剧的韵脚真是美极了”,起到了发扬京剧文化的作用。

2.传统文化是“本体”

B站有一些专注于投稿传统文化视频的UP主(即视频上传者),他们的内容垂直度高,分布在传统乐器、国画、文学、武术、书法、手工技艺等领域,创作出了许多深受B站用户喜爱的视频。

李青仪是B站知名中国画UP主,擅长在古色古香的水墨画中融入现代才有的元素,这类视频被她称为“祖传系列”。在“祖传古画”《飞天仙女图》中,她参考了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作为背景,把游戏《决战平安京》中的角色花鸟卷绘入青山绿水中。画中花鸟卷姿态优美、笔墨工致,融于气势开阔的青山叠翠中,展现出了国画细腻又壮阔的美。

在上述案例中,中国画是视频的“主体”,UP主们在自己的传统文化视频中加入二次元元素,进一步拉近传统文化与二次元用户之间的距离,让二次元用户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之美,达到了传播传统文化的目的。

(二)传播主体:官媒、“国家队”纷纷加入

B站采用PUGV(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Video,即专业用户自制内容)的内容生产模式,构建起了完善的内容生产链。创作者负责自行拍摄制作或在原有媒介作品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B站负责提供平台与各种服务, 同时,官媒和“国家队”也发挥自身传播优势,纷纷加入传播“二次元+传统文化”的行列中。

1.官方整活,最为“致命”

近年来,政务新媒体成为政务信息公开、主流意识形态以及社会舆情回应的重要阵地。[7]B站依靠其二次元属性,成为青年用户聚集的新媒体平台,为了和青年群体进行良性互动,《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共青团中央等官方媒体开始在B站创立账号。

2022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 联合B站UP主(古琴诊所、ilem、Resound理想人生)制作了一支将文物、传统乐器和二次元相融合的视频,视频名为“文物开口唱嗨了!你一定没听过的《达拉崩吧》”。《达拉崩吧》是中国内地女虚拟歌手洛天依和言和的代表歌曲,而在《人民日报》发布的视频中,国家珍贵文物(唐粉彩仕女俑、三星堆青铜面具、铜奔马等)竟会“开口唱歌”,在各种传统乐器演奏而成的音乐中,它们改编了《达拉崩吧》歌词,唱着“俺们老家,脱贫之后,致富有奔头”“创新创业,国家扶持,勇敢去奋斗”……

《人民日报》创作的这支视频在二次元文化的基础上加入了传统文化,并介绍了我们党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视频弘扬了时代主旋律,传播了社会正能量,加深了B站用户的爱国情感,同时获得了用户的认可,他们评价道:“官方整活,最为致命。”

2.“国家队”各显神通

一些ACGN作品发布后, 不少国家级传统文化表演者(在B站被称为“国家队”)会在原作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

米哈游的《原神》游戏中有一位戏曲角色“云堇”,在她的角色PV(ACGN作品的音乐影片)中,米哈游创作了戏曲桥段《神女劈观》。这一角色PV吸引了京剧(演唱者为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郑潇)、川剧(演唱者为国家一级演员王玉梅)、粤剧(演唱者为国家一级粤剧演员曾小敏)、秦腔(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国家一级演员齐爱云)等多个戏种的“国家队”进行翻唱,颇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意味。中华戏曲流派百家争鸣,给B站用户带来了各种不同的观感,他们感叹着:“我这10天听过的戏曲种类比过去10年的都多!”,沉迷于各种戏曲的韵味中,体会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三)传播形式:从线上延伸到线下

《国家宝藏》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一档文博类探索节目。节目融合了纪录片与综艺的风格,讲述全国各地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前世今生,摆脱了文物枯燥严肃的形象,让国宝“活了起来”。《国家宝藏》播出后,在B站不断升温,激发了B站用户对各种文物以及文物背后历史故事的兴趣。截至2022年3月,《国家宝藏》在B站共上线了6部系列作品,累计播放次数达到1.1亿。

除了在线上观看《国家宝藏》视频,领略国宝风采之外,国宝还被做成了二次元拟人手办(即收藏性人物模型)。陕西博物馆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被拟人成白发丸子头的萝莉,金瓯永固杯则被拟人为金发双马尾的少女。这两款手办可在B站的线上商城“会员购”购买,其中,金瓯永固杯手办有3.1万用户想要购入。可见,这类“二次元+传统文化”的商品激发了B站用户的购物欲,让“二次元+传统文化”的融合从线上延伸至线下,从只能听和看的视频变成了指尖可以触碰到的实体商品。

三、“二次元+传统文化”融合的思考

(一)融合的特征

娱乐化是B站内“二次元+传统文化”融合传播的重要特征。二次元作品大多以动画、漫画、游戏、小说等形式呈现,风格轻松活泼,娱乐氛围浓厚。传统文化融合了二次元文化特点,激发了B站用户内心对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多元化是“二次元+传统文化”融合传播的另一个明显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种类繁多,二次元文化的呈现形式丰富多样,两种文化在B站相遇,融合出了更加多元化的内容。从普通UP主到官方媒体,以多种呈现形式创作了不同种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B站犹如一片深厚的土壤,各种类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此吸取二次元文化的养分,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二)提升传播效果的方式

依靠多元化、娱乐化的融合传播方式,二次元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织融合,相互“出圈”,达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但二次元文化归根结底是一种起源于日本的青年亚文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源泉。 这两种文化的融合是一个多个文化主体间彼此认知、积极互动与对话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摩擦与争论。[8]因此,如何维持好两种文化之间的平衡,形成价值共识,是提升融合传播效果的关键所在。一方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发扬自身的内容优势, 输出“硬核”的、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内容,才能在内容生态越来越多元化的B站站稳脚跟,拥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自带娱乐化属性的二次元文化不能过于“喧宾夺主”,要警惕过度娱乐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变味”,避免“二次元+传统文化”的融合传播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网络狂欢。

官方要承担起弘扬主流精神的责任, 促进两种文化形成价值共识。B站在“破圈”走向社会主流文化的过程中,用户结构逐渐丰富, 吸收了各种文化圈层以及年龄阶段的用户。这些用户并非都是二次元爱好者,不一定能与“二次元+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达成共识。此时,官方的作用得以凸显,在上文提及的案例中,“人民日报”和戏曲“国家队”成为B站UP主,并加入“二次元+传统文化”的融合传播中,以官方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背书”,提升了融合传播效果。

猜你喜欢
中华融合传统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