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笑宇
(苏州市劳动路实验小学校 江苏 苏州 215000)
提到探究学习必然会考虑到探究学习的课题或内容,作为教师该如何选取探究内容呢,首先一定要做到对所要探究的内容要有一个比较到位的把握。因此,教师为学生创设什么样的问题情景、布置怎样的任务。设计的问题应充分考虑学习什么东西、学习的背景是什么、学习的资源是什么、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等众多因素,要针对探究的目标点,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既不能提空洞无意义的问题,也不能提难度太大学生已有认知力无法触及的区域。如学习“There is / are...”一课时(该课的重难点有两个:一个是be 动词is /are 的变化,另一个是名词的复数形式),首先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说出句子:There is 1 banana on the table. There are two apples on the table. There are 3 tomatoes on the table.后提出以下问题:问题1 观察这三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区别在哪儿?问题2. 从这些区别中,你可以总结出什么样的现象?这两个问题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他们有的展开groupw work 进行交流;有的翻看文本,希望得到答案;有的根据书上示范,大胆猜测和探索。经过大家的热烈讨论,同学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当物体为2 个或2 个以上时,be 动词为are,而且后面的名词要加上s 或es,这样通过学生自己讨论寻出问题的关键找出本课的重点要比老师在课前宣读无数遍重点来得深刻多了,由学生自己观察而得,他们亲自体会了整个过程从而使得理解深刻,记忆牢固。此外教师在快要结束时还可以对孩子们讨论的结果做个总结和润色。这样的课堂才是给了学生足够多的自由并设计了贴合课题的问题让孩子们进行探究思考找到知识的精髓所在。
目前我们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日常课程教学上尽量多创设贴近生活的语言环境,提供生活化的素材,让学生们感觉到课堂上的情景正如生活中的某个场景。当离开课堂置身于生活中的时候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自然而然地迁移过来,课堂上的东西能随处转化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在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授介词的时候我采用了“杯子+玩具熊”游戏,我只用一个玻璃杯和一个玩具熊就让孩子们把介词学得到位透彻。首先我让学生听命令做到做,“Put the bear on the glass” “Put the bear behind the glass”“Put the bear beside the glass” “Put the bear in front of the glass”等这些命令下达给学生,他们根据命令来摆放小熊既练习了介词理解又感觉生动有趣操作起来特别好玩。其次,我让学生给我下命令,我来摆放小熊这样几轮游戏下来介词全部掌握。又比如我在教授现在进行时这一语法点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这段视频采集于我自己的家长。我让我先生分别在早晨7 点问我:“What are you doing? ”我的回答是:“I’m brushing my teeth.”。 在中午12 点打电话问我What are you doing? ”我的回答是:“I’m having lunch.”。在下午2 点问我“What are you doing? ”我的回答是: “I’m working.”。通过在特定的情景下来使用特定的时态让学生感受进行时态的特点和关键点。在我上完这一课后许多家长打电话告诉我他们的孩子回到家中看到家长忙什么事情总会问一句: “What are you doing?”。所以在英语新授课上首先给学生一个日常生活的情景,在此情景中来学习目标语效果惊人。他们在走出课堂情景回归真实生活后便能很容易找到与此非常吻合的情景那么课堂上所运用到的目标语自然而然会在这样的情景中脱口而出。
同时,教师应以生活为基础努力创设自然、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并从整个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形成在真实的生活点滴中使用英语进行会话的主动能动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能力兴趣各不相同,因此,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作业供孩子们选择,通过不同难度的作业进行巩固训练,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得到提高。多样性作业的设计可以体现不同的层次。多样化的作业突出了吸引学生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样化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乐于探索的动机,同时可以让学生体会学习英语带来的成就感,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开放性作业,强调多元化结果,强调从多种途径获得资源,同时着眼于训练学生不断探索的学习动机,包含着让学生大力发扬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包含着让学生不满足于固定答案进而不断探索新领域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不断探究的能力和潜力,在英语学习中不断寻找自己感性的点。
目前我们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没有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学生每日英语学习习得过程主要通过读、背、抄写、练习、作业、测验等形式进行,都要达到同样的标准,学同样的句子和词汇。这样的模式对于那些学习兴趣减弱和掉队的学生来说尤其不适合,每次做的练习类型题目都一样,测验的试卷也全部一样。结果造成这些学生卷面成绩越来越差,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大减弱,同样的评价标准下造成这些学生每次都感觉到与成绩好的学生相差甚远,不知不觉中给自己一个讯号“不适合学英语”“不是学英语的料子”……长期下去便放弃了英语。陶老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也是一种教育的社会化生活化,因为现实中的学生们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如果我们的英语评价标准可以更加细化适合班级中各个程度的孩子,可以给各个程度的孩子一种鼓励和肯定,那么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慢慢重新燃起来,他们才能享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进而呈现出一种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
在设计评价任务时一定要着眼于任务的真实性,真实的任务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让学生感觉到要完成的任务就在生活中,从而促进学生愿做,能做,乐作。比如在教授完5B Unit7 后我设计了一次测验,本次测验的题目是一篇小作文要求学生用本单元所学句型把自己最向往的一天从早到晚做的事情进行详细描述。
那么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重在应用,这样的应用的交流的关键在于人际之间交流。由此可见,英语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的必要性。作为英语教师要进行合理的小组分配,让语言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这一桥梁得以活起来。
在教学中,任务设计应当是适合学生水平的、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好奇心的、能给学生成功感和愉快感的事。如在执教二年级下Unit7 Summer,我针对In ..., I ...这样的句型练习内容,我结合我们班级的特点将小组分成Spring 组,Summer 组,Autumn 组和Winter 组,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季节组别进行活动表示,这样的分配加深了学生角色参与感,学生根据自己所属于的季节组别来构思句子和活动,这种任务型的教学设计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英语语言知识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又使学生在使用语言的同时感受生活,表达真实情感,并培养了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我们知道,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以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儿童创造个性的具体表现.我们知道,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体会、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而形成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小组探究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探究质疑能力。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主张“英语课程改革应朝着重语用进行,过去重语法和词汇的倾向应进行调整。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学生的发展是一种主动的发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主学习重视学习指导,重视能力培养,也符合英语学科交际实用的特点。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育要通过各种途径,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英语的能力,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