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某高校护生对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公众污名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2022-02-18 07:08:46陶静楠高志华
全科护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污名携带者乙型肝炎

陶静楠,宋 峰,高志华

中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高流行地区,约有1.2亿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2 800万慢性乙型肝炎病人[1],且云南省某高校的乙型肝炎患病率更高[2]。公众污名即社会公众根据污名对被污名群体成员做出的反应,是泛化的社会群体对某些特定被污名群体的刻板印象、偏见及歧视[3]。公众污名不仅影响社会公众对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的认知、态度及行为,也降低了乙型肝炎的筛查率,从而阻碍病人后续的诊断、治疗和护理[4]。2019 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超过80%的慢性乙型肝炎住院病人受到过重度或极重度歧视[5]。护士是接触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最密切的人群,主要的健康教育者,他们对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的态度不仅会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也会进一步影响社会公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我国每年有近30万护生,作为未来卫生保健的主力军,了解护生对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公众污名及其影响因素现状,为提出降低护生公众污名水平的干预策略提供相关依据,将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公众污名干预措施关口前移,以期为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云南省某高校护理系2018级和2019级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护理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①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或专科生;②年龄≥18岁;③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因各种原因在调查期间缺席者。

1.2 调查工具

1.2.1 护生一般资料调查表 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学历层次、父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受教育程度、生源地、年级、是否进行过临床见习、是否参加过乙型肝炎相关培训。

1.2.2 护士对乙型肝炎病人及携带者公众污名量表 该量表基于知信行框架,共包括3个维度和8个子维度[6]。3个维度即乙型肝炎疾病认知(条目1~11)、日常生活态度与行为(条目12~19)、职业工作态度与行为(条目20~25)。8个子维度即传播途径(条目1~3)、易患人群(条目4~7)、生活习惯(条目8~9)、传染性(条目10~11)、日常生活态度(条目12~16)、日常生活行为(条目17~19)、职业工作态度(条目20~22)、职业工作行为(条目23~25)。量表共25个条目,总量表内容效度指数为 0.993,总量表及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 0.882、0.821、0.803和0.788,说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该量表为自评量表,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其中条目19为反向计分条目。量表总分为各条目分数之和,分值越高说明调查对象对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公众污名程度越高。

1.3 调查方法 于2020年10月采用无记名调查法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在正式调查之前,对研究对象解释调查的目的、内容和意义,在征得研究对象口头同意后由研究者在课后使用问卷星进行电子问卷的发放及回收。问卷设置统一指导语,调查对象在签署电子版知情同意书后问卷调查正式开始。参照孙振球主编的《医学统计学》,样本量取自变量的5~10倍[7],本研究共25个自变量,样本量取自变量的10倍即250,考虑20%的失访及无效问卷样本量应为300。结合研究地点实际情况,本研究在2018级及2019级全部本科生班级及8个专科生班级进行发放,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研究对象共682人,回收有效问卷660份,有效回收率为96.77%。

2 结果

2.1 护生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公众污名量表得分 乙型肝炎疾病认知维度中护生最缺乏乙型肝炎传染性的相关知识,23.6%的护生同意或非常同意乙型肝炎病人在疾病的任何阶段都有传染性,31.2%的护生表示不确定。59.0%的护生同意或非常同意无症状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不具有传染性,而23.3%的护生表示不确定。护生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公众污名量表得分为(67.00±10.31)分,其中子维度中传染性条目得分最高。各维度得分见表1。

表1 护生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公众污名量表不同维度得分 单位:分

2.2 不同特征护生公众污名量表得分比较(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护生一般资料及量表得分比较 单位:分

2.3 护生对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公众污名回归分析 以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公众污名量表得分为因变量,选取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子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赋值见表3。结果显示性别是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公众污名的独立影响因素,见表4。

表3 自变量赋值

表4 护生对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公众污名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云南省某高校护生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公众污名现状 本调查结果显示云南省某高校护生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公众污名得分为(67.00±10.31)分,处于中等水平。目前我国关于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公众污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的病耻感,即从病人角度探究作为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感受到的被标签化,被歧视,不被理解和接纳的内心体验。洪春霞等[8]的研究结果显示,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存在明显的病耻感,病耻感可能是造成病人一般自我效能感下降及交往焦虑程度增加的因素。从社会公众角度,刘明波等[9]通过对北京、上海、济南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大学生倾向于认同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面临公众污名,在该调查中研究对象站在第三视角审视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所面临的公众污名,可以反映大学生对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公众污名是否存在自我美化或隐瞒真实态度的倾向。而在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的健康保健服务过程中护理人员是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的密切接触者,也是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因此探究护理人员对于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的公众污名现状尤为重要。马汉平等[10]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但是80%的医务人员对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存在歧视心理,55%的医务人员仍然介意与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一起就餐、工作、学习、共同生活。云南省某高校的乙型肝炎发病率相对于全国更高,另据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调查结果显示,云南省年均发病率为51.99/10 万,昆明市累计报告病例居第一,为高发区[11]。本研究结果在乙型肝炎疾病认知、日常生活态度与行为以及职业工作态度与行为3个维度中得分最高的是乙型肝炎疾病认知即知识维度,说明护生相对已经工作的临床护士缺乏乙型肝炎相关知识。而在乙型肝炎疾病认知维度中护生最缺乏乙型肝炎传染性的相关知识,23.6%的护生同意或非常同意乙型肝炎病人在疾病的任何阶段都有传染性,31.2%的护生表示不确定。59.0%的护生同意或非常同意无症状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不具有传染性,而23.3%的护生表示不确定。护生对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的公众污名相对于临床医护人员较低原因可能是由于对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缺乏,但护生在日常生活态度与行为以及未来职业工作态度与行为中仍然存在中等程度的公众污名水平。因此,需针对护生对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公众污名现状制订针对性地降低护生公众污名水平的干预策略。

3.2 云南省某高校护生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公众污名干预措施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与母亲文化水平的护生对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的公众污名存在差异,而学历等其他因素均无统计学差异。同时护生对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公众污名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的公众污名的独立影响因素,但对总变异的解释能力较低。在刘明波等[9]的研究中,女生中认同“大多数人不愿意和乙型肝炎病人同桌进餐”的比例为77.7%,而男生的比例为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同样发现,男护生和女护生对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公众污名得分存在统计差异,女护生对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的公众污名程度高于男护生。鉴于目前护理专业仍然是女性为主导的行业,而不同护生对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的公众污名程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因此应该针对全体护生制订针对性地降低护生公众污名水平的干预措施。尽管许惠玲[12]的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负性情绪和生存质量,但改变社会大众尤其是医护人员对于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的公众污名对该人群的身心健康更为重要。国外将抗议、教育和接触作为消除歧视的3种主要途径,但是该干预措施的效果仍有待于进一步验证,如国外有研究结果显示针对精神病病人公众污名的抗议或教育在改变社会大众态度中甚至有负面效果[13]。而媒体的正面引导对改变社会大众对于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的公众污名可能具有较好的效果,20世纪90年代关于乙型肝炎的相关报道对社会大众造成了大量的错误认知,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乙型肝炎认识的加深,相关报道正逐渐在改变着社会大众对于乙型肝炎的认知[14]。随着目前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影响力,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乙型肝炎相关知识,潜移默化改变护生对于乙型肝炎认知可能成为干预措施之一,有研究结果显示,新时代网络传播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极为明显[15]。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云南省某高校护生对于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的公众污名仍存在中等水平,结合既往研究结果,即使医护人员拥有较高知识水平仍存在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公众污名。因此,相关干预措施需要考虑在改变乙型肝炎相关知识水平的同时,聚焦改变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日常生活态度与行为以及职业工作态度与行为中的公众污名。

4 小结

综上所述,目前云南省某高校护生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公众污名处于中等水平,乙型肝炎疾病认知即知识维度中乙型肝炎传染性条目得分最高,说明护生相对于已经工作的临床护士缺乏乙型肝炎相关知识尤其是乙型肝炎传染性的相关知识。应针对全体护生进行干预,改变其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公众污名水平,而相关干预措施的实证研究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猜你喜欢
污名携带者乙型肝炎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社会支持研究进展
职业污名与离职倾向:牵连家人污名与家庭卷入的作用*
心理学报(2022年2期)2022-02-15 11:59:12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即刻停止以新冠病毒行污名化之举
英语文摘(2020年6期)2020-09-21 09:30:54
我国女性艾滋病毒携带者的生育权选择探析
医学与法学(2020年3期)2020-09-18 09:21:12
大国“制”理:中国用制度优势回应西方污名化言论
创造(2020年12期)2020-03-17 08:59:26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与细菌携带者决战
污名的道德解析
伦理学研究(2016年4期)2016-02-01 22:10:5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