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正林,吴梦雅,许俊齐,赵婉宁,代升飞
(1.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句容 212400;2.江苏农林检测中心,江苏 句容 212400)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日益提升,在消耗大量栽培原料的同时,菌渣产量也不断增加。面对大量菌渣的产生,为避免环境污染,提高生态效益,推动绿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菌渣高效循环利用产业化也初见雏形。
食用菌菌渣作为优质资源在农作物种植、园艺作物栽培基质、养殖饲料等产业上发挥着不小作用。菌渣主要是棉子壳、玉米芯、木屑等一些作物秸秆,在经过菌丝降解后,农药残留一部分会转移到食用菌中,大部分还会残留在菌渣中。目前,面对食品安全,人们大部分注意力放在食用菌农残的检测上,而对于食用菌菌渣安全利用,关注度不够。因而,建立一种安全有效的菌渣农残检测,分析菌渣中农药残留成分,防控菌渣中农药残留进一步转移,对菌渣资源化安全循环利用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基于气相色谱法检测农药残留的基础上,探讨菌渣中9 种农药多残留:乙烯菌核利、三唑酮、腐霉利、异菌脲、甲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氟氰戊菊酯、氟氨氰菊酯的检测方法,以期为菌渣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安全使用奠定研究基础。
气相色谱仪(Agilent 7890A,配ECD 检测器);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sigma G-26C 最大转速,26 000 转·min(赛多利斯);电子天平:ME204E/02(梅特勒上海有限公司);漩涡混合器:Mixplus(艾本森);超声波仪:SB25-12DTD(宁波新芝);旋转蒸发仪:RE-52AA(上海亚荣公司);全自动平行浓缩仪:AutoEVA-60(厦门睿科公司);分散机:IKAT10(德国IKA 公司);磨粉机:SS-1022(圣顺机械);离心管、移液器以及其它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等。
乙腈、丙酮、正己烷:HPLC 级德国默克公司;固相萃取柱:弗罗里矽柱(Florisil),容积6 mL,填充物1 000 mg;滤膜:0.2 μm,有机溶剂膜,铝箔;菌渣:秀珍菇菌渣,由江苏农林食用菌教学工场提供;农药标准品采购于天津阿尔塔科技有限公司,浓度均为1 000 mg·mL。
色谱柱:Agilent 色谱柱HP-5MS(30 m×0.250 mm×0.25 mm-60~325 ℃);柱流量:1.0 mL·min;进样量:1 μL;进样口温度:250 ℃;载气:高纯氮气纯度≥99.99%;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升温程序:150℃保持0.5 min,10 ℃·min升至260 ℃保持5 min,25 ℃·min升至300 ℃,保持12 min。
1.4.1 试样的制备与保存 取新鲜菌渣,高速匀浆,放入离心管中,于-20~-18 ℃条件下保存,备用。
1.4.2 试样前处理 参考NY/T 761-2008 标准:准确称取25.0 g 菌渣置离心管中,移取50.0 mL 乙腈,高速振荡2 min 后,超声提取,滤液收集到装有7 g NaCl 的具塞量筒中,收集滤液40~50 mL,盖上塞子,剧烈震荡1 min,在室温下静置,使乙腈相和水相分层。
浓缩:吸取10.00 mL 上清液置于试管中,将试管插入全自动平行浓缩仪,50 ℃氮吹至近干,用2.0 mL 正己烷复溶,密封,待净化。
净化:将萃取柱依次用5.0 mL 丙酮+正己烷(1∶9,V/V)、5.0 mL 正己烷润洗活化,随后立即倒入待净化液,收集过滤液,用5.0 mL 丙酮+正己烷(1∶9,V/V)冲洗萃取柱,并重复1 次。收集的过滤液置于全自动平行浓缩仪上,50 ℃氮吹至4 mL,用正己烷定容至5.0 mL,混匀,移入仪器进样品瓶中,待测。
在前期检测试验基础上,分别设定超声时间、静置时间、氮吹时间范围对农残回收率和精密度的具体影响,具体水平详见表1,以回收率和精密度为评价指标,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重复3 次前处理提取回收,每次做3 个平行。
表1 提取条件优化试验因素水平
1.6.1 标准储备溶液 准确移取乙烯菌核利、三唑酮、腐霉利、异菌脲、甲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氟氰戊菊酯、氟氨氰菊酯标准品,用正己烷溶解配制成40 mg·L的标准储备溶液,于0~4 ℃保存。
1.6.2 标准工作溶液 外标法:分别将9 种农药储备液配制成0.001,0.002,0.005,0.01,0.02,0.05,0.1 mg·L的标准工作液,进样分析,以标准溶液中各化合物的峰面积为纵坐标,以标准溶液中各化合物的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7.1 检出限 9 种农药组分添加浓度为0.001 mg·kg的样品的信噪比,根据式(1)可计算得检出限。
1.7.2 定量限 9 种农药组分添加浓度为0.001 mg·kg的样品的信噪比,根据式(2)可计算得定量限。
取不含本底的菌渣样品共18 份,按照优化提取方法进行高中低3 浓度添加回收试验,测定出9 种农药组分的含量,以峰面积分别计算9 种农药组分在不同添加水平的回收率,分别计算9 种农药组分平均添加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偏差。
超声波高频振动可以使菌渣基质中的农药和提取液充分接触,利于提高回收率。由表2 可知,各试验在超声10 min 后,回收率基本变化小,且与其他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考虑到试验成本和效率,选择超声时间控制在10 min 最佳。
表2 超声时间对回收率和精密度影响
由表3 可知,随着静置时间推移,9 种农药组分回收率也逐渐增加,但超过10 min 后,回收率增加并不明显。当静置15 min 时,虽然回收率达到最高96.2%,但是精密度为4.34%~16.7%,,提取率虽达到检测要求,但精密度超过了10%,故不选择为最佳静置时间。当静置20 min 后,提取率在77.2%~94.4%,精密度在控制在10%以下,达到检测要求,综合以上,选择静置时间控制在20 min 时最佳。
表3 静置时间对回收率和精密度的影响
氮吹浓缩时间对农药回收率有至关重要,由表4 可知,随着时间推移,回收率逐渐提高,当氮吹到29 min 时,回收率达到最高94.4%,精密度在3.45%~7.42%之间,符合既定的检测要求,随着氮吹浓缩时间进一步延长,回收率随之减低,故认为氮吹时间控制在29 min 时最佳。
表4 氮吹时间对回收率和精密度的影响
在优化后的试验条件下,根据峰面积对9 种农药的相应浓度制作标准曲线,测定其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及线性范围,详见表5,其相关系数均>0.99,标准曲线拟合良好。
表5 9 种农药线形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及线性范围
由表6 可知,菌渣9 种农药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均达到标准检测要求,且均低于标准检出限,可满足实际样品的测定。由表7 可知,在截取0.5~0.6 min范围内,9 种农药组分的信噪比均大于3,达到仪器可检出要求。
表6 9 种农药组分的检出限和定量限
表7 9 种农药组分的信噪比
取不含本底的菌渣样品共18 份,进行3 档浓度添加回收试验,每个浓度6 个平行。按优化好的试验方法先分别测定出的9 种农药含量,以峰面积计算9 种农药在不同添加水平的回收率,计算9 种农药组分平均添加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偏差(表8),样品中各组分的平均加标回收率范围控制在76.5%~112.2%,相对标准偏差范围是1.60%~11.9%,符合检测标准要求。
表8 样品回收率及精密度(n=6)
2.7.1 空白样品农药残留测定 空白样品谱图见图1,图中可知空白中未出现9 种待测农药。由图2 可知,9 种农药色谱图如下,各农药峰形较好,响应值较高。因此,可利用优化好的前处理方法对样品进行农药提取,并进行检测。2.7.2 菌渣样品农药残留量测定 按照优化好提取的方法,对菌渣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提取及测定。用于定量的标样浓度为0.01 mg·L,质控回收样添加浓度为0.05 mg·kg,加标样品平行2 次,待测菌渣样品平行2 次。采用2.3 所述中的仪器条件进行检测,结果见表8。由表8 可知,空白样均未检出目标农药,9 种农药加标样平均回收率为94.0%~104.2%,RSD 值为0.206%~8.71%,说明检测方法与检测能力均可达到检测要求。菌渣样品中乙烯菌核利、三唑酮、甲氰菊酯、氟氨氰菊酯4 种农药未检出,但腐霉利、异菌脲、高效氯氟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氟氰戊菊酯5 种农药有检出,平均含量分别为:3.535,0.278,0.428,0.129,0.134 mg·kg。
图1 空白样品色谱图
表8 菌渣样品检测结果
图2 9 种农药气相色谱图
本研究建立了测定菌渣中9 农药多残留量的方法,反复试验确定前处理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10 min、静置时间20 min、氮吹时间29 min。
通过前处理和仪器检测方法确定9 种农药组分检出限分别为:乙烯菌核利0.140 μg·kg、三唑酮0.069 μg·kg、腐霉利0.048 μg·kg、异菌脲0.417 μg·kg、甲氰菊酯0.085 μg·kg、高效氯氟氰菊酯0.732 μg·kg、氟氯氰菊酯0.133 μg·kg、氟氰戊菊酯0.055 μg·kg、氟氨氰菊酯0.349 μg·kg;经过低、中、高多次方法验证试验表明,样品中9 种农药的平均加标回收率范围控制为76.5%~112.2%,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1.60%~11.9%,均符合检测要求,具备检测菌渣未知样能力。对未知菌渣样的检测结果表明:菌渣9 种农药残留未检出4 种,检出5 种,且5 种检出农药残留的含量均小于限定值,表明菌渣的安全利用较为乐观。
本研究建立了菌渣中农药多残留量检测方法,且该方法具有前处理简便、操作可控性高、仪器设备需求小、灵敏度高、检测准确,且安全等特点,对于食用菌产业中菌渣高效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