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伊 李娜 孙照程
摘要:历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并结合教育教学经历,发现大学生对历史文化了解程度不够,历史文化与大学生实践之间距离大,大学教师思政育人方法单一,思政内容枯燥与本土结合度低等问题。为此,需要通过不同渠道加强宣传促进大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亲身实践缩短历史文化和大学生之间的距离,丰富思政教育渠道激发大学生兴趣,结合本地文化丰富思政内容,以便历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出优秀的大学生。
关键词:历史文化,高校,思想政治
随着国家对历史文化的不断重视,特别是作为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历史文化与经济和政治融合的重要地位和持久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担负着培养人才、创造知识、传承文化的重要责任,其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强盛的重要因素。传承历史文化是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本职责之一,就必须要求历史文化能深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和所有教学环节,从而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全面发展的年轻一代。
一、历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历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调查,通过问卷对本校四个不同年级进行调查,四个年级的人数分别是大一45人、大二48人、大三31人、大四10人,共有134名同学填写,问卷全部有效。
1.大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情况
大学生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了解情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影响。非常了解的16人,所占整体比分比是11.94%,本地大学生比较多,比较了解的60人,所占比例达到最高是44.78%,大学生爱玩,他们主要通过旅游等方式了解当地历史文化,了解程度一般的是29人,比例是41.04%,通常是外地生源的学生,不太了解3人,比例是2.24%,他们对当地历史文化不关心、没兴趣。总体看来,非常了解的大学生人数偏少,这样对历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困难。
2.大学生对历史文化融入专业课和公共课接受情况
历史文化融入大学生课程,需要他们具有很高的接受度才能更好地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非常接受的有51人,比例是38.06%,历史人文有一定的趣味性,能激发他们的接受程度,比较接受的52人,比例是38.81%,特别是女生对历史人文兴趣浓厚,一般的29人,比例是21.64%,理科生相对来说,接受程度不高,不太接受和不接受的都是1人,比例是0.75%。大部分大学生接受历史文化融入课堂的做法,这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条很好的可能的途径。
3.大学生对历史文化融入课堂的途径选择情况
结合历史文化引入时政热点,调动学习乐趣,选择频次最多121次,所占比例是90.3%,其次,就是讲好历史人物故事,涵养家国情怀选择频次119次,所占比例是88.81%,排第三位的是历史文化融入社团活动,激发学习兴趣,108人选择,所占比例是80.6%,排第四位是扩展各类实践,引导历史文化与社会育人相结合,选择人数达到105人,比例是78.36%。
4.大学生对历史文化融入思政育人存在问题的认识情况
思政教学内容枯燥无味选择频次最高,85人选择,比例是63.43%,教师思政育人形式单一,75频次,比例是56.72%,教师在技术教学和思政育人结合不够有73频次,比例是54.48%。
二、历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对历史文化了解程度不够
大学生对富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文化的了解很多只局限于课本,特别是初高中课本和大学毛概、马哲等课本,很少进行主动广泛的阅读与亲身感受。比如,对昆明本地历史文化,抗战胜利纪念堂、博物馆等的了解程度不足,大学生不能很好的了解,就很难从这些历史文化中对其反应的精神进行学习与感悟,更无法把这些精神运用到实践生活、学习中来。
2.历史文化与大学生实践之间距离大
对一些历史文化了解不够,加之历史文化与大学生真实生活、学习实践之间有很大的一段距离,这样就导致很难把学习到的历史文化与现实结合起来,一旦学习的历史文化精神元素无法融入到生活中,大学生就很难关注这些历史文化的教育性意义,更无法发挥与高校校园精神联系,这样对现实的深刻意义就难以实现了。
3.大学教师思政育人方法单一
大学教师思政育人方法不丰富,主要是通过课堂讲解,为了不让同学逃课,通过点名的方式,迫使学生参与听课,这样学生在没有兴趣的情况下,听思政政治课,接受能力不高,发言、讨论等很消极,从根本上起不到教育的作用。特别是有些大学教师对历史文化的理解结合现实的程度低,很难让学生通过现实去理解历史文化,并结合实际生活參与到学习中来。
4.思政内容枯燥与本土化结合度低
云南具有丰富的文化,例如云南的茶历史文化、成年礼、陶砂工艺等,不胜枚举,这些都可以成为转化为思政内容与课堂结合起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他们的热爱之情。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由于很少有人关注,时间让这些文化失去了色彩,但是这些历史文化所展现的精神应该在新时代历久弥新。
三、历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通过不同渠道加强宣传促进大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
一方面,可以通过邀请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例如,昆明博物馆研究专业人员,对文物的专题讲座,提升大学生对历史文化精神的领会,从而感受文化的魅力,在学校生活与学习中能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
另外一个方面,历史文化研究性学生社团,大学生通过参与社团能对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交流,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这对培养大学生具有担当的人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发挥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作用,自己组织,对提升人际交往也有促进作用。
2.通过亲身实践缩短历史文化和大学生之间的距离
首先,组织大学生对历史文化进行参观考察,亲身体验在一定的情景下体悟文化精神。比如,通过参观讲武堂,触动学生尚武精神,塑造学生勇敢拼博的心灵,从而加强自我价值观、道德观的提升。其次,开展历史文化调查活动,比如通过考察昆明历史文化对当地人们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思考昆明历史文化发展与继承的的建议,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大学生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思想政治道德水平。最后,组织大学生参与历史文化活动,比如,云南当地各种节日活动,陶艺活动等,大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有利于他們从思想上认识到思想政治提升的重要性。
3.丰富思政教育渠道激发大学生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鲜活的现代技术,不仅仅满足于课本呆板的自我讲解,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例如,通过当地戏剧表演的形式扮演历史剧,让学生在进入主人翁角色的过程中,体悟他们思想的高尚。其次,利用身边杰出人物的先进事迹,特别是寒暑假让学生参与到基层干部领导学习中,体悟党员领导干部奉献精神。最后,教师可以让大学生参与对历史文化进行整理、维护和传播等活动,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引导学生从思想上提升道德水平。
4.结合本地文化丰富思政内容
一方面,与时俱进本土文化融入思政内容,优秀的历史文化不是一层不变的,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比如,大学生把云南本地文化陶土工艺品的制作精神,精细化、审美意识、不畏困难的创新谨慎精神,结合到思政教育内容中,这样就能从自身的需要出发,从而促进自身思想素质的提升,为社会做出应该具有的贡献。另外一个方面,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有关的革命文献、革命战争遗址、文物、纪念地、文学作品等,通过不同的方式融入到思政内容中来,从而既丰富了渠道,又避免思政内容的单一化。
5.及时利用好反馈与总结机制
首先,运用历史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想知道效果,必须进行及时反馈与总结。在不断地总结与反馈中,发挥优势,避免不利的因素,能逐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效能,从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所提升。其次,发挥总结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特别是对前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的概括,有利于对后续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做出评价,对优势进行不断发挥,对不足进行总结经验,为后面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最后,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反馈总结,通过学生实践后的心得体会、实习报告、以及在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作为总结形式,特别是对存在的不足,需要开诚布公的说出来,以便在今后减少或避免负面作用的出现。
总之,高校需要结合不同的历史文化,通过丰富的渠道,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式,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历史文化的熏陶中接受教育、提升自身才干、为社会多做贡献,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刘晓华,卢彦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红色文化微观历史叙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2):20-22.
[2] 张瑾.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分析——以湖北武汉为例[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90-91.
(作者简介:李静伊,单位: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李娜,单位: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孙照程,单位:昆明学院,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李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