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梅
李春梅,先后毕业于江南大学工业设计学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油画方向高级研修班。
清艺美术协会会员;加拿大艺术家联合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农林大学特聘导师;河北省艺首画室创建人。
2021年作品《放歌》和《解封》应邀参加石家庄美术家协会成果汇报展;2021年,作品《山村雪景》《圣女山下》《英特拉肯》等入选国际邮展并被收藏;2021年,作品《七童庆丰》《水渠》入选中国油画家协会石家庄分会“启航2021”作品展和石家庄油画协会2021年写生展;2020年10月论文《四维空间的绘画》论文发表于河北教育出版社《颂雅风艺术教育》期刊;2020年10月作品《西域牧歌》应邀参加石家庄市美术馆建馆十周年艺术作品展”;2020年7月26日-8月8日,中瓷艺术馆举办李春梅油画个展,多幅作品被河北美院和个人收藏;2019年作品《西域牧歌》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石家庄书法美术摄影展;2018年作品《空山新雨后》入选改革开放40年石家庄市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奖;2017作品《师恩》入选“中国(南昌)军事美术作品展”,作品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组委会收藏。2017年作品《战鹰归来》入选石家庄解放70周年河北美术作品展”;2017年作品《太行人家》入选建军90周年河北省美术作品展”并获银奖;2016年作品《落凤岗一隅》《晨雾中的渔船》参加著名油画家威海“逸彩飞扬”写生作品展;2015年福建东山写生,《滩涂之歌》《天际★南海》等作品在河北省艺海画院举办个展;2014年作品《无字碑》《无题》被收录“清华美院作品集”。
变幻莫测的时势,难以消灭的病毒和时不时被打乱的安排总会促使人自愿或非自愿地思考,人在时代的洪流中足以锚定自我的方式就是要表达,这种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可能于一些人是叩问内心的哲思,可能是笔底生花的文字,而于我,是绘画,一种既具有内生性,又足够外向的表达手段。
和“我”完全无关的东西我当然不会去画。无论是看见的风景还是身边的人和事物,正因为它们和我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我才能对此生发相关的思考。思考至于绘画的重要性如同灵魂之于一个人,假如一幅画背后没有作者的思想内涵在,它就不免沦为机械复制时代的流水线工业品,失去了价值和魅力。我喜欢描绘的人物以及世间万物,也是对自身的审视。人类种群的生存与繁殖壮大;其他物种的减少与消亡;病毒的产生与扩散……这些问题最终必然指向一种内省的思考——人类不应该这么自私和无情,物种要丰富多样,我们就要抑制我们膨胀的无休止的欲望。一切的美好都是那么的短暂而可贵,从青春美少女和美少年到春季一草一木;从身强体壮的中年到秋季果实累累的大树小溪;从人类聚集的村庄城市到境密广阔的原野,一切的美好都是短暂的。对地球无休止的“开发”掠夺下去,此时我想起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的话:留给人类的好日子不多了。每当想起这些,我所看到的世间万物也许现在就是他最美好的状态。
当所思所想转换到画布上时,我不会局限记录看到的具体物象,而是处在与他人、与世界的对话状态当中。我试图怎样描绘我看到的东西,它在我笔下诉说着什么?那些被描绘的对象本身呈现的模样便是对我们的反馈,观者看到这幅画之后,又会由此生出怎样的思考?
至此,我们会发现,绘画成为了扇动翅膀的那只小小的蝴蝶,它产生于作者对世界的观照,而又重新飞向世界,引发了更多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从而成为了一道由作者而起,不断向外延伸的思想记录。
至于绘画的风格,在绘画时,我时常会忽略的,因为我并不是在为了“绘画”,或者说,为了得到作品而绘画,而是希望藉由绘画来进行思考和表达,过多的构思、雕琢和装饰只会消磨最初思想的敏锐。这或许有一点类似于罗森伯格指出的“行动绘画(Action Painting)”概念,在绘画的时候,决定画面上能够呈现什么的并非作者的预期或构思,而是由“绘画”这一行为,由作者当时和颜料、和绘画对象、和画布之间的碰撞而产生。在我绘画时,自然而然形成的画面便已经是我浑然无法控制的風格,这是很难被其他人作品所替代的。我过往的生活经历、我的思考方式、绘画行为产生的在时性和在地性决定了这张绘画的独一无二,而“光晕(Aura)”就于其中产生。
如果说艺术是一种思维方式,那么绘画就是表现手段,是思维延伸的触角。在共同生活的世界里,在共同经历的事件下,绘画所描绘的,是画家独有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