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江苏省分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江苏省分行秉承“支农为国、立行为民”理念,深耕“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等六大领域,全力打造“粮食银行、水利银行、绿色银行、农地银行”等特色品牌,充分发挥了政策性金融“跨周期、逆周期”调节作用。截至2022年8月末,累放贷款近万亿元,贷款余额4295亿元,较2012年增长了3倍,平均增速15%,高于全省金融同业1.4个百分点,在江苏社会经济发展中有力彰显了“农发行贡献”。
支持收购的主力军。省分行始终聚焦主场主业,坚决扛起收购资金供应主渠道的责任,统筹推进政策性收储和市场化收购。2012~2022年8月,江苏省分行累放粮食收购贷款4200亿元,粮食收购贷款投放量和收购量连续4年保持全国农发行系统前列,支持粮食收购量占江苏粮食市场社会商品量的65%以上。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的同时,打通支付环节的“最后一公里”,推出农发行网银,提供7*24小时全天候结算服务,真正实现农民群众“粮出手、钱入袋”。率先为全系统探路,首创粮食共同担保基金。多年来,通过不断充实壮大粮食共同担保基金,充分发挥粮食共同担保基金的防风险功能,撑起市场化收购的“保护伞”,被总行在全国推广应用;积极参与粮食企业改革,推动粮食共同担保基金纳入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2022年夏收期间,省分行累放市场化收购贷款128亿元,筹集粮食共同担保基金11.6亿元,较2012年翻了一番,已覆盖全省54个粮食主产市县区。
产业发展的助推者。省分行围绕“站稳购销、延伸两头、做强全产业链”的思路,延伸服务链条,推动种植与采购、贸易物流、食品加工、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发展,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覆盖。截至8月末,全行支持全产业链条上的客户超270家,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70家;全省大米、面粉、油脂、纺织等行业前10强企业,支持数量占比超过40%,有力助推了全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田建设的加速器。积极服务“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重点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土地整治项目,支持各类耕地质量保护和提质工程。2012~2022年8月末,全行投放土地流转及规模化经营贷款近430亿元,支持全省新建集中连片、高产稳产、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准农田超900万亩,占全省新建高标准农田的36%,项目已覆盖全省56个县市区,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格局。“政府主导、公司运作、集中流转、统贷统还”的“沛县模式”荣获2016年省政府“农村综合改革优秀奖”。
种业振兴的大引擎。省分行围绕“生产+加工+科技”全产业链组织方式,积极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帮助其做大做强做优;重点支持种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帮助种业企业补齐短板,助推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实施差异化支持政策,遴选种业优质客户群,给予最大政策倾斜,增加贡献度。仅2022年1~7月就累放种业贷款超6亿元;种业全产业链贷款余额近9亿元。
安居才能乐业。江苏省分行始终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服务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重中之重,10年间先后投放超1000亿元的城乡一体化、棚改、改善农村人居等基础设施贷款,助力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安居。2019年,江苏省分行把改善苏北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服务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履职重点,创新“农发富民安居贷”专项信贷产品,全力支持苏北农房改善项目。截至2022年8月末,投放贷款超300亿元支持苏北农房改善,帮助近40万苏北农民分享发展红利。住房集中居住后,乡村空间布局优化的同时,释放了乡村产业发展所需的土地,用其建设高附加值的花卉生产基地、高标准农田、休闲农业等等,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住房得改善、就业有保障、收入可增加、幸福更美满”的美好期盼。
要想富先有路。为加速城乡要素的流通,江苏省分行围绕农村路网建设,10年来,投放贷款超200亿元,修建农村道路超过1.1万公里,支持333省道、353省道、611省道等省内重要交通设施建设,成功投放了农发行系统内首笔城市轨道交通配套设施建设贷款,打通农民出行和农产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加大对农村物流体系、城乡智能公交系统等基础设施项目支持力度,投放贷款7亿元,先后支持徐州沙集网商物流中心及扬州、泰州、赣榆、新沂等地智慧公交项目,加速全省城乡互联互通。
选对产业乡村旺。省分行主动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优势,深度融入江苏乡村产业发展,先后支持了赣榆“小紫菜”、武进“小花卉”、洪泽有机稻米、阳山水蜜桃、南通港闸“小蔬菜”等等,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10年来,投放产业类贷款近140亿元,支持全省超60个农业科技园、产业园、创新园等园区建设,为江苏乡村振兴插上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翅膀。
传承文化把根留住。省分行按照政策优先、利率优惠、办贷优质的原则,全力服务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南京园博园、南京杨柳村古村落保护项目、民族特色村常州雪堰回民村、徐州马庄村等具有浓郁乡村特色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投放超100亿元,为乡村振兴找到魂、留住根。
呵护一江清水浩荡东流。深入领会“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精神内涵,聚焦沿江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等领域,提高站位、担当作为,江苏省分行推出“四个优先”专项服务措施,开展“长江行”系列活动,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战略落实落地。自2019年至今,累放长江大保护贷款近1500亿元,位居全系统首位,先后支持了南通市五山滨江片区码头搬迁工程、江阴市窑港口长江水源地保护、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沿江风光带综合整治等项目,为长江留白、为未来留绿。
徐州市潘安湖
重现“母亲河”碧水清波。立足打造“水利银行”的品牌定位,主动参与江苏“清水工程”和“水美乡村”创建工作,全力支持全省水污染治理、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10年来,投放贷款1050亿元,支持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等国家172项的重大水利工程及淮河、太湖、洪泽湖等重点流域水环境整治,疏浚河道超百条,解决了320万农村居民的安全饮水问题。
把好生态变成聚宝盆。徐州潘安湖10年前还是一片废弃的采煤塌陷区,坑塘遍布、杂草丛生,不具备耕作条件,生态环境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2012年至2017年,省分行以投贷结合的方式,首家信贷重点支持潘安湖生态环境修复项目。修复后的潘安湖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不仅配套发展了旅游休闲、温泉度假、手工制造等产业,科教园区、大学城也来了,好的生态环境带动了周边的地价,吸引了优质房企,乡村旅游也被带火了,沿线从业农民人均年增收3000余元。10年来,江苏省分行投放生态修复贷款90亿元,先后支持九里湖、淮安白马湖等生态修复项目超60个,成为金山银山理念的忠实践行者、推动者。
金融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江苏省分行积极探索和完善融资、融智、融商、融情“四融一体”帮扶体系,不断做深做实做细帮扶措施,统筹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和全省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积极探索金融扶贫的有效路径,谱写政策性金融扶贫先锋主力模范江苏篇章。2015年以来,累放精准扶贫贷款346亿元,带动和服务国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5826人,发挥了金融扶贫先锋主力模范作用。2020年、2021年连续2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脱贫攻坚暨对口帮扶支援工作先进单位。
坚持融资与融智,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江苏省分行携手海安市政府、江苏北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省内企事业单位,在云南马关成立扶贫助学基金,已累计资助云南省马关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高中、大学学生以及各类在职教育学生403名,实现一人学成、全家脱贫目标;通过学东部带西部,加快转变贫困地区干部的观念,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先后对总行确定的4个定点扶贫县和1个对口支援县扶贫干部进行轮训,为近千名扶贫基层干部提供了服务保障。
在做好东西部协作扶贫的同时,江苏省分行还积极落实省委“五方挂钩”帮扶机制,与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重点帮扶县徐州市丰县结对,自2016年来,先后派出5名驻村扶贫干部,累计投入直接帮扶资金502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70余万元,2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全面脱贫。
统筹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政治任务。在2020年春节期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横行神州大地。江苏省分行闻令而动,在急难险重面前不退缩,坚决贯彻中央部署和总行要求,坚持疫情阻击不手软、金融服务不断档为原则,出实招、拿硬招,3年来,全行投放疫情防控贷款25亿元,支持地方防疫、企业复工复产,充分发挥了政策性金融“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作用。
守住“三农”基本盘、服务稳经济大盘是政治答卷。海太过江通道项目是国家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中的重点实施项目,是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长三角地区重大的交通基础设施,号称万里长江第一隧,对贯通苏南苏北、拉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深远意义。针对项目资金需求,省分行前中后台各负其责协同作战,省市县三级行通力协作紧密配合,政银企三方高效沟通快速对接,在项目开工前夕顺利投放7.6亿元农发基础设施基金,有力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截至2022年10月末,江苏省分行已经圆满完成2批基金项目清单,投放项目64个、基金超1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