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免疫学检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为例

2022-01-27 02:26:28刘茜汤智慧杨青青莫莎
生物化工 2021年6期
关键词:免疫学实验室医学

刘茜,汤智慧,杨青青,莫莎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技术学院,陕西汉中 723002)

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重点和核心课程之一,开设在第三学期,共56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24学时。免疫学检验主要是基于抗原、抗体能发生特异性结合,创建各种检测方法,协助临床医生对疾病做出诊断。主要包括了免疫学基础、免疫学相关检验技术以及临床疾病与免疫检验三大部分。其教学内容理论性强,学生对某些内容难以理解。随着免疫检验技术的发展,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也逐渐提高。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尽管教师的应用PPT、微课等资源能够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很多学生还是反映自己对某些理论知识理解不透彻,在临床实验室的工作中不能灵活应用,实践技能有待提高。

为了解决此问题,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了以检验项目为载体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主要是将原来的课程体系转化为以检验科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完美融合,检验工作与理论学习有机结合的“闭环体系”,即所要讲授的知识前后相互衔接,所学技能逐层递进[1]。基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免疫学检验分为感染性病诊断和检测、自身免疫疾病诊断和检验、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免疫增殖疾病诊断和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及意义、超敏免疫反应发生机制和检测六大主要模块。在每一个学习情境中,选择一些典型、具有代表性的测试项目作为课程的教学载体,按照事先设计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穿插一些理论教学,让全体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做,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

1 免疫学检验项目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1.1 免疫学检验项目的选择原则

1.1.1 以检验科实际工作的需求为导向

在选取检验项目时,主要以临床实际工作需求为导向,选取在检验科中常规开展的检验项目[3]。例如,在传染病检测模块,选取了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乙肝五项、梅毒螺旋体抗体、HIV抗体等项目。在课堂上先向学生讲解实验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学生做完之后对整个实验有一定的认知,然后以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问题为线索,进而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再讲解实验的原理等理论知识。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模拟临床实验室的工作内容,使学生学有所用,实现课堂讲授内容与学生今后的工作无缝对接,使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4]。

1.1.2 项目难易适中,可在学院实验室开展

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拥有设施配置合理、仪器设备先进的教学实验室,配有荧光分光光度计、荧光显微镜、酶标仪、全自动洗板仪、流式细胞仪及显微摄像系统等多种先进设备。在课堂中选取检验项目时,结合当前学院实验室的现状,充分利用了各类实验室的教学仪器和设备,所选取的实验均尽可能在各类实验室内顺利地完成,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拥有亲自动手的机会,切实提升了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1.1.3 结合全国检验(士)资格考试大纲

对于高职医学检验技术毕业生而言,考取临床检验技术(士)是他们进入检验科独立工作的最低要求。教师在选取检验项目时,都必须认真研读全国卫生资格考试大纲,将其中的考点融入检验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考试的难点及重点,这样有利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考取临床检验技术(士)[5],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1.2 免疫学检验项目化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结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最终选择感染性病诊断和检测、自身免疫疾病诊断和检验、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免疫增殖疾病诊断和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及意义、超敏免疫反应发生机制和检测六大主要模块。如表1所示。

表1 免疫学检验项目化教学模块和内容一览表

1.3 免疫学检验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在建立了免疫学检验课程的教学模块后,根据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及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有机结合来开展课堂教学。如PBL+CBL教学法以及各种信息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在免疫学检验课堂教学当中的运用,可以促进抽象问题的形象化具体化、复杂问题的简单化,进一步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提升了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教师通过引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参与和学习积极性。

1.3.1 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采用“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法[6]。在课程开始前,通过搜集各类病例的临床化验报告单,从临床化验报告单上的存在问题角度出发,引领学生走入课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了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先动手操作,以实验操作中的问题为导向,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3.2 CBL教学法

CBL教学法是基于案例的教学法,教师先收集典型的临床案例,课前通过云班课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得出初步诊断意见[7],在课堂上由学生分组进行展示。最后教师对小组中的学生给予引导,帮助他们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主导,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1.3.3 信息化教学

基于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他们容易接受形象、生动、有趣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充分使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如微课、虚拟仿真、蓝墨云班课等,有效化解难点,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理论难点[8]。

2 开展免疫学检验教学改革的意义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性教学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理论性强,很多学生反映学不懂。项目化教学将课堂搬到实验室,让学生先动手操作,使其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在实验过程中穿插理论的学习,巧妙的化解了理论学习的难点。通过临床具体案例的分析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激活实践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渐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2.2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任课教师,大多都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到校任教,他们学历层次高,学习能力强,但缺乏在检验科及临床实验室的相关工作经验。项目化教学使教师进一步认识到实践技能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他们为了上好课,需要不断地去临床实验室调研、收集典型案例,提高自身的实验技能。这有助于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彻底告别单一的教学方式,最终构建高效率、高质量的免疫学检验的教学课堂[9]。

2.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职业技能一直都是高职院校学生进入行业工作的敲门砖,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能否找到心仪的工作[10]。免疫学检验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专业素养,积极构建与临床检验实践工作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岗位技能[11]。项目化教学使学生先走进实验室学习,告别了以前先理论后实践的学习模式。以临床检验免疫实验室的工作任务为基础驱动,按照“免疫学检验基本技能→单项技能→综合技能→岗位综合训练”这条主线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进行了工作和学习交替,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逐渐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结语

对免疫学检验课程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学生在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免疫实验室的工作。但这种教学方法能否推广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其他核心课程中,仍需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猜你喜欢
免疫学实验室医学
《现代免疫学》稿约
现代免疫学(2021年5期)2021-10-11 00:30:24
《现代免疫学》稿约
现代免疫学(2021年2期)2021-04-01 03:08:56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祝您健康(2020年4期)2020-05-20 15:04:20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2期)2019-03-07 05:17:26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1期)2019-02-24 06:55:52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0期)2019-02-24 06:55:35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19期)2019-01-16 05:36:09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