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针编织工艺在现代服饰中的实践探索与创新

2022-01-24 10:06:16吴路路姬益波
西部皮革 2021年24期
关键词:钩针针法编织

吴路路,姬益波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手工编织是人类最早采用的织物编织手法,编织工艺源远流长,在人类文明历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中钩针编织是传统手工编织的一种。钩针编织来源于阿拉伯半岛、南美洲、中国。普及的时间可能是在1800 年的欧洲,最早的手工编织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所需。起初的编织是没有工具的,人们用手进行编织。18 世纪法国出现一种在绣绷上刺绣的手法称之为“tambour”,其工具即为最早的钩针,如图1。不过织法和织品和现代的钩针编织有所不同。由于钩针编织简单易学,自由度和灵活度较高,方便携带,又具有物美价廉的优点,很快便传播开来。随着钩针编织的普及,市面上的织物也越来越多,随处可见日常所需的织物。

图1 1889 年维多利亚女王钩编图及其使用的钩针

1 钩针编织的技法特征

钩针是钩针编织最重要的工具,在材质上,铝制与塑胶或木质是比较常见的,钩针的型号从0.5 mm 到3.5 mm 不等,最常用的钩针大小是2.5 mm 到19 mm(美制为B 号到S 号),当然也有粗的针,比较特殊的长钩针被称为突尼斯钩针。钩针编织是创造织物的一种方式,通过一根针将一条线打活结充作一环,接着将钩针从第一环穿入将线钩出,这样一直用起立针钩出一排辫子针,钩织出需要的针数后,接着将织物翻转,继续钩织,这就是片钩。采用这种钩法织出的织物多为平面,例如毯子。倘若想要立体的织物则需要环形起针,将线环绕在手上形成一个环,即环形起针,然后在环里钩针,钩到需要的针数,之后根据需要进行加针、减针。不同的编织手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其中针法也是各有不同[1]。对于钩针编织工作者来说,为了更方便看图解,便有了统一的符号:用字母来代替不同的针法,如短针(X)、三短针(W)、三短针合并针(M)、中长针(T)、长针(F)、长长针(E)、加针(V)、减针(A)、引拔针(SL)、空针(K)、圈数(R)、行数(H)、逆转针(N)、辫子针(CH)、内半针(BLO)、外半针(FLO)、内钩短针(NX)、内钩中长针(NT)、内钩长针(NF)、外钩短针(WX)、外钩中长针(WT)、外钩长针(WF)、萝卜丝短针(UX)、萝卜丝长针(UF)、爆米花针(G)、枣形针(Q)、隔针(J)。根据这些基础针法,可推出很多不同的针法,如下:XV 为一个针目里钩两个短针,那么TV 即可推出为一个针目里钩两个中长针,FV 是长针的加针,EV 是长长针的加针,XA 为两个针目合并为一针,TW 为一个针目里三个中长针,TM 为三个中长针合并为一针,FW 一个针目三个长针,FM三长针合并为一针,EW 一针目三个长长针,EM 三个长长针合并一针等等,以此可以类推出更多的针法。如表1 所示,了解了这些字母的含义后还需要学习图解里的符号分别代表的意思。只有严谨的针数才可以编织出特定的图案和形状,例如玩偶或者有特定形状或图案的织物都需要固定的针数和圈数才能完成。

表1 基础钩针编织符号说明

2 钩针编织的研究现状

近些年,钩针编织的形式多姿多彩,钩针编织已经不再受到局限。艺术家们将钩针编织运用到各个领域,例如:服装、配饰、装置等。传统的钩针材质主要是毛线,品种主要有棉、麻、丝、毛四大类,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毛线的品种也越来越多,人们可用来进行钩针编织的材料也越来越丰富[2],金属、铁丝、电线、PVC 软管、纱等其它材料都被利用起来,材料的多样性也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线,有着一种十分神奇的力量,看似柔弱无骨却有着无穷的可能性。艺术家们用线去创造这个世界的维度。如果编织仅仅用于日常生活则不能称之为艺术,艺术家们将这些技法提炼出来,用新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就诞生了[3]。美国编织艺术家Sheila Hicks,将羊毛与其它纤维编织在一起,从极小的墙上挂件到巨大的特定于现场的作品(见图2),她的创作挑战了织物必须遵循的网格状轨迹的固有观念,用织物包裹具有纪念意义的物件,甚至用她的材料直冲天花板。希拉的作品模糊了艺术品与工艺的界限。

图2 Sheila Hicks 的作品

纽约艺术家Arline Fisch 将编织技术引入珠宝制作领域,她使用扁平的金银线,采用编织和钩针编织轻巧、灵活的形式,制作致密、反光的图案,微妙的质感和鲜艳的色彩,使珠宝设计更加吸引目光。韩国设计师Jimin Kim 将传统钩针编织工艺与3D 打印技术结合,创造出质疑真实与想象般的廓形,马海毛与单丝编织的织物代表了她的现实世界经历,通过塑料雕刻的3D 打印结构来表现幻想的世界,如图3。近些年,国内对于钩针编织的研究呈上升趋势,2009 年,韩宁在《中国传统手工钩针编织工艺的市场化应用研究》中,从钩针编织的历史起源着手,分析了它的工艺和文化特征,探究了影响钩针编织的环境因素和发展瓶颈,最后得出了几种创新应用模式。2015 年,李泓萱在《初探钩针编织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中阐述了钩针编织在国内发展以及应用现状,总结其创新的思维模式,探究其发展前景。同年,王琳、于述平在《浅谈非遗钩针编织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中总结了钩针编织的基本原理与织物图案设计并分析了织物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与表现。2016 年,刘阿敏、毛莉莉在《手工钩针编织针法对图案外观的影响研究》中以菠萝花与心形图案为例,采用了九种方式进行钩针编织,得出了所用针法对织物外观的影响。同年,刘阿敏、张紫薇、毛莉莉在《手工钩针编织外观效果的影响因素》中分析了绒线成分、粗线、针法以及色彩对织物外观的影响。国外关于钩针编织的研究,有2020 年安格拉德·托马斯的《英国针织与钩针协会的收藏及其应用》,旨在引起人们对英国针织与钩编协会独特收藏的关注,描述其构成,当前和潜在用途。一些大牌设计师仍然热衷于钩编元素的应用,经常把它应用到品牌服装、饰品系列等设计中。如品牌Chole 创意总监Clare Waight Keller,在2016 春夏秀场系列服装中,就运用钩编技法,设计出露肩连衣裙以展示女性之美。品牌Anna Sui 2016 早春度假系列中美妙通透的钩编花边,恰好展示了女性的柔美。Chanel 2016 推出的经典小羊皮包也是小羊皮与钩针编织结合。目前,在我国钩针编织界发展比较突出的,就有北京“红典轩编织坊”。品牌服装“生活在左”其产品很注重运用钩花、缎带绣等手工艺,将钩编工艺与全棉、真丝等面料结合。

图3 Jimin Kim 的钩针服饰

3 钩针编织的创新运用

现今钩针编织依然具有普遍性,钩针编织与服装的结合以屡见不鲜。近些年,各大秀场都可以见到钩针编织的影子,服装设计师们不再停留在简单的服装面料表现上,而是将钩针编织与现代综合材料结合,发挥钩针编织灵活多变的优势,利用毛线的可塑性尽可能地做出与众不同的廓形[4]。本次对于钩针编织的研究就是在服装设计的基础上,采用了短针、中长针、长针、枣形针,与太空棉面料和纱相结合。平面针法与立体针法相呼应。平面针法,呈片状,通过片状的组合或叠加以达到效果。采用了条形起针和环形起针,两种针法的视觉效果截然不同。条形起针钩针编织本身就具有透气感,如果编织中可以空针或者适当加针那么这种疏与密、透与露的空间感会比较强烈,再加上球体的立体感,在模特的走动时会随着摆动,这样视觉效果会更好。在与服装的组合上有两种,一种是织物与服装是分离开来的,将织好的织物缝到服装上;另一种是直接在服装上进行钩织,将服装面料打孔,利用孔来进行结合[5]。本次的设计用到的是五股牛奶棉和粗毛线,毛线的粗细本身就是一种对比,用到了2.5mm 和4.0mm 的钩针,其中也涉及到换线,颜色的转换在钩针中也尤为重要,色彩的运用可以使整体更丰富,如图4。接下来的尝试,将毛线的种类进行增加,除了之前的牛奶棉,也加入了雪尼尔、珊瑚绒、布条线、水晶绒、冰条线、细纱等。即便是相同的针法,不同材质的线表现出来的效果也截然不同,由于织物的柔软性所以在毛线中加入铁丝进行塑形,根据服装的需要可以做出适合的造型,这突破了传统织物的平面感,如图5。各种线的结合,使得整件服装更有张力,甚至尝试将LED 灯和线一起钩,这种做法使得服装更显科技感。在针法上,除了最常用的针法,也尝试将不同针法进行组合,可编织出不同形状。例如枣形针会使平面的织物有立体感。钩针编织的优势就在于不断线就可以叠加钩织,利用这种优势特征,就可以做出不同大小或不同形状的织物。

图4 钩针编织服装

图5 钩针编织服装

结语

钩针编织是一种具有丰富感情的艺术语言,也是一门具有无限可能的艺术,作为一项传统手工艺,它不仅是人类的智慧结晶,更是回归自然的代表。线性语言在钩针编织里得以发展和运用,线的柔软性使钩针编织更情感化,这是机器化大生产无法代替的情感表达。除了日常生活中带给人们温暖外,通过更艺术化的处理可以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打破了人们对于钩针编织的刻板印象。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需要不断创新才得以发展,钩针编织作为一门传统手工艺更需要传承和科技的辅助来不断成长。

猜你喜欢
钩针针法编织
体验编织的乐趣
小钩针“钩”出致富路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06-01 06:10:50
肌骨超声引导下刀钩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竹自清高,编织美好
钩针编织的发展与创新
——评《钩针编织基础》
印染助剂(2019年2期)2019-02-26 11:40:30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Coco薇(2017年7期)2017-07-21 07:16:04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折入边装置钩针驱动机构的分析与优化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