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吴 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和幼儿园是对幼儿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两大因素。幼儿园开展各项活动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家庭教育又以幼儿园教育为依托,这两者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幼儿园要注重家访工作,走进家庭深入了解幼儿,架起家长、幼儿和教师三者之间的桥梁,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小班一年的家访,我收获颇丰。
案例一:小班开学第一天,豪豪表现异常活跃,先是哭闹了一段时间,接着满教室奔跑。一天下来,班级环创设施被他弄坏,几名幼儿也遭到他攻击。于是,我走进他家开展家访。
通过家访得知,豪豪有一个读六年级的哥哥,妈妈的精力大部分放在哥哥身上,爸爸工作非常忙,豪豪基本由奶奶照看。但是,奶奶有时候因为忙着做家务,就给豪豪玩手机。了解豪豪的家庭情况后,我给家长提出了几点意见:不能因为家长有事而让幼儿玩手机;父亲的陪伴在幼儿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爸爸工作再忙也要每周抽出时间陪伴幼儿等。
感悟:我通过家访发现,父母对幼儿的教育没有明确的目的,只要管好幼儿吃喝、不出安全问题就好。奶奶甚至认为现在幼儿还小,长大就好了。幼儿的父母对幼儿的现状很着急,但他们未找到合适的办法引导幼儿,这时需要教师给出适当的建议。
幼儿园教师是通过专业学习,掌握一定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科学育儿知识。虽然很多家长文化程度较高,但是欠缺育儿经验,需要教师去引导。
有的幼儿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只在生活方面给予照顾。教师通过家访,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可以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在家访中,教师应凸显主体地位,主动与家长交谈。谈话时,教师不要讲太多大道理,不要出现“你不应该”“你要这样”等命令式的语句。教师要像朋友一样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在家长讲述时,教师要做一位合格的倾听者,让家长愿意向教师吐露心声。
尽管豪豪的表现让人头疼,但教师家访时并没有一味地抱怨、指责。教师与家长交流时,先指出豪豪平时的一些闪光点,如对数学感兴趣、有一颗善良的心等。然后,再根据豪豪的不足对家长提出建议,帮助家长找到适合幼儿发展的家庭教育方法。
案例二:开学不久,大多数幼儿已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能够在教师的组织下开展各项活动。但是,文文每天哭着来园,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我要奶奶,我要奶奶”,无论教师怎么哄,都无法阻止其哭闹。教师与她交流时,她听不懂教师的话语也不会说普通话。
同时,教师也听不懂她的话语。据其他教师介绍,文文报名时是爸爸和奶奶带过来的,爸爸寡言,主要是奶奶与教师交流。一学期下来,早晚接送都是奶奶负责。
在小班第一学期,我园非常注重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文文渐渐展现出闪光点,社会交往能力明显提升,能与他人正常交流,也逐渐爱上幼儿园了。她的这些变化,是由于班级氛围和家长的付出。从打卡交流平台可以发现,文文的妈妈每天都陪着幼儿阅读、游戏,认真指导幼儿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于是,教师决定去文文家家访,将文文的进步与她的父母一起分享,也希望通过此次家访能让她父母的育儿经验更加丰富,对教育更有信心。
感悟:每个幼儿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父母则是作画者。想让画画得漂亮,那作画人的功底必须要深厚。文文的家庭条件并不好,家中还有上初中的姐姐。父母忙于生计,很少陪伴幼儿,父母亦不善与人交流,奶奶只是给予幼儿生活上的照顾。
因此,幼儿刚进入幼儿园时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教师通过家访了解情况,为以后的教育做好准备。同时,教师的到来让父母意识到陪伴的重要性。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但是,父母往往并没有意识到这点。父母与幼儿在一起的时间最长,父母可以从生活、学习、情感等各方面随时随地开展教育,父母的行为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则支持家长对幼儿的教育,与家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和幼儿一样,成人同样需要表扬。当教师肯定家长的做法后,他们会增加育儿的信心,更配合教师的工作,从而形成更强劲的家园合力。文文的父母虽然都是淳朴的农民,但是他们并没有疏于对幼儿的教育,能配合教师完成一些“阅读打卡”“亲子运动”等活动,长此以往的坚持让幼儿收获满满。在家访中,如果教师发现家长有优秀的育儿方法,就要向家长虚心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幼儿园工作琐碎,教师对此深有感触。因此,不少实地家访逐渐被极为简单的网络联系所取代,或者教师利用早晚接送的时间和家长聊上几句。显然,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例如,对于留守幼儿,教师一定要走进家庭沟通交流,摸清每位留守幼儿的家庭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在与幼儿的爷爷奶奶交流后,教师还要与幼儿的父母取得联系。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家访后,很多家长感到教师提出的建议科学有效,并尝试按照教师的建议教育幼儿。但一段时间后,一些家长发现幼儿没有取得明显的进步,便渐渐放弃教育,使幼儿故态复萌。
因此,教师在家访中要经常“回头看”,与家长交流幼儿的最新情况,提醒家长持之以恒地教育幼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家访作为家园联系的重要纽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家庭,不断探索实践,做好家访工作,与家长携手合作,共同促进幼儿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