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昌凤,徐 皓,杨兴丽,田永华,胡建勇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渔业装备与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2.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44;3.宁夏回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宁夏 银川750001;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针对北方地区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本文以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研发为核心,分别在河南、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池塘绿色生态养殖模式的核心示范区,通过示范区案例分析探讨该模式的运行效果和综合效益,以期为大宗淡水鱼池塘生态养殖模式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池塘绿色生态养殖模式示范区的构建以“良种、良法、良饵、良机”为基础,利用大面积池塘进行生态工程改造。池塘绿色生态养殖系统由标准化池塘、潜流湿地、生态沟渠等(图1)集成水质调控和检测装备、投饲装备、增氧装备以及起捕装备等组成。池塘改造采用尊重现状的原则,充分利用地形、地貌进行生态化改造;湿地面积不低于整个养殖场面积的10%;生态沟渠中种植植物净化水质,兼做排水渠道。
(1)示范区概况。如图2所示。
图2 黄河滩涂提质增效型生态养殖模式
(2)区域性特点。黄河滩涂提质增效型生态养殖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池塘+生态沟渠+生态湖”的养殖模式。合作社养殖基地3 000亩,其中养殖池塘水面2 300多亩、生态湖700亩,池塘养殖尾水通过4条南北走向的生态沟及6条东西走向的生态渠进入生态湖。生态渠中种植茭白、莲藕等水生植物,对池塘养殖尾水进行初步净化;随后进入生态湖,利用生态湖大水面优势,建设生物浮筏,其中种植空心菜、水生花卉等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与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结合生态湖内大量的滤食性鱼及水生浮游生物,对养殖尾水进一步净化。最终达到可重复利用的养殖水质要求,实现整个养殖区域尾水零排放。
该模式通过生态沟渠和生态湖的净化作用,减少氮磷等物质排放14%,综合增效20%以上,节水减排40%以上,同时减少了养殖过程病害的发生。此外,还采用“古法养鱼”,在生态湖中规划设计9个小岛,营造1个仿野生的良好环境,提高了养殖鱼的品质。整个示范区通过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的方法运行,形成了完整的管理模式和技术规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1)示范区概况。如图3所示。
图3 西北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模式
(2)区域性特点。西北池塘生态高效养殖示范区采用“池塘+潜流湿地+生态沟渠”模式,配套有水循环装备、投饲系统、增氧装备、物联网智能管理设备、集排污设备等。养殖水体通过循环依次进入潜流湿地、生态沟渠,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被植物吸收、分解、利用后再循环进入池塘,实现水产养殖水体的异位修复。
该模式降低了养殖污染,氮磷等物质排放减少20%,核心示范点病害损失在2%以内,渔药的使用量减少30%以上;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相比,该系统可节约养殖用水80%左右。解决了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短板与绿色发展新要求的瓶颈问题,实现了节能减排,提高了养殖效益。
该示范区除配备常见的养殖装备外,还实现了养殖装备立体化,空中配备遥控无人机,用于微生态制剂的喷洒,提高喷洒效能;岸上配备自主研发的全自动精准投饵机,实现了大储量饲料储存、远距离输料、360度抛料,节约了饲料、人工;在水中配备了高效增氧推水一体机,通过底部气动推水,促进上下水体交换,实现了高效增氧;还配备了养鱼机器人,推动了养殖管理智能化。其中,部分装备已广泛应用于周边养殖户,取得了良好效果。
(1)示范区概况。如图4所示。
图4 巴楚草鱼特色生态养殖模式
(2)区域性特点。水资源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约束因素,实现高效节水是包括渔业在内的全行业发展关注的目标。巴楚草鱼模式基于上述需求,通过构建台田种养工艺发展草鱼养殖业,一方面可部分替代草鱼人工配合饲料投入,降低养殖成本,实现养殖增收;另一方面,利用种植的牧草将养殖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进行吸收利用,再次转化成草鱼饲草,实现了物质能量的循环利用,提高生产要素投入、产出效率。
饲草替代人工配合饲料试验结果表明,饲草替代达到50%时,草鱼的生长指标差异无显著变化,说明饲草可满足草鱼生长发育需求;同时发现,投喂饲草的草鱼肌肉质构指标得到了明显改善,肌肉品质得以提高,表明该模式是一种生态、循环渔业发展模式。示范区运行过程中氮磷等物质排放可减少30%,核心示范点病害损失在5%以内,减少渔药的使用量20%以上;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相比,池塘绿色生态养殖模式可节约养殖用水70%。
在巴楚草鱼生态模式示范过程中,土壤盐碱化对种植饲草带来了较大影响,尤其是在植物发芽阶段,盐碱灼烧造成成活率低,生长效果不理想。通过台田种植模式,利用池塘养殖用水压碱、洗碱,提升了饲草种植效果。新疆拥有丰富的盐碱渔业资源,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低,该示范区的建立对推进新疆渔业稳定发展、扩展养殖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北方地区水资源匮乏和发展水土节约型水产养殖的迫切需求,构建了3种池塘绿色生态养殖示范区,有效解决了池塘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减少了养殖环境污染,提高了水产品品质,
池塘绿色生态养殖模式采用传统池塘改造成生态工程化池塘养殖系统,利用大面积池塘进行生态工程改造,构建了绿色池塘生态养殖模式,通过引进良种,集成生态养殖模式技术,实现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形成“增收、增效、绿色”整体性示范效应,促进了大宗淡水鱼产业生产方式的整体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