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欢 王芳芳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中更加强调对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和自主学习意识的构建,高中数学在高中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而高中数学的学习特点又有其独特性,内容相对枯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要求高。在枯燥性和高难度的双重作用下,学生往往会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厌倦心理,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引入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和方法,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运用进行讨论和深入探究。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高中数学;建构主义
一、前言
教育心理学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在国际上的概念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创建自己的理论观点,并在实践中钻研教学理论体系,运用一些知识理论探究、研究、评述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育心理学应用到数学学科中具有深远意义,而教师不应简单地套用简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相关机制和活动,而是根据高中数学教学的特殊性和具体内容进行相应总结,有针對性地运用教育心理学,这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数学教育心理学的相关介绍。
数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逐渐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该学科的发展基于教育心理学的不断完善和数学学科教学的特点。教育心理学科学客观解释了教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规律,为如何学和如何教提供更多的参考,根据教育心理学提供了相关规律,能够促进数学学科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中学教学的课堂现状
1.有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认为题海战术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最为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在数学一些计算量大的教学中。认为学生多做题,从题海中就能够得到更多解题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成绩。还有一些教师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会压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时间,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自主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的培养,没有将启发式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贯穿点。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都有惰性,对于基础知识简单问题会花一些时间进行理解和记忆,但并没有将基础知识夯实的意识。忽略课本基础知识的积累对于更高层次的学习的重要性,多数学生在投入题海中时不善于总结和反思做过的题目,不能在解题过程中总结经验,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其实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有限的,学生智力的发挥依然主要取决于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兴趣、学习动机、意志力等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二、观察目的
1.通过观察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特点,了解学生对于本节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2.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手段,分析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方面的变化,探索学生能够达到学习效果的原因,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进度,制定更加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并在后续教学中加以实践。
三、观察对象
本班全体学生
四、观察方法
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录像,教师自主进行课堂记录,课后总结,通过表格、柱状图等进行综合分析。
五、观察过程
名称:人教版必修二的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过一个点有无数条直线
2.直线的倾斜角品
(1)定义: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我们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带领学生理解“坡度”概念。
(2)角的范围:0.180)。
(3)例题。
(4)反馈:根据课堂录像回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态、教学方法实施是否得当,学生的互动情况、板书整体设计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和要求,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六、对于整体教学的分析
教师板书书写清晰,知识框架分明,黑板利用合理,教态得当,教学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流畅,对于课堂当中的重难点有着重的强调,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知识梳理,帮助学生理清本节课内容框架,并结合习题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课堂上学生遵守纪律,大部分时间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认真思考,并不是盲目的记笔记,而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知识梳理,在脑中形成知识体系。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结合学生身边的故事或事物,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已得到提高。素质教育应贯穿在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还是要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主,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有思考的时间和探究的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少走弯路。根据经验教训,逐步监控自己的学习习惯,认真剖析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从而达到学习质量的提升,提高学习效率。
七、结论
教师更多注重把控学生的心理状态,这样能够更好地把控课堂进度,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达到更好的教学,达到教学目的。课堂的主体往往是教师,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借助一些方法与学生拉近距离。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在适当时机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和支持,提倡在自己的课堂上让学生多讨论,多思考,多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学习中不迷路。
八、启示
教育心理学应用到数学教学中的最终目标,是让教师透过精准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氛围,来迎合学生的兴趣点,教师通过把握学生的认知心理、认知过程、特点确定教学的实际操作方法,组织相关情境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还应做好以下准备,一,为学生提供有成效的知识结构体系。二,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生兴趣点所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总结
数学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对于教师更好的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积极的作用。现阶段还需要广大教师进行不断的尝试和实践,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运用数学教育心理学,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昌献水.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以从算式到方程(第1课时)为例[J].2021,(2019-2).
[2]丁小妹.情境教学法在中职数学中的应用例谈——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教学设计及反思[J].现代职业教育,2019,(32).
[3]胡斌.核心素养视域下"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探析——以人教版"分数乘分数"教学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