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旗袍,满语称作“衣介”,汉族称“旗袍”,是长远以来服装文化所凝结精华,属于内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也可代表中华服饰文化地位。本研究的对象是将旗袍优雅气质的风韵,以时装创作的方式做出新意的改良式旗袍,撷取旗袍意涵及特有元素,融入时装设计的作品,为旗袍服装重新注入新血,让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美的服装——旗袍,以崭新的样貌站在伸展台上。
【关键词】旗袍;传统;时尚;服饰创作
【中图分类号】J6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8-180-03
【本文著录格式】于政婷.旗袍元素应用于时装创作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9(18):180-18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泰安市社会科学课题“旗袍元素在时装创作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1-YB-093)
旗袍,满语称作“衣介”,汉族称“旗袍”,在五千年的中国服装文化史中,旗袍历经多个朝代民族文化的演变,是长远以来服装文化所凝结的精华,属于内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也可代表中华服饰文化地位,原为清朝满族人所穿着,因此称为“旗袍”(如图1)。
如今随时间的演变,旗袍的风格元素与特征也趋于稳定,成为一种经典的女装款式,在东西方思想潮流的互相冲击下,旗袍已成为国内外服装设计师寻找设计灵感的来源之一(如图 2)。
旗袍受西方强调曲线美的影响,在剪裁、制作与审美观上,可谓大放异彩,一改千年以来妇女的型制,旗袍不仅凸显女性身材婀娜多姿,更流露出婉约的气质,受到大众的喜爱。
近百年来,中国文化深受西方文明的影响,然而“旗袍”在不断的创新变化中,成为中国女性文化特质的代言,这独特的风华,成为西方时尚设计师所瞩目,赞叹它为“最美丽的服装”;也可说,最能体现中国女性婀娜多姿体态的服装,首推旗袍。凡是看到旗袍、谈到旗袍,多使人联想到高贵典雅、温柔婉约的女性特质,本研究是将旗袍优雅气质的风韵,以时装创作的方式做出新意的改良式旗袍,撷取旗袍意涵及特有元素,应用于其中,作为创作服装表现。
一、旗袍特有元素——“镶边与绲边”
中国传统服饰中,绲边(如图3)与镶边(如图4)的装置艺术最具有特色,也是区分中西服饰的主要元素之一,特别是应用于旗袍之上,更加添了旗袍精致细腻感与身型曲线的表现。镶绲边在旗袍的应用部位多为领、襟、袖缘、衩、下襬等缘边,本文的服装创作也将其传统传统元素——镶绲边创新应用。
二、中国风——“色彩”
西方对源自于东方浓郁特有的文化色彩,有着相当独特的区别,中国所描述的颜色寓意充满着丰富想力,例如:水墨黑(如图5)、琉璃黄、青花蓝(如图6)、长城灰、国櫆绿、中国红和玉脂白等,服装创作也将中国风的色彩设计运用于其中。
三、中国意境——“图腾与符号”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渊源流长,从古建筑(如图7)、毛笔文字、花卉、瓷器(如图8)以及水墨画的情境意象里,找寻出属于古中国的历史古典元素。
四、《云之飘渺》创作说明
(一)设计理念
水墨画,是中国绘画的代表,即是所谓的“国画”。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色与白色,黑白调子的水墨画早期都以山水画的形式表现,虽是只有黑与白,但因宣纸略为偏黄产生出层层宣染的效果,使得每一幅作品都明显不同,具有水墨层次的美感。
中国水墨画中运用毛笔渐层的画法的特点,就是让画中的山峦的高耸壮观、岩石的巨大稳固与云雾朦胧飘渺的景象,完全呈现于图画中,这毛笔底下所传达的就是︰近处写实、远处抽象、色彩单纯、意境丰富的完美意境。
近代水墨大师——张大千先生的巨作,在大千先生的水墨画里,不论是绘画、造景、造境的经营布置,泼墨或泼彩画下所表达的意象,都令人叹为观止,从大千先生创作的画作中看到中国水墨画的交错、重迭或连续的精辟的手法,完整的传达出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
此款设计作品就是以中国山水画作为衣服的重点,将水墨的幽静及山峦云雾的灵动来表现中国水墨意境之美。
(二)使用材质
印染雪纺纱、灰褐色素缎。
(三)制作技巧
轻薄的雪纺纱上衣,采以卷边方式收边可使衣襬垂度自然,雪纺纱裁制成前短后长的特殊造型,过程中需注意车缝时的弧线,使穿着时产生飘逸感;六分裤型为窄管裤口,最好于弹性较小的缎料接合处,贴上加强的衬蕊使之坚牢与具挺度。原设计是选用雪纺纱作为整体的材质使用,但却发現雪纺纱并非适合制作窄管的裤型,因会产生布料车缝处破损的问题,修正后改采用素色缎面布,即可避免车缝处不扎实且可减少下半身过于透明裸露可能性。
(四)设计图稿
五、《富贵延年》创作说明
(一)设计理念
中国建筑美学涉及层面非常广,就以几个方面来做大体上的论述。
(1)中国古代建筑因历史的发展与推力,大部分的主体都是木结构体系。
(2)中国建筑的形成,因官式建筑区分“正式”和“杂式”的深刻意义,在建筑上有了庭院、大厅、厢房的构成特色。
(3)中国建筑反映出理性的民族精神,阐述了中国建筑对伦理与道德观念的重視。
(4)独特的中国建筑方式,变化丰富和应用繁杂,这是外国建筑所不及的。
门窗上的工艺更是变化万千,可以由一栋中式建筑里看到超过百余款的花窗、门片的工艺技术,象征吉祥图案的花瓶、蝙蝠、葫芦、如意等,运用木头镶嵌雕刻完成,此建筑艺术最能代表中国人的内在精神。
此件设计作品即是以中国建筑作为创作主轴,将中国建筑中华丽精致的大红圆柱、金漆花窗和墨黑色的屋瓦用在服装的色彩表现上,并将建筑中规矩方正的线条呈现于其中。
(二)使用材质
红色印度蚕丝、金色印度蚕丝、黑色刺绣亮片蚕丝。
(三)制作技巧
选料过程中,发现唯有印度素丝布料能产生光泽亮度的效果,但本身蚕丝布料展性低,除设计上不要太过合身外,车缝处仍需用以衬蕊加强,三块布料接合时,需将金色边先预前车好,再夹缝于黑色与红色蚕丝布中间(如图11),才能产生出立体的效果;另外在黑色蚕丝上有缝满了细小不规则的黑色亮片与小圆珠,于接缝时不小心会夹破或产生断针现象,故在裁布之后,需在布料边的四周围一寸左右处拆下所凸出的亮片与小圆珠,待衣服完成之后再补缝上去。
(四)设计图稿
创作服饰时把所参考旗袍的历史文献,以及有关旗袍的精神与元素细细琢磨探讨,分类研究加以汇整归纳,融入时装设计的作品,创作服饰为旗袍服装重新注入新血,让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美的服装——旗袍,以崭新的样貌站在伸展台上。
创作设计《云之飘渺》《富贵延年》作品,是将旗袍元素融入现今所流行的时装款式当中,设计舒适功能与美观性的服饰,强调简约、舒适、时尚和独特设计风格,并兼具实穿性与普及化,希望能将设计概念应用于成衣制造生产,使旗袍时装真正成为现今的流行服饰。
参考文献:
[1]范康宁.浅析旗袍的发展与演变[J].美术大观,2010(10).
[2]胡燕.中国画元素与服装的巧妙结合[J].纺织服装周刊;2007(25).
[3]王姝画.论旗袍款式的演变与发展[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3).
[4]周真刚.传统民族服饰之文化剖析[J].贵州民族究,2007(4).
[5]邢声远.旗袍的起源与发展[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6]徐强.浅析旗袍对现代服饰的影响[J].国际纺织导报,2006(8).
作者简介:于政婷(1981-),女,山东文登,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服装设计与表演系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