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案例的教学艺术

2021-12-13 16:01:00廉哲
民族文汇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学艺术

廉哲

摘  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能够使学习者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学习,了解前人是怎样解决具体问题的,从而模拟前人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在现有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拓展视野,孕育创新。也就是说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本身。因此,创新教育不应只是一个时髦而响亮的口号,而应落在工作的最实处。创新是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是量变过程。同时创新又是创造,是事物的突变,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和方法,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体现创新意识呢?

关键词:教学艺术;新课引入;感性认识;赏识学生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教学艺术,就可以使课堂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艺术:注重新课引入,设置悬念,吸引学生

初中物理所涉及的概念和规律较多,而且有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一开始接触难以理解,严重的甚至产生厌学心理。这时教师就要想方设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生动活泼起来,将教学内容变得丰富、有趣、新颖,从而使学生产生新鲜感。例如讲述人教版教材八年级物理《运动的描述》这节课时,根据很多学生对“参照物”的为何引入及如何选取都不清楚。针对这种情况,我是这样引入这节课的:问班里最高同学是谁?学生举目四望,选A同学。让A同学站直,我一边幽默的说:“上面的空气如何?”一边站到他旁边,我用手一比划我还比他高一节。我的一举一动吸引了全班同学的眼睛,他们也得出了正确的判断:A同学比我矮。我用同样的办法再让A同学站到B同学身边,学生发现A同学比B同学高。学生开始感到疑惑了,老师帮他们解疑:生活中说某人是高是矮,必须有另外个人跟他对比,不同的人跟他对比可能就有不同的结果。生活中的这种高矮对比,今天我们上的这节课也用到了类似的对比。成功的新课引入,使课堂教学效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知识,并通过运用新知识对引课时的疑问进行分析,便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很多老师授课时,按照课本的原话平铺直叙,就象背书一样,失去了知识的活力,直听得学生昏昏欲睡,感到乏味。这种讲授法必然造成学生低头看书、“趴桌子睡觉”、注意力严重分散的现象。如果教师能抓住有利时机,结合预讲知识,提出一些有“兴趣”的问题,几句“开场白”就把学生拉入一个以教师和知识为“磁源”的磁场,就能使其迅速“磁化”。

二、展现课堂授课丰富多彩的艺术性:多做实验,提供感性

根据初中生认知规律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因此学生对抽象的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与掌握,往往因人而异,存在着或多或少、程度不等的困难,教师除了做好教材编排的实验以外,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行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耳闻目睹,亲自获得具体的直接经验,得到清晰的感性认识,以便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经过分析和推理、归纳和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物理概念,导出物理规律。例如教师在讲授《功》这节课时,根据教材安排帮学生归纳出了做功的两个因素,学生只能对文字进行理解,缺乏必要的感性认知,所以判断物体是否做功时,不能确定哪个力做功。此时教师如能做演示实验,如推讲台,推而不动。问推力是否做功,如不做功缺少什么条件?再提着一桶水水平走2米,问向上提的力是否做功,如不做功,又缺少什么条件?有了形象直观的演示实验,学生不仅能很好的回答,也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反之,若课堂上不做上述实验,即使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妙舌生花,恐怕学生未必真正理解、未必信服。加之现在,我们学校各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为我们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了平台,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比如,在《平面镜》中,通过长镜头播放“浇不灭的蜡烛”,让学生感到惊讶,融入趣味性,激发学习热情,再转到短镜头播放整个实验装置,学生恍然大悟,并以此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成像位置、成像大小、像物距离。利用多媒体,瞬间即完成了引导猜想,效果明显,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其它课堂教学艺术:赏识艺术,情感艺术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好奇心和好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

例如优选问点,问在知识关键处。一般地说,問点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的关键之处,这样对问题的解决将有“茅塞顿开”的作用。如果学生答对了,就该给孩子们一个肯定,赏识学生;对于较难的问题也应多设几个阶梯,层层深入,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他们的信心。倘使学生没有很好的回答我们的提问,教师也应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发,适时地鼓励孩子们的学习态度,保护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即便是个别的行为出格,也应该运用教学机智加以引导,不要随便断然喝止。当然这就要求我们有平和的心态、平等公正的教育观念、面向全体的教学思想和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四、多安排一些有趣的课外探究

课堂内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课外的天地是广阔的。让学生自由组合利用周末双休日,解决一些课堂上由于时间、空间、器材的限制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兴趣。如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后,让学生回家利用简易的器材做一个针孔照相机并研究“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习了“重力”后,让学生带着体重计或测力计乘电梯,探究“物体的重力与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关系”等等。他们使用随手可得到的材料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体会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学生们课外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体验幸福和快乐的足迹,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丰富了课余生活。

猜你喜欢
教学艺术
优化课堂教学艺术,打造高效课堂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16:20:12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课堂的教学艺术
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堂鲜活起来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艺术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1期)2016-12-19 08:24:14
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艺术分析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艺术探索
简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艺术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0:59:3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18:49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