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祯培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江县从组织建设、队伍建设、规划引领、地方特色等四个方面着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释放乡村振兴活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强化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坚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探索区域大党建联盟机制,根据行业领域梳理各类专合社,成立联合社,同步健全党组织,不断优化农村党组织设置、织密农村党组织体系、建强党的活动阵地。大力开展“先进带后进”活动,强化村与村之间的交流衔接、合作共赢,持续扩大党的组织、活动全覆盖。以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为契机,健全制度机制,扎实做好村干部培训、党员发展、后备干部培养储备、村级活动阵地改造提升等各项工作,建强基层组织,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干部发展意识。坚持选好致富“领头羊”,通过“优育一批、优招一批、优请一批、優选一批、优派一批”等方式,大力选派懂农业、懂发展的村党组织书记,确保村党组织与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机统一、引领村庄发展。从机制规则入手,印发《中江县激励村组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暂行办法》,破解村“两委”班子作为致富带头人对带领群众创收增收失败的担忧、不敢放开手脚干的问题。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开展“头雁队伍能力提升行动”,建设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分层分类开设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开展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市场经济、法律知识等内容的培训,提高村党组织书记的综合能力素质。
强化规划引领,提升乡村发展品质。乡村振兴,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通过理清村庄现有资源资产、盘活闲置资产、整理撂荒地等找准发展定位和目标任务,结合本地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制定长远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具体方案。结合当前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片区经济规划,科学有序引导村庄规划建设,做到布局科学,分类分区,既确保生产生活要素需要,又尽可能多地保留乡村原有地貌和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自然风光和田园景观等发展农旅融合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产业优势,提升优质品牌效应。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发展“2+2”农业主导产业,加快发展都市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打造成都都市圈重要的“菜篮子”“米袋子”以及乡村旅游优选地。以“美丽中江·宜居乡村”为示范,推广“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提档升级,如永太镇石狮村以凯北粮油园区为载体,探索实施“五个一”村社融合机制,带领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与各类农业专合社在技术、产品、资本等方面联合发展,提升合作层次和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100万元,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撂荒地多,发展难的瓶颈问题,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者系中共中江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责编/刘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