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书杭 刘超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共同面对的社会问题,在中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这一问题更加突出。总体上,随着年龄增长,大部分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逐渐增长,这也显著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加重了全社会的照护负担。
老年人甲状腺疾病患病率也显著高于普通成人,包括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结节与肿瘤。2006年,笔者对南京、徐州、镇江、无锡、淮安市区以及南京高淳县6个地区,当地20~85岁常住居民进行调查[1-2],诊断标准参照普通成人促甲状腺素(TSH)参考范围,结果发现,随着年龄增长,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患病率显著增加,≥60岁人群的亚临床甲减患病率显著高于<60岁普通成人(8.7%比4.9%),女性更高(10.9%),但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亚临床甲亢患病率有轻微降低(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部分地区人群的资料分析后发现,≥18岁成人的甲状腺结节粗患病率为17.9%,随着年龄的增长,结节的患病率呈显著升高趋势,≥60岁老年人群的患病率高达26.2%,女性更高(37.0%)[3]。随着超声检查的普及、设备和技术的提升,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检出率将进一步增高。2020年,滕卫平和单忠艳教授组织的全国性调查(包括本中心)研究结果显示,60~69岁、≥70岁老年人群甲减患病率分别为1.4%、2.1%,亚临床甲减患病率更高,分别为16.1%、19.1%[4]。来自中国和美国的数据表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高峰出现于中年人群,年龄>60岁以后逐步降低,但相关死亡率却显著增高[4-5]。
这些来自人群和临床的研究都表明,老年人甲状腺疾病的特点异于普通成人。这些特点可总结为“高低”现象:甲减和亚临床甲减、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高,甲状腺癌患病率低;甲亢和亚临床甲亢对心血管、骨骼系统健康危害风险高;甲状腺乳头状癌比例低,肿瘤分化程度低,淋巴结转移率高,肿瘤分期高,复发率高,相关死亡率高。临床医师应了解这些特点,重视老年人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诊治和相关研究工作。
目前,尚无国内外官方学会发布针对老年人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2020年6月,法国内分泌学会首次出台了针对老年人群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专家共识,对老年甲减的管理给出了具体推荐,但该共识仍有诸多争议之处,尤其是老年人TSH的参考范围、亚临床甲减干预指征及治疗目标[6]。同时,该共识是否适用于中国老年人群更不得而知。近期,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内分泌代谢疾病学组和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甲状腺学组共同努力,完成了《中国老年甲状腺疾病诊治专家共识》,将于近期发布。在该共识中,针对甲亢、亚临床甲亢、甲减、亚临床甲减、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治,都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给出了相应的推荐。本专题特地邀请了李玉姝、张海清、吕朝晖、崔岱、陈国芳等主任和我们一起,针对上述甲状腺疾病进行了专题述评,并邀请唐伟主任讨论抗肿瘤药物对老年人群甲状腺功能的影响,以帮助临床医师熟悉并掌握老年人甲状腺疾病的诊治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