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策略

2021-11-30 11:16:39谭伟
魅力中国 2021年6期

谭伟

(云南省昆明市金岸中学,云南 昆明 650100)

伴随着素质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落实,促使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重视地理基础技能的培育,同样重通过教学内容的落实滋养学生的内在思维情感,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将三维教学目标贯穿地理教学的始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在传统地理教学中更加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培育,教学形式趋于单调化,学生难以单纯的结合教师的讲授理解抽象地理知识,因此教学效果始终差强人意。在现代化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借助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的实施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本文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实践,简要阐述落实三维教学理念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挖掘情感因素,培育健康价值观念

地理教材饱含着人文性,是对学生情感教育的补充,在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深入探究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容,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因素,培育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以往教学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地理教学中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育。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文章中的情感因素,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深入了解,通过指引学生感受其与生活和周围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产生自豪感,落实情感教学和培育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育目标。

例如,在老师引导学生学习《极地地区》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极地的变化对学生生活的影响,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思考,了解基地是科学研究的宝地,培育学生保护两极地区的环境意识。老师可以通多媒体视频为学生展示极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为学生展示极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拓展学生的认知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老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情感培育拓展,为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提方向借鉴。

二、创新教学形式,学习基础地理知识

随着新课改革在教学中的深入落实促使教师侧重于建设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课堂,推动学生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在传统教学单一的教学形式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发展,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能够以培育学生知识和技能为目标,利用对媒体的图文和视听直观的进行知识呈现,使教学符合初中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结构,改善枯燥的教学课堂,通过多元化教学形式的引入,构建积极向学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发挥主体性进行学习和探究,有效的培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获取、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基础能力。

例如,在《节约与保护水资源》一节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指导学生知识的归纳总结,不仅培育学生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而且提升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利用价值、淡水资源的来源等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学生发会主观能动性掌握基础知识。老师在教学中创新的引入问题情境为学生搭建合作探究的空间,促使学生在教学中积极发挥自主性高效的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

三、强化实践练习,锻炼知识应用能力

地理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通过分析解决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三维教学目标,通过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优化地理教学,通过培育学生形成优良的学习方式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合作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生态环境与资源开发》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实践练习,教师应创新练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活动。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图书资料合作整合中国资源的基本国情和面临的问题,通过学生结合自身的探究和收集能力,将自身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行调差整理,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调查与整理不仅促使学生联系实际深化知识的理解,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三维教学目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落实是教师结合教学任务和学生的需求进行的大胆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准的把握教学实际,灵活的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是三维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培育多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