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激起火花

2021-11-30 11:16:39董春艳
魅力中国 2021年6期

董春艳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七小学,黑龙江 七台河 154600)

思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却渗透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需要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需要思维;举一反三是一种思维……思维无处不在,如影随形,没有思维,人类就没有了智慧,生命就缺少了灵性。思维如此重要,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让学生成为拥有智慧的、充满灵性的人!

一、妙趣课堂,开创思维的沃土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的好:“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使学生上课有兴趣。”我一直在追求一种课堂,教师不是枯燥地讲解、机械地训练,而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在思维碰撞中学有所获。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经常结合所讲的知识,和学生幽默一下,但是,这种幽默又不偏离目标。孩子们在哈哈大笑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如:在教学“跳水”一课时,我对学生说,课文的主角是“船长”,孩子们都惊诧不已并坚决反对我的观点。此时,我对学生讲起了武打片。我说,你看过好多武打片,一般都先是那些群众演员,也就是影片中的配角乱打成一片,有的挥刀,有的舞剑,最后,当比较重要的人物遇到危险时,也就是,在千钧一发之际,此时,谁会出现?孩子们异口同声:主角出现!接下来,哈哈大笑!此时,我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了解侧面烘托这种写法。学生在玩乐中,学到了语文知识。妙趣课堂,能够激活孩子们的思维,是开创学生思维的沃土。

二、巧妙设问,点燃思维的火种

怎样设计问题才算是巧妙?我个人认为,巧妙的问题,应该能够引发孩子们思考,促使孩子们质疑,激发孩子们的矛盾点,点燃孩子们思维的火种。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巧妙设计问题,这个问题的设计不能偏离你要达到的目标,也不能直奔你要达到的目标,要给学生一个坡度,让他们自己在探索中,在思考中,实现学习目标。例如,进行《读(观)后感》习作指导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怎样写读(观)后感,而是让学生自己先从网上或书籍中找到优秀的读后感读一读,再查阅一下相关资料,对读后感的一般格式有大致的了解,然后课堂上,先让学生说读后感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我们能够想象得到,不同的学生自学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就会出现有的孩子认为先写这个,有的孩子认为先写那个。在这个时候,学生有矛盾点了,思维的火种已经被点燃。教师也不要马上给学生答案,而是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先写这个,再写那个。读后感,首先你得让读者知道,你读的是哪篇文章,然后,你得介绍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哪最吸引你?最后,你得写出你的感受。这样,才能思路清晰,让人能读懂。所以,教师巧妙设问至关重要。

三、宽松氛围,让思维的火苗燃烧

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公开课中,教师最怕出“意外”!这些“意外’会让自己手足无措的窘态。而要让学生思维真正得到发展,我们就需要放下自己所谓的师道尊严,真正弯下身子,跟学生平等地学习、交流,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教学《跳 水》一课时,我在学完了整篇课文后,问孩子们一个问题:这个短篇小说的主角是谁?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是猴子,有的学生说是小男孩,只是没有学生说是船长。当我说,其实文章的主角是船长时,学生特别不服气,说,描写船长只用了四句话。而全篇几乎都在写猴子和男孩,怎么主角却是船长?我和他们说明:描写猴子和孩子,是为了把故事推到高潮,而在这让我们心悬一线的时候,船长沉着、机智地解决了问题,使小男孩得救了。学生们这下炸开了锅,都纷纷表示不服。明明写猴子和孩子所占的篇幅那么长,老师却说主角是船长!接下来,我给学生渗透了小说的特点。很多小说,都会有一部分篇幅用来铺垫,努力把气氛烘托到最高点,然后主角才上场。这也是小说的特点,那就是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只有让学生敢问、敢说,才能够有思维地跳跃,在宽松的氛围中,孩子们思维的小火苗会越燃越旺!

四、合作交流,让思维的火花碰撞

为什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一再强调“合作”,因为只有合作交流,才能够在思维的火花碰撞中,集思广益,获得更进一步的收获。有时候,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怕浪费时间,往往不给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时间。这样,我们会发现,有一部分上课积极的孩子的眼神是那么充满智慧,而那些不喜欢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的眼神,越来越暗淡。部分学生的眼神会有些呆滞。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孩子,慢慢地感觉自己是课堂的配角,老师只关注课堂的主角,他们渐渐地会觉得自己不重要,慢慢地会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学困生”往往就是这样“养成”的。若教师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时间和空间,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他们会更加积极地思考,为小组出谋划策,每个小组员,都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组内成员,思维的火花怎能不发生碰撞,学生的思维怎能不得到发展!

思维方式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不会通过一两节公开课获得本质上的转变。小学生语文思维能力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