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琼金
(广西南宁市横县百合镇圩背村委小学,广西 南宁 530302)
阅读和写作一直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两大难题,大多数小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不知如何进行阅读,不知怎样才能理解文章中所包含的情感;对写作更是具有强烈的畏难情绪,在写作时经常感到无话可写,也难以在作文过程中写出真情实感,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展开更有效的教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读和写有效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也能更好地通过阅读陶冶自身的情感,更能在写作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从而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一直是独立进行的。这样的语文教学模式,难以帮助学生认识到阅读与写作的内在联系,以至学生的阅读学习与写作学习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制约。通过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开展,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紧密关系,促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过程积累写作素材,利用写作的过程表现自身对于阅读素材的情感理解,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读写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拥有读写结合的意识,这样才能为激发小学生的读写兴趣奠定良好基础。首先就是要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让学生认识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进行读写结合的重要性,以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接受教师的引导;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将读写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与课程培养目标相互结合,保证学生在进行读写结合学习时拥有良好的思考能力和习惯,从而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优化,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并逐步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学习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性活泼,对未知事物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大多喜欢探索新鲜事物。虽然这样的身心发展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有效集中精力,但这样的身心特征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兴趣爱好培养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善于抓住小学生的身心状态,不应当过多限制小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建立起语文学习的“框架”,让学生在此“框架”尽情地发生自己的思维,以此促进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针对问题进行发散式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身边发生的事情进行记录和描述,不追求固定形式或固定格式,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能够帮助小学生通过描述拥有良好的写作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有条件地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避免因为教学方法过于传统造成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出现,教师在课堂上将阅读和写作融合,并在此基础上融进一些新鲜事物,例如给学生展示漫画,或者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影片等,通过这些不同方式的应用,让学生理解更多的阅读形式和写作形式,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对阅读写作的兴趣,不仅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读写能力,也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促进自身的思维发展。
阅读量的增加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抽象情感,但阅读量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求快,首先要给予小学生广阔的阅读平台,例如在班级内建立起“阅读角”,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和阅读需要摆放相应的书籍,让学生在学校的课余时间内逐步培养属于自身的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教师要在此过程中严格把关,确保“阅读角”类的书籍具有真正的教育价值,以此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学生有了一定量的阅读基础后,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还应当引导学生就书中的知识点或是以其他角度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议论,学生在相互议论相互探讨的过程中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所包含的情感和创新思想,也能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通过思维的碰撞促进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在针对文章中的问题进行议论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就此次议论积极分享自己在此过程中的收获,并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进行完整的表述,这样才能更好地将读和写有机结合在一起。
例如小学语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等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已经描写了班长‘沉着’指挥战斗,为什么还要让敌人走近了再打?作者这样写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通过这样的角度进行切入,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思考。
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通过阅读学习,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并且通过阅读思考的过程,更为准确地把握课文的情感内涵。总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开展,帮助学生协同提升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促使学生获得“以读促写,以写成读”的良好语文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