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磊
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102
犊牛肺炎是肺部炎症引发的一种严重的呼吸障碍疾病,2月龄内的犊牛都有发病的可能,主要见于出生后2~7 d 的犊牛。犊牛肺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其中春季和冬季发病率最高,犊牛肺炎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病程可持续4~20 d,具有较强的感染性,传播途径广,因此可能感染整个牛群,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犊牛出生后接触到细菌(如结核杆菌、肺炎链球菌、睡眠嗜血杆菌、溶血性巴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细菌性肺炎,或接触到病毒(如副流感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腺病毒、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感染病毒性肺炎,或接触支原体(如丝状支原体)感染支原体肺炎。
1)犊牛出生后没有及时清理粪污,垫草湿度大,牛舍没有定期清洁和消毒,造成环境卫生不合格从而滋生致病菌,犊牛由于自身免疫力低,接触到致病菌后容易感染引发肺部炎症。
2)春季昼夜温差明显,且环境温度低,犊牛体温调节能力差容易受到冷热交替刺激。冬季牛舍通风不良,室内的氨气浓度高容易引发肺部敏感,产生炎症。
3)牛舍地面若为松软沙地,犊牛运动或采食时容易吸入大量沙尘,导致异物性吸入肺炎。
犊牛出生后长时间没有吃到初乳或由于母牛体质差造成的初乳品质差,犊牛获得的抗体水平低,导致犊牛被动免疫失败,因此犊牛抗病力差,容易受到致病菌的侵袭引发病原微生物感染。
患急性型犊牛肺炎的病牛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精神沉郁,反应迟缓,体温升高至39.5~42.0 ℃,心跳脉搏加快,呼吸频率可达60~80 次/min,出现明显的腹式呼吸。两鼻孔外有脓性黏液流出,早期呈干性咳嗽,后期有痰液,胸部听诊病灶肺泡音极弱,伴有湿性或干性啰音,叩诊呈半浊音或浊音[1]。
患慢性型犊牛肺炎的病牛精神状况无明显改变,可自主采食,但在清晨或夜间起立、运动时出现咳嗽,肺部听诊呈湿性或干性啰音,叩诊时病牛咳嗽。少数慢性型犊牛肺炎病牛发热,体温最高升至40.5 ℃。
病情较轻时可根据病牛体重肌肉注射0.5~1.0 mg/kg氨苄青霉素,3 次/d,或根据体重口服10~15 mg/kg庆大霉素,2 次/d。病情较重时可以通过气雾疗法进行治疗,即准备一个独立且完全封闭的空间,约为1 000 m3,向气雾发生器内加入150 g 土霉素、120 g 磺胺嘧啶和30 g 硫酸卡那霉素,每天气雾治疗1 次,直至完全康复[2]。
1)为母牛提供充足且均衡的营养,提高母牛乳汁品质,让犊牛吃到高品质足量的初乳。2)坚持自繁自养,分群饲养,避免犊牛和成年牛混养,一旦牛群中出现病牛,需要隔离观察,消毒牛舍,对同群牛进行检测诊断,防止疫病扩散。3)正确规范接产和助产操作,犊牛出生后要立即清理口腔和鼻腔内及周边黏液,擦干身体,防止黏液或异物进入口腔或鼻腔进而感染肺部,这样可以降低异物性肺炎感染机率。4)保持良好的通风,降低室内浊气过高引发的呼吸道疾病,冬季通风时可以升高室内温度,缩短通风时间,增加通风频率。
初乳不仅富含营养物质,可以增强犊牛体质,促进生长发育,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还能增强犊牛免疫力,降低疾病感染机率。因此,犊牛出生后要尽早吃到优质初乳,提高体内抗体水平。
若发现精神和食欲状态不佳的病牛,先隔离再诊断,确诊后进行药物治疗。一般细菌性或支原体肺炎可以选用广谱抗生素药物,但是四环素或大环内酯类药物只能抑制支原体,不能真正杀灭[3]。
新生犊牛体质弱,抗病力差,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不高,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应激出现暂时性内分泌反应,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生理代谢功能,造成犊牛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细菌、病毒或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因此要降低环境应激,提高新生犊牛室内温度,保持环境安静。
犊牛肺炎是新生犊牛的第二大高发病,严重威胁犊牛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春季和冬季的发病率高,由于犊牛肺炎的传染性强、可通过空气传播,因此会威胁整个牛群的健康,若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会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养殖户在今后的饲养管理中,要强化饲养管理,犊牛出生后尽早吃到初乳,增加体内抗体水平,降低环境刺激,发现疾病尽早隔离治疗,这样才能保障犊牛健康成长。